首页 > 正文

李夫成

2020-10-26 14:2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长江韬奋奖参评人员获奖作品登记表

报送单位

青海记协

作者姓名

李夫成

作者工作单位

青海广播电视台

作品标题

我们的快乐球场

刊播单位

原青海电视台

刊播日期

2010-05-11

字数(时长)

1分43秒

作品体裁

电视作品电视消息

获奖证书类别

作者(主创人员)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采写简况、作品评价、社会效果、获奖情况) 

  采写简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青海电视台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采访报道。近一个月后的5月10日上午,李夫成、张宾、金河清等记者采访途经扎西科时,偶然看到一幕场景:刚刚遭受地震磨难的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的几个孩子,利用路旁散落的空心砖、三合板等搭起了简易的乒乓球台,正在开心快乐地打着乒乓球。记者马上下车,在与孩子们真诚交流基础上,采制了时长1分43秒的电视消息《我们的快乐球场》。 

  地动山摇,悲伤成河,许许多多玉树人痛失亲人、丧失家园……多日的采访见闻让记者感同身受。如何反映灾区各族群众在大灾面前的坚韧顽强 ,如何更好展现玉树的信心和希望?当记者看到废墟中的杨树生发新绿,听到孩子们的笑声,"灵感"快速闪过脑海——他们不就是玉树明天的希望吗!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学生才仁扎西说:"只要不放弃,不灰心,其实地震并不可怕。" 才文仁增同学说:"不要哭泣,要坚强起来。"报道灾区新闻的目的,不就是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么?记者将孩子们澄澈的眼神、纯真的微笑、对未来的期许,将党和人民对玉树灾区群众的大爱,巧妙地和新闻要素、镜头语言、同期声结合在一起,就这样,《我们的快乐球场》应运而生,从采访到播出仅用3个小时。 

  作品评价: 

  作品以灾区所遇真实故事为根基,微观刻画、宏观表达,主题鲜明、角度新颖,同期鲜活、情感细腻,形象生动凸显"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深刻主题,从朝气蓬勃的孩子们烂漫的笑容、质朴的话语中,展现了玉树的美好希望和灿烂明天,是一件立心、立德、立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新青海精神的优秀作品。 

  社会效果:

  该篇报道在《青海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第一时间被央视《新闻联播》《午间新闻》等节目采用,多个主流新闻网站转发,在广大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2天以后,后续报道《才文仁增有了新球桌》跟进播出。玉树当地群众说:"当我们看到这些活泼的孩子在废墟简陋的场地上挥舞球拍,就看到了一种精神和力量,也看到了玉树的未来和希望。"广大受众认为:作品现场感强,生动鲜活的同期采访饱含真情、温情,激荡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获奖情况: 

  2011年10月,该作品荣获第二十一届(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二等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