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自2010年成立以来,知乎就凭借其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时尚、文化等领域的人群,已成为综合性、全品类、在诸多领域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网络内容平台,建立起了以社区驱动的内容变现商业模式。
截至2020年,已有超过4000万名答主在知乎创作,全站问题总数超过4400万,回答总数超过2.4亿。目前,知乎已经覆盖“问答”社区、全新会员服务体系“盐选会员”、机构号、热榜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并建立了包括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元媒介形式。
文化独特的交流社区
“知乎最大的特色是问答。”知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源在知乎10周年主题演讲时说,社区是人们相互帮助的工具,也是人们变得亲密的方式。也正因为这样,社区具有互生再造的魅力,社区具有互洽共荣的活力,社区具有自驱生长的动力。社区也会形成独特的文化,知乎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社区文化。
周源认为,一个互联网社区是否形成了独特文化,有三个核心标志。
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识度的专属词汇。“谢邀”“认真你就赢了”“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跨界强答”“熟人太多,利益相关”等,都是被人们广泛熟知的词汇。
互联网社区形成独特文化的第二个标志,是形成了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知乎就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产生了大家共同参与社区维护,一同当裁判的“众裁”制度。
第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知乎用开放的心态欢迎每一位用户,但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
这样的独特文化来自社区,又反过来滋养了社区,让知乎能够不断升级,持续发展。社区沉淀下海量的内容,凝聚了知乎的智慧,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知乎到底长什么样子?周源将知乎比作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人们穿梭于此,或者仔细聆听,或者高谈阔论,大家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虽是虚拟空间,但知乎始终与真实世界保持同步。真实到虚拟的切换,只是指尖与屏幕的轻轻一滑。在一问一答的交谈里,在赞同和关注的互动中,现实的热闹和寂静,欢笑和烦恼,被一字一句、一屏一帧地记录下来。时事热点,在这里解读剖析;质疑传言,在这里辨明澄清;观点态度,在这里碰撞激荡。
当前,人们需要一个敞开心扉的交流空间,需要一个认真友善的讨论环境,需要一个高效求解的问答场所。知乎就是借助科技互联的力量,把问答的能量成倍激发。
打造用户价值的内容品牌
周源透露,以知乎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为中心,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将是知乎的长期发展战略。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知乎社区增长最快的就是视频,涌现出一批图文+视频的新一代创作者。知乎也针对性地推出了新的视频创作工具和视频答主扶持计划。
“我认为,今天的中文互联网,在媒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内容行业还会不断拓展边界。”2021年,知乎计划再投入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继续加大对创作者的支持。
在周源看来,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互联网企业,容易出现“三化”风险——对环境感知的钝化、企业机体的老化和创新能力的弱化。面对问题,应该做的不是解释,而是解决。
“2019年,我在一所高校与大学生朋友们对话。那天我问大家,谁是知乎的用户?全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包括现场的摄影师。我继续问,谁是知乎的付费用户?结果,举起的手几乎全放下了。仅仅过了一年半,现在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250万,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可见,付费模式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周源还介绍,知乎社区的问答和内容筛选机制,鼓励了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保证了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
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刻,知乎用户反思为什么之前会沉寂多年?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台,知乎用户更探讨如何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顺风车接连出现乘客被害时,知乎用户明确指出安全防控的薄弱环节,为保障出行出谋划策。在知乎,人们用提问和回答,记录了一代人的心灵图谱和精神轨迹。
目前,知乎每天会新增超过2000万条创作和互动。今天的创作者,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以及对世界的热爱,正在成为全新的内容品牌。“我们愿意为所有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赋能。”周源说。(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