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外国传班吕梁见闻丨“三转婆姨”变致富能手

2020-11-14 11:0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我老公在老家一天赚不到一百多,而我现在在北京一天能挣二三百。”说起现在的收入,48岁的刘瑞萍语气中充满骄傲。

  刘瑞萍是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枣林乡王家岭村的村民,家里有三个孩子,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围着灶头、孩子、老公转的“三转婆姨”,一度靠吃政府补贴艰难度日。2016年她参加了吕梁市政府组织的第一期吕梁山护工培训,随后走出大山来到北京从事家政工作,一下子带全家摘掉贫困的帽子。

  今年是刘瑞萍做育儿嫂的第四个年头,工资也从开始的四千元涨到了七千元。短短四年时间。以前靠家里的二亩薄田,每年结余收入也就两三千元。现在的收入跟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但我还想赚更多的钱,我之前的目标是赚到二十万,现在的目标是争取赚到三十万。争取给孩子们买房子付个首付”。

提到自己的三个孩子,刘瑞萍双眼湿润。 刘超凡 摄

  “一人培训,全家受益”

  从小到大,刘瑞萍只去过一次省城太原。乍到北京,大城市的繁华也让这个来自山村的农村妇女感到手足无措。

  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做复杂菜品、不会乘地铁、被客户批评……城市生活的种种挫折让刘瑞萍感到压力,时常偷偷掉眼泪。但面对家人,刘瑞萍依然选择报喜不报忧,把所有的委屈咽在肚子里。

  当第一个月的工资发到手里的时候,刘瑞萍高兴地哭了,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我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赚钱了,终于不用再东拼西凑孩子们上学的钱了。”

  来到山外面的世界,吕梁护工的改变可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吕梁市人才中心主任梁向南操着一口地道的山西方言,不无感慨地说:“走出大山,‘三转婆姨’变成城里人,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多人普通话说得比我都好。”

  如今再回想因为地铁坐反方向而哭,刘瑞萍自己都觉得好笑。“我现在普通话说的可好了,我还自己去了天安门。走出大山,我整个人变得更加自信了。”

  通过护工培训就业,刘瑞萍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拉上身边7个姐妹一起走出大山,实现了脱贫致富。她说:“一个人的富裕不是富裕,大家一起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结束采访,刘瑞萍与国传班同学拥抱。 刘超凡 摄

  “生活有奔头”

  现在,刘瑞萍的大女儿和大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在天津上班,小儿子前年也考到北京读研究生。提到自己的三个孩子,她不禁红了眼眶,“我现在最欣慰的就是三个孩子都争气,都有出息了。”

  虽然孩子们已经不再需要照顾,刘瑞萍依然不想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老家。现在工作的人家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去年还送给她一面锦旗,还总说“刘阿姨,你要是不做了,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刘瑞萍自己也说做护工以来,感觉自己的个人价值提升了不少,尤其是现在凭借一己之力养活了全家人。

  农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家里只有丈夫操持,难免会有人说闲话。但刘瑞萍却坚持走自己的路,她坚定地说:“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争取付套房子的首付。”

  像刘瑞萍这样的吕梁山护工还有很多,他们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原来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培训和帮助下,他们走出大山,前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实现就业脱贫。

  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是吕梁精准扶贫的一项主要举措,已成为当地的新品牌、“金名片”。截至目前,吕梁全市共培训吕梁山护工近6万人,实现就业3万余人。

  眼里有光,心中有火。像刘瑞萍这样的吕梁山护工们,揣着满心的热情,靠着勤劳的双手,撑起自家的一片天,还带动周围村民走上脱贫路。

  十万护工出吕梁,收获的不仅是日渐丰满的腰包,更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的传承延续。(刘超凡)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515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