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云

2020-10-26 14:2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长江韬奋奖参评人员事迹材料

报送单位

中国行业报协会

作者姓名

李云

作者工作单位

青海石油报社

参评者事迹

  作为资深新闻人,他35年扎根雪域高原、行走戈壁瀚海、坚守采编一线、讲述青海故事、讴歌行业发展、记录时代风采。 

  作为青海油田新闻媒体掌舵人,他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创新的四轮驱动,在媒体融合中奋力探索。 

  作为记者和编辑,他数十年奋战新闻一线,采编了一篇篇兼具实践温度和思想高度的精品力作,1件作品荣摘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个专栏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十强栏目”、1部专题摘得全国优秀电视节目奖、10多篇论文获得青海新闻奖和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得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0多件新闻作品获得青海和中国产经新闻奖一二等奖,荣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第四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中国企业报十佳管理者和十佳社长、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台长等称号,被中国记协授予“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 

  他,就是李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3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青海石油报社社长、首席记者编辑,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35年深耕一线,用“工匠精神”打磨每一件新闻作品 

  1985年8月,李云来到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高原油田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历史与荣光,而这一干就是35年。35年,他扎根基层、身在一线,牵手大漠、倾情戈壁,跑遍了瀚海高原的沟沟壑壑和角角落落。 

  “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是李云一贯的作风。不论身在什么岗位,他始终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和“他人过节,媒体过关”的工作态度,35年来除因父丧请假外再没休过假。每天深夜零点以后,出租车司机总能等到他下班而完成收工前的最后一笔生意。年迈的岳父岳母也不无遗憾地说,几十年来从未和女婿吃过一顿年夜饭。 

  在新闻采编中,李云习惯于以“新”“活”“快”“深”取胜,带领采编人员先后创作了《踏破瀚海写风流》《共建青海新农村》《抢救“生命线”》《柴达木盆地发现我国陆上最大基岩气藏》《西藏10万居民用上青海天然气》等优秀新闻作品,连续10年收获青海新闻奖一等奖。2019年,《生态环保不能“遮丑”更不能“赊账”》等4件作品入围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定评环节。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突发大地震,李云立即率领采编队伍奔赴灾区。他冒着严寒低温、高原缺氧和余震不断的危险,进灾区、到一线、喝冰水、睡地铺,把大爱大义化作篇篇感人至深的新闻传递给了受众,其中《我们的快乐球场》荣摘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11年12月,他带领团队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历时5天行程3000多公里,配合央视全程直播中国石油“气化西藏”液化天然气进藏活动,采编了《天然气改善藏区生活》《两代石油人造福西藏,二十七年后续写情谊》等10余件新闻作品,其中3件作品获得青海新闻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新闻题材报道中,李云悉心策划、深入一线,精心采编了《青藏高原首个“百人百万吨”数字化油田全面建成》《勘探柴达木,我们为国献石油》《风起高原》《“天际”油田回响“我为祖国献石油”赞歌》《青海油田精准扶贫润泽长江源村》等诸多深度报道,被央视、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转发链接,引发了良好社会反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闻宣传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冲在防疫第一线,采写编发了《青海油田战“疫”复工抢“春耕”》等大量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彰显了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35年,李云先后在《柴达木开发研究》《攀登》《青海社会科学》《求索》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探讨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其中,《从传媒中石油工人形象透析我国社会之变迁》《入世后中国报业的嬗变与前瞻》《三十年报业发展探析》《新媒体语境下正面宣传为主的意义与价值》等,理论思想和创新视角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35年初心不改,用“执着精神”打造行业媒体新品牌 

  在李云担任媒体主要负责人职务时,正值传统媒体发展的“寒冬”期。如何发挥报刊、电视的传统优势,稳固舆论阵地,成为他殚精竭虑、深入思考的大问题。 

  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索,他开启了平面媒体创新求变的历程。以“党报品质、时代气息、行业特色、可读易读悦读”为改版目标,对《青海石油报》《油城电视报》《瀚海记者》和《瀚海魂》等纸媒进行了全新升级。尤其是在报纸的刊发内容上大胆实践“浅阅读”编辑思路,做到“短稿标题化、中稿提要化、长稿立体化”,贴近了受众阅读需求,巩固和提升了平面媒体的传统影响力,《青海石油报》和《油城电视报》跻身全国二十佳及百优企业报。 

  在强化电视平台的发展中,李云对采编系统、栏目包装、创作技法、内容形态等进行升级再造,丰富了媒体受众视听新体验,《生活》栏目跻身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十强,青海油田电视台多次荣获“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 

  35年创新发展,用“改革精神”构建融合传播新生态 

  “有思想、善谋划、敢创新”,这是同事们对李云的评价。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李云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以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体,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了行业企业媒体融合发展的独有特色。 

  数字报刊、网络电视成功上线,受众可随时点阅点播;强化《中国石油报》、青海广播电视台驻油田记者站等外宣平台职能作用,实现了联通联动、共融发展;改版优化青海油田门户网和信息港,加强了网络舆论引导力;创办“青海油田”微信、微博和抖音、喜马拉雅等新媒体,拓展了新闻传播渠道;组建了全媒体采编中心,新闻统一制作、整体编排、分类推送,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推进了“融媒体”向“智媒体”的蝶变。 

  在精神气质上,永不做“懈怠型”,在价值取向上,永不当“利己型”,李云将“奋斗”二字融入了“中国梦”的洪流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在为大美青海和高原油田打造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俱佳的一流融媒体中心而不懈攀登。 

参评者简历

1985-08到 2000-12  在青海石油报社任特约记者、记者、编辑,油城电视报社、电视台部门副主任
1996-03到 2020-05  负责青海广播电视台油田记者站工作
2000-12到 2002-12  在油城电视报社、电视台任编辑部主任兼记者部主任
2002-12到 2010-11  在油城电视报社、电视台任编辑部主任兼记者部主任、编采部主任,主任编辑
2010-11到 2013-12  在油城电视报社、电视台任社长、台长,青海油田新闻中心总编辑
2013-12到 2014-03  在油城电视报社、电视台任社长、台长,青海油田新闻中心总编辑,高级编辑
2014-03到 2020-05  在青海石油报社、油城电视报社、电视台任社长、台长,首席记者编辑
2014-03到 2018-07  在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任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8-07到 2020-05  在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任主任、党委书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