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见证石家庄抗疫中的凡人善举

2021-03-02 17:43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韩秉志(左一)在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路街道上河原著小区地下车库采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当天开展的核酸检测工作进展情况。

  那是1月份一个非常普通的晚上。刚刚结束一天任务的我,坐在回家的地铁上,突然收到报社的一则通知,要增加石家庄抗疫一线的报道力量。

  年初,石家庄这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在藁城区一个村庄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接下来几天,石家庄确诊病例迅速增加。随后,当地政府出台居家令,关闭离石通道,以阻止疫情传播。

  去年疫情暴发期间,我虽然在后方参与抗疫报道,但未能到达现场采访,始终是内心的一个遗憾。但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亲历现场的机会。没有犹豫,我就向部门领导提出申请。

  到达石家庄时,整座城市已全面按下“暂停键”。虽然来之前,已经对疫情的残酷有所预期,但只有站在街道上,才会知道那种“空”多么令人震撼、令人揪心。此时不由得联想到武汉,想到无数报道里曾描绘的“人间烟火气”,只有去过,才知道那股“气”重新沸腾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在石家庄期间,所有公共交通停运。那些日子,我和报社另外两名同事组成报道团队,每天持采访通行证,开车行驶在几乎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要搜寻报道线索,“脚力”显然是第一位的。我们见证了火眼检测室的火速建成,感受到了建筑工人加班加点安装预制房屋的火热气氛,看到了志愿司机主动帮助社区居民的义不容辞。笔下的文字,记录了很多抗疫一线的动人场景,也记录下我们走过的足迹。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人,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历史。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人尤其是一线党员干部放下个人安危和家人的担忧,想得最多的是职责、岗位、使命和他人。

  小果庄无疑是本次石家庄疫情的风暴中心。第一次进入这里采访时,村里卡口的疫情防控人员还特意给我们身上喷酒精。而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不知多少个小时,商铺关了,村子封了,但驻守在这里的村干部和工作人员却始终坚守岗位。

  1月15日,藁城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张月礼在小果庄村已驻守了10余天。他是1月2日带领队员进驻小果庄村的,他的任务,最初是劝返人员车辆、组织群众检测核酸、转移隔离群众。随着村民整体迁移隔离,他的工作又变成了监督防疫消杀。在村门口,当我们想要和他详聊几句时,他却低调地婉拒了我们的采访。“这里危险,谁都不要来这里换我们”,张月礼淡淡的一句感言,让人感动不已。

  报道期间,我们见证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是主动申请成为社区“红马甲”的小区业主、协调开展核酸检测的社区工作者,抑或为保药品供应化身“跑腿小哥”的药店销售员,以及在小果庄村逆行的消杀员……他们的工作虽然看起来有些琐碎甚至略显枯燥,但正是广大普通群众在疫情防控工作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才有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非常时期,新闻的操作很考验记者功力,只有“脚力”还不够,“眼力”也得跟得上。这意味着在现场不光是看热闹,更要能从千丝万缕的线索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来石家庄第一天开始,我们一直坚持在社区、农村、企业、市场等疫情防控最前沿采访,并围绕社会关注的农村疫情防控、藁城区全域消杀、重点物资供应、全员核酸检测、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内容,设置议题,图文并茂地还原了一线人员日夜奋战的工作场景。从稿件的传播效果来看,这些选题都是有价值的。

  跑过去、走进去、蹲下去、贴上去的劲头,让我们能够采访到更加鲜活的故事。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们挖掘的党员和党支部,并非传统意义的重大典型,但“朴实存精致,平凡见真章”,因为普通才更容易产生共鸣。能够作为见证人,在稿件中记录下这些普通人的名字、记录下他们在抗疫中的凡人善举,这实属一名记者的荣幸。(韩秉志)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777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