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G时代中国广电新闻业态转型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

2020-10-27 15:0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5G时代中国广电新闻业态转型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

  5G时代中国广电新闻业态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

  文/赵刚 宋艳 孙萌

  

  摘要:5G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广电媒体必须借助5G的传播优势,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制高点。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5G条件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具体情境,构建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新闻需求、媒介接触可能性、满足程度、媒介印象等四个维度,对中国广电新闻业态的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5G;广电新闻;转型发展;使用与满足;对策研究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牌照,5G实际应用进入倒计时。4G时代,广播电视的生存空间遭到了互联网的严重挤压。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71城市所有频道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由169分钟下滑至128分钟,全国重点城市广播听众人均收听时长由73分钟下滑至59分钟。信息技术的跃升带来媒体发展的变革,随着5G的应用与普及,4G时代所形成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广电媒体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让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够借助5G的传播优势,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制高点。

  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受众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和延伸,已有多位学者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UGT)探索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意向、行为和效果。①5G技术延时更低、速率更快、连接更广,建立在受众主动性基础上的"使用与满足"现象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研究视角,尝试构建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5G时代中国广电新闻业态的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文献综述

  1.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其核心在于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受众一方,认为受众具有能动性与自主性,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如何使用媒介。②美国学者卡茨、布鲁勒等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③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善的使用与满足基本模式。④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传统媒介语境下获得了大量实证支持,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该理论持批评态度,认为该理论单纯地考察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忽略了社会结构和媒介在该结构中的位置。⑤还有学者认为该理论所指的受众能动性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⑥

  2.对5G时代广电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

  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5G时代广电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技术驱动,主要从技术赋能的角度来探讨广播电视的创新发展;二是平台建设,主张广电媒体应以智慧广电为建设平台推进广电发展转型;三是内容创新,对如何利用5G进行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提出建议,同时分析5G时代电视媒体的创新方向。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5G时代受众能动性的不断增强和受众接触使用媒体便捷性的不断提升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该理论是基于传统媒体产生的,因而需要根据5G时代的传播环境予以拓展更新;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在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导下研究5G时代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具有科学可行性;在广电新闻研究领域,从受众需求角度针对5G时代新闻业态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亟待展开。

  二、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卡茨、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并结合5G条件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具体情境,梳理出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模型中的八个要素。

  其一,社会条件。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社会条件包括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⑦此外,技术背景也是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将社会条件解释为"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

  从政治背景看,中国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致力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⑧

  从经济背景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作用巨大。⑨根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1%~73%之间,⑩城镇化趋势更加明显。"城市"将成为最核心的媒体场景,媒体角色需要从"资讯内容提供者"向"城市信息服务者"转变。?

  从文化背景看,中国致力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从技术背景看,5G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输出端口固定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接收终端;物联网拓展了新闻传播的物理媒介,每一个智能机器都可能被媒体化、数据化,成为信息的收集端和输出端。?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将会成为日常生活的现实。

  其二,受众特性。5G时代,中国受众的特性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互联网原住民开始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中国社会的"90后""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成长时期与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相吻合,对媒体的要求更为个性化。二是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媒体行业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专门的内容与服务成为现实需要。三是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迅速壮大。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口。?这一群体还在迅速增长中,预示中国社会对优质新闻内容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

  其三,新闻需求。指受众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需求。

  其四,媒介接触可能性。指在新闻传播中受众接触到某种媒介的概率。

  其五,媒介接触。指在新闻传播中受众接触到某种媒介的行为。

  其六,满足程度。指受众接触到某个媒介后的效果主观评价,即新闻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其七,媒介印象。指受众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新闻需求的评价。

  其八,其他满足手段。指受众不接触媒介而通过其他替代性方式满足新闻需求的行为。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模型,参见下图。

  5G时代中国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模型

  如图所示,该模型的含义——

  ⑴社会条件由中国媒介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背景构成,具体包括"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推动媒体融合""城镇化趋势明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万物互联、万物皆媒"。

  ⑵受众特性由"互联网原住民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中产阶级壮大"等构成。

  ⑶在社会条件和受众特性基础上,受众产生新闻需求。

  ⑷受众在媒介接触上具有能动性,其媒介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对媒介的印象。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受众开始媒介接触;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受众就会转向其他代替性的满足手段。

  ⑸受众在媒介接触后会对接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即满足程度。

  ⑹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受众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受众会根据满足程度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

  总之,该模型对5G时代媒介所处的社会条件和受众特性加以具体化,并可反映出受众在媒介接触上所具有的能动性,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中国5G传播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

  三、5G时代中国广电新闻业态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本文结合上图所示模型,从新闻需求、媒介接触可能性、满足程度、媒介印象等四个维度对中国广电新闻业态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1.适应新闻需求新变化,优化新闻供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这是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的受众特性要求广电媒体能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新闻信息服务。因此,广电媒体应优化新闻供给,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新闻舆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升。

  在新闻供给理念上,广电媒体应建立用户思维,从新闻信息生产者转变为新闻信息服务者,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理念转变;在新闻供给内容上,广电媒体应从"以节目定位为内容导向"向"以满足受众个人的精准信息需求为导向"转变,弱化以节目为载体的新闻内容,加大垂直化、碎片化新闻产品的供给;?在新闻供给方法上,广电媒体应从"广播式推送"向"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的精确推送"转变,通过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算法工程师的协作,纠正既往新闻算法的偏见,减弱受众的"信息茧房"效应,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模型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增加媒介接触可能性,把握空间场景新变量

  5G条件下,信息源和信息数量极大丰富,广播电视赖以生存的频率、频道等垄断资源将遭遇降维打击,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新闻信息将会跨越更多类型和数量的媒介进行传播。面对信息传播媒介全面智能化的新趋势,广电媒体需要将新闻信息通过与空间场景相适配的智能媒介传播到受众手中,做到新闻信息的有效到达。

  城镇化趋势使"城市交通"成为重要的媒介应用场景,广播电视与车联网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实力的广电媒体应尽快进入车联网的前装与后装内容市场,致力于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车内音视频新闻服务;受众的个人特性会促进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虚拟设备等的广泛应用,广电媒体应抢占各种智能设备的入口,为用户提供移动化、互动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新闻信息服务。

  3.提升受众满足程度,为用户提供优质新闻服务体验

  5G时代,广电媒体可以从新闻服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提升受众的满足程度。

  所谓硬环境是指新闻服务所需的物质环境。依托5G,广电媒体能够将VR/AR、4K/8K应用于新闻业态,为用户提供沉浸式、参与式的新闻服务体验。所谓软环境是指新闻服务的精神环境。广电媒体拥有高水平专业记者,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广电媒体能够为用户提供兼具机器新闻海量快速优势与人类记者新闻严谨深刻优势的新闻产品。

  4.精准分析受众媒介印象,修正新闻生产传播策略

  受众产生新闻需求之后,一旦其接触某一媒介的满足程度不佳,就会建立对这一媒介的负面印象,进而影响其下一次接触该媒介的可能性。为巩固现有受众,争取潜在受众,避免受众流失,广电媒体需要依托5G精准分析受众的媒介印象。

  通过智能传感器,广电媒体将能够准确采集到受众消费新闻服务后的媒介印象反馈信息,如视听觉及触觉停留时间、面部表情以及脉搏、血压、心跳等生理变化,这些数据会为广电修正新闻生产和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5G技术将会重塑广电媒体新闻业态,广电媒体必须主动适应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趋势、新变化、新挑战,不断创新业务形态,抢占新型终端,提升用户体验,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9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