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活泼报道呈现活力中国

2021-03-10 09:30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可视化新闻《小红线 向上攀》一经推出便登上热搜。

  人民日报融媒体产品《看!这就是2035年的中国》。

  春芽待放,细雨缠绵,忽觉一朝春风至,又是一年两会时。每年的两会时刻,是国家回顾过去一年成绩、为新一年工作做出规划的时刻,也是个体关注国家发展的目光极为集中和炽烈的时刻,在这一时段,读者期待看到有趣又有“干货”的报道。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媒体继续在融媒体报道创新上发力,在重要文件解读、代表委员采访、国际传播等选题上推出了众多有新意、有内涵的优秀产品。

  报告解读:“十八般武艺”突出重点数据

  每年,对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解读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各家媒体暗暗较劲,争取在速度与质量上领先于人。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9时9分至10时4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10时13分,《人民日报》便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一条名为《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600字》的推送,把政府工作报告分为“去年工作回顾”“‘十四五’主要目标”“今年主要目标”“今年部分重点工作”四部分,每个部分都只挑最为核心的观点与数据进行呈现,句子也均为短句。网友“婷”在这条推送的留言中说:“直接上干货框架,目标清晰,一目了然,赞!”这条只有600字的推送被广大网友转发,大家用实际行动为这篇出稿神速的“纯干货”推送点了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四五”相关规划备受关注,媒体的许多融媒体产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一则短视频《小红线 向上攀》用两分钟时间呈现了从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到“十三五”完成的2020年,中国GDP数值这条“小红线”的变化。视频画面聚焦GDP排名前十的国家,读者在观看视频时,可以看到中国GDP在世界排名中的位置变化从不在前十之列到进入前十、名次提升直至稳居第二名的历程,这一视频非常直观地呈现五年计划施行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总体趋势上扬但中间也有波折的小红线牵动着读者的心,配合铿锵有力的背景音乐,让读者为国家感到自豪的情感越发浓烈。这一短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被网友多次转发,转发的文字中多配有“超震撼”“看得人热泪盈眶”等词,两分钟的视频,让读者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充分证明了这一视频策划与呈现的效果十分成功。除了这一短视频产品外,《人民日报》推出的《看,这就是2035年的中国》也十分有创意,这是一张海报式的图片,整体造型类似镜头光圈,3层环形分别呈现了2021年预期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层级分明但又彼此关联,设计巧妙。

  解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新华社用了轻松活泼的形式,3月5日,新华社推出说唱歌曲《十四五@十四亿》,“新发展新阶段新征途,新发展理念在提速,新发展格局很鼓舞……”简明易懂的歌词,唱出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配上年轻感十足的动画画面,可以看出这是一则想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志在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了解国家远景规划的产品。事实上,听完这首节奏欢快的说唱歌曲后,读者确实可以对“十四五”规划有初步印象,而且“十四五,十四五,十四亿人的十四五……”这一句歌词“魔性”十足,听完后还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散,让人十分“上头”。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媒体在呈现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有不少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解读的优秀作品,比如海南日报新媒体与深读融媒工作室联合推出的H5产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大事与海南有关》以视频+长图组合形式梳理了与海南发展息息相关的大事,配上相关视频,让读者对报告中的大政方针更有具象感。H5对应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列出了海南的行动,让读者体会到海南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对家乡的经济发展信心更足。

  代表委员采访:花式连线打破空间阻隔

  人民网推出的《两会夜话》直播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的两会,记者“围堵”代表委员提出犀利问题是大会堂里的常见景象,但受疫情影响,今年进入大会堂以及代表驻地的记者大幅度减少,如何跨越空间障碍采访代表委员,成为今年两会的媒体必答题。加强前后方记者编辑联动、多运用视频连线形式,是许多媒体给出的答案。

