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媒体深度融合重在升级提质

2021-04-07 08:56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

  “报刊集团全媒体生产管理运营云出版平台及应用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全媒体中心项目)2019年正式启动,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以下简称报刊集团)以改造内容生产模式、推进期刊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全媒体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期刊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路径。全媒体中心项目先后建成融媒体传播大厅、音视频工作站、IDC机房和包括报刊集团数字出版标准、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和内容运营平台在内的“一标准三平台”。项目通过“升级”,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升级生产流程

  报刊集团根据自身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全媒体内容生产云平台,包括期刊协同编撰系统和数字出版内容加工系统,通过平台的应用,报刊集团实现了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出版进度、信息存储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多人在线协同工作、高效编撰、移动办公、实时共享,升级了各环节生产流程,减少了纸质传送环节,合理规划工作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建设数字编辑台,实现“三审”升级。编辑台供编辑审稿使用,各级编辑在这里对稿件进行审阅、修改、分类等工作。编辑台从三个维度来协助规范“三审三校”工作:一是用重点词库辅助编校,二是用稿件处理单规范流程,三是用多样化的功能形式促进互动交流。

  其次,打造协同版房,实现“三校”升级。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在版房协同工作,版房提供箭头、形状、文本等多种形式的批注工具,每个校次的修改痕迹实时可见,大大降低了校对人员、三审人员与排版人员的沟通成本,缩短了校样修改时间。

  再次,推行实时进度表,实现生产管理升级。实时进度表以里程碑的形式实时记录、反映每一种期刊、每一个版面的编辑情况,自动比对出版业务管理部门制订的出版计划,对于按时完成、超时完成、超时未完成等情况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使期刊出版工作进度一目了然。

  最后,上线数字报刊馆,实现信息存储升级。在期刊达到付印标准之后,各编辑部按照报刊集团数字出版标准规范,利用全能数字出版内容加工系统进行期刊内容数字化加工,采集入库。

  提升产品质量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媒体不仅是新观念的传播者,也应是新技术的实践者。全媒体中心项目从“融”科技入手,占据新媒体、新技术的制高点进行平台优化和建设、内容生产和分发、价值聚合与表达。全媒体中心项目建设了融媒体传播大厅作为教育活动展示、节目录制和学习交流服务平台;建设了音视频工作站作为会议直播、微课录制、音视频知识产品开发平台;建设了IDC机房为项目运营提供系统后台服务器支持,实现可视化集中运维管理。项目所采用的新兴传播技术为媒体深度融合、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动机和加速器。在此基础上,报刊集团深入挖掘媒体品牌潜力,充分开发和利用自有版权资源,提升产品质量。

  一方面,不断推进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数字报刊馆建设;另一方面,秉持“一刊一策”工作要求,不断擦亮期刊品牌,以创新思路积极探求全媒体发展,通过新媒体矩阵建设和音视频配套、VR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媒介界限,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活动。

  同时,以人才为先,建立专业服务型产品资源库。报刊集团面向旗下近20个媒体、数百名专业编辑、记者,启动“专家型记者、学者型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员工好课程”系列节目录制,集团教育类期刊、学生类期刊、学术类期刊、大众类期刊的编辑、记者结合各自的媒体特点与自身专长,精心备课,录制了丰富多彩、干货满满的视频课,形成知识服务产品资源库。

  提高团队素质

  当前,媒体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媒体成为一个横跨广电、通信、设备制造等诸多传统领域的产业,并呈现出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对媒体所需人才的结构和种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媒体人才已大大突破传统单一采编播人才的范畴,这对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全媒体理念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报刊集团坚持以媒体发展、员工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提升、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青年员工的工作技能、专业知识、业务流程及综合素质等为目标,制订青年人才“青蓝计划”,以培养一批具有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突出、市场意识敏锐、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骨干人才。

  通过对编校质量青蓝数据库进行大数据管理,提升编校人员素质。通过全媒体中心项目建设,报刊集团自主研发了编校质量青蓝数据库,以此强化编校过程管理,提高公司报刊产品质量。同时,报刊集团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培训。后台管理人员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编委会确认的差错类型,每月提示“红灯差错”,并给出编校案例,提醒编辑加强学习,提升专业人员编校水平。可以说,青蓝数据库既是一个管理和学习工具,也是一款数字产品,它对报刊常见编校差错进行精细化分类,报刊集团多个业务部门协作进行内容信息建设,版权资源属于报刊集团;信息的审核、分类人员都是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专家,内容具有权威性。目前,数据库已经运行半年,采集数据逾千条,发布数据分析报告6期。

  通过全媒体数字运营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打造业务中台。2019年,报刊集团专门成立了全媒体数字运营中心,具体执行全媒体中心项目建设工作。以该中心为龙头,报刊集团培养锻炼出一支既熟悉报刊集团传统媒体各环节工作,又掌握融媒体传播技术的新型团队,员工结合丰富的工作实践,撰写了《全媒体操作手册》,使工作环节和工作质量日趋标准化、规范化。2020年,全媒体中心团队与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少工委、湖北省教育厅等单位合作,先后摄制多个节目与线上课程,分别面向全省407万少先队员、百万返乡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播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团队在报刊集团内部实现服务共享,提供音视频制作、摄像、直播、线上活动策划、数字会务、问卷调查、文创设计等服务,年平均配合报刊集团各媒体开展活动60余次,年平均协作时长达1200小时,成为报刊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业务中台。

  加强制度建设与宣贯,提升团队执行力。报刊集团先后出台《融媒体中心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全媒体内容生产云平台工作细则》等8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纪律,规范工作流程,并创办了新媒体学习品牌“全媒体菁英特训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集团全体员工开展新媒体政策解读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加强新媒体制度建设和流程梳理,促进传统编辑向新媒体编辑转变,传统编辑团队向新媒体编辑团队转变。(张芸)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863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