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凯

2020-10-26 14:2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长江韬奋奖参评人员事迹材料

报送单位

黑龙江记协

作者姓名

杨凯

作者工作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参评者事迹

奖杯背后的故事 

——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 杨凯 

  

  他担任主创的作品3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他带领新闻团队8年获得8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中5次直接参与创作; 

  他领衔策划了一大批业界“现象级”报道活动,多次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表扬…… 

  他,就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杨凯。 

  在这片自己深爱着的黑土地上,杨凯孜孜不倦地奋斗、求索、前行。他用深沉的爱心、独到的匠心、无悔的初心,书写了一个个奖杯背后的故事。 

  奖杯的背后,是爱心 

  2000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扩版开播,成为最早一批中国电视民生节目之一。在这艘“航船”上,堪称“水手”的六名记者中,就有刚刚工作两年的杨凯。他把镜头聚焦在弱势群体,使“三贴近”实践更加真实亲民。 

  2002年,杨凯得到新闻线索:出身农村的孪生兄弟李春勇、李春光携手考入清华和北大,然而面对兄弟俩四万元的高额学费,无力承担的全家人抱头痛哭……杨凯的心颤抖了,他立即对接社会热心人士,帮助孪生兄弟圆了清华和北大梦。 

  节目播出后,热线电话一夜未停,同样因为贫困不能上大学的线索,记满了两大本。 

  鞠佳勇手握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想放弃,因为全家每月的收入只有父亲蹬三轮车挣来的300元…… 

  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庄广志把录取通知书撕得粉碎,相依为命的聋哑母亲含泪将碎片粘好…… 

  杨凯接听着这些让人心疼的电话,梳理着相关线索,心头涌起一阵阵热流。在他积极策划下,《新闻夜航》大型公益活动《给梦想插上翅膀》从此诞生,唤起无数爱心人士对贫困高考生的关爱。让2000多名寒门学子因此改变命运走入大学校园。 

  “您的泪水是我们的牵挂,您的笑容是我们的幸福。”系列报道《爱“心”行动》让一百名贫困先心病儿童得到免费手术治疗;系列报道《关注农民工,讨回打工钱》共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一千多万元……正是秉承这种“以人为本”的节目理念,《新闻夜航》短短几年间就拿下了新闻评奖的“大满贯”:两次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名专栏,三次荣获中国电视名专栏。而在评奖中,杨凯的作品多次入选《新闻夜航》的代表作品。 

  奖杯的背后,是匠心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总是有更高远,更宽阔、更深厚的思考力。杨凯常说:记者要学会从点看面,从面看点;从今天看历史,从历史看今天;从龙江看中国,从中国看龙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能看到“精点子”、“金点子”。 

  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年年粮食增产已经成了新闻报道的“常客”,然而在2017年底,这条连年上扬的曲线折返下行,戛然结束了“13连增”。而常年深入田间地头的杨凯看重的却是另一个数据:农民收入有望增长8%。这一降一升,意义非凡。他站在全国视角,通过真实生动的基层采访和抽丝剥茧的分析,揭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业带来的深刻变化,为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中国农业提供了方向佐证。 

  电视评论《减产为何却增收?》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一个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选题,作为省级新闻单位,黑龙江电视台能不能有所作为?杨凯说:能! 

  因为这里是中国最早抗战的地方,又是最后的战场;因为阅兵式上第一次出现了“东北抗联”分队;因为黑龙江生产的飞机、坦克、大炮将展现在天安门广场…… 

  9月3日,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全景记录了新中国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大阅兵的盛景。杨凯带领前后方采编团队精心策划采访,采访对象从东北抗联方队中生于1993年的战士王九三,到东北抗日名将张甲洲的女儿张雅琴;报道内容有记者走进签订日本投降书的密苏里号,也有30名苏联红军将帅后裔来到黑龙江…… 

  杨凯组织策划的这期《新闻联播》节目编排,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近年来,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节目,四获中国新闻奖电视编排奖,其中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奖杯的背后,是初心 

  杨凯深深地热爱新闻事业,危机的时刻冲在前,困难的时刻站在前,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信条。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刚刚踏入黑龙江电视台大门还没“满月”的杨凯,就跟随报道组前往防汛形势最为严峻的肇源县。松花江流域胖头泡段大面积决口时,杨凯一行四人正在几百米外的江堤上拍摄。洪水滔天,瞬间淹没了村庄、田野、公路……当全台为失去四位战友而痛苦惋惜的时候,他们却奇迹般生还了。生与死的考验,为刚跨进新闻大门的杨凯上了最为生动深刻的第一课。 

  同样是这条大江, 2005年11月13日,因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造成了松花江严重污染,哈尔滨数百万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杨凯白天到江边、自来水厂、居民区采访,夜间参加指挥部会议,每天睡眠不足三个小时。11月27日下午五时许,时任省长张左己走进居民家端起水杯,《第一口水我来喝》,杨凯采写的这条现场新闻成为哈尔滨防控松花江水体污染胜利的历史见证,并作为系列报道《松花江水体污染》的一集,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新闻刚一播完,忙碌半个月的杨凯就一头倒在沙发上进入了梦乡。凌晨两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吵醒,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井下170多名矿工生死不明。杨凯立即出发,连夜驱车6个小时赶到了矿难现场…… 

  在杨凯的办公室,常年备着三件宝:行李箱、行军床、血压计。他除了患带状疱疹住院治疗外,从来不休息,如同一名时刻举枪的狙击战士,好新闻“逃”不过他的手。 

  2012年5月20日,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哈尔滨看望正在医院救治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看似平常的时政活动,却成为好新闻的题材。 

  这一天来医院看望的,还有当年曾被英雄刘英俊拦惊马救下的孩子曹文河、与获救落水儿童一道前来的见义勇为好民警郭升……这一天,黑龙江阳光灿烂、杜鹃盛开、林火扑灭、矿难被困17天的矿工转危为安……一期以“温暖”为主题的编排应运而生,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近几年,面对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更需要主流媒体担起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任。初心无悔,使命在肩,在媒体变革的大时代,杨凯努力为传统广电赋予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全媒体中央厨房、广电智慧云平台、县级融媒体协作体……他用一项项融媒创新的“硬核”举措唱响主旋律,继续勇立在时代的潮头。 

参评者简历

1998-07到 2000-08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部《新闻联播》记者
2000-08到 2004-07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部《新闻夜航》记者、主编
2004-07到 2009-11  黑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闻联播》记者、主编
2009-11到 2011-08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制片人
2011-08到 2015-09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2015-09到 2018-02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 副主任、主任
2018-02到 2019-07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
2019-07到 2020-05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