  新华网推出多款用视频连线形式采访代表委员的新媒体产品。两会“云连线”打破了以往由记者向代表委员提问的固定形式,邀请B站科普视频制作者“毕导THU”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提问有关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问题。“丹睿赴会”则用Vlog形式,呈现记者观察两会的视角,第一期节目中,记者先呈现了两会召开前夕的北京,接着与代表委员进行了视频连线,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而说明“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两种新媒体产品都进行了创新,或是引入新的采访人,或是在形式上有新意,目的都是为了让连线看起来不至于太过单调。

  进入大会堂的机会宝贵,前方记者承担着更多采访任务,编辑的任务便更多交由后方工作人员完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短视频节目《百秒说两会》便体现了前后方协作的力量,《人民日报》记者从两会现场传回第一手素材,人民网后方负责编辑、录制、包装、宣发,视频以“主持人脱口秀+记者现场评述”的模式呈现,时长在几分钟之内,现场感强,信息量大,前后方配合让第一手素材尽快发挥出价值。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融媒体产品凭借独具创意的策划、精良的制作,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朝着两会固定品牌栏目的方向发展。如人民网去年推出的《两会夜话》原创线上视频对话栏目在今年继续开办,该栏目以人民网总编辑罗华作为主理人,人民网青年编辑记者担任助播,邀请各界嘉宾,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不同年龄、不同圈层间的思想交流,实现“嘉宾破圈”。今年的《两会夜话》还邀请了代表委员进行“云连线”,跨越年龄和圈层的高质量对话,将观点交流、碰撞呈现在镜头前,看点多多,配以精良的制作,使得这一栏目继续拥有较高的人气。

  报道本地区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工作,是地方媒体每年的报道重点。今年,湖南日报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代表委员新唱《浏阳河》”策划,视频中,湖南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与他们的家人、工友、同事、伙伴、学生一道,老歌新编,用熟悉的《浏阳河》曲调唱响描绘新生活的新歌词,视频中呈现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湖南人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场景,镜头中呈现的优美风光也展现了大美湖南、潇湘成就,很有新意。

  对外发声:“洋”视角发布呈现真实中国

  新华社融媒体产品“‘洋记者’看‘两会’”视频报道截图。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全国两会上,不少外国记者会参与两会报道,并结合自己的所观所感与本国受众分享关于中国的感受。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全国两会无法像往年一样邀请很多外国记者参与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媒体报道中,以对外传播为目标的融媒体产品明显增多。

  新华社推出的“全球连线|(两会·新对话)”视频节目使用英语进行播报,视频以主持人陈述为主线,加入了对于国外专家学者及普通民众的采访,对中国外交政策、抗疫合作表现等主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客观的呈现,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政策与发展的基本信息。

  通过“歪果仁”视角向外国民众呈现中国的真实情况,被许多媒体应用在国际传播上。

  新华社设置了“‘洋记者’看‘两会’”栏目,在3月6日推出的一期制作精良的视频中,在中国生活了将近30年的外籍特约主持人李柯在视频中为读者呈现了今日中国生活的便利,如便捷的网购体验、移动支付体验等。带着“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中国”这一问题,李柯采访了在清冷的早晨观看升旗仪式的群众,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民众浓浓的爱国之情。随后,通过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隔屏”通话,他发现,两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关心的水冲厕所建设问题、“去年有多少村民娶上媳妇”的细节,深深印刻在代表委员脑海中,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视频通过具体的故事、真实的生活场景,具象地呈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十分有说服力。

  《中国日报》推出的《斯蒂芬街采两会,初会局气北京人》视频报道则风格轻松活泼,“洋记者”斯蒂芬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路人,话题则由受访人随机转动转盘产生,涉及教育、防疫、科技发展、健康照护等。街采呈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记者由此引出了中国民众如何提出自己对国家的建议、人大代表需要履行哪些职责的话题,让“洋记者”讲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外国受众更好理解。

  对于对外宣传主题,地方媒体也十分关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官微“浙江新闻”在3月6日发布了一条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接受CGTN记者专访的视频片段,视频中,袁家军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浙江的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情况,表达了对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期待以及对大家到杭州参加亚运会的欢迎。(记者 隋明照)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798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