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开设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版。
中国军网推出的H5产品《党史知识云课堂》。
《中国日报》通过二维码实现动态画面和报纸内容的实时互动。
(资料图片)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庆祝大会、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举办大型主题展览、举办文艺演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倒计时100天之际,一系列庆祝活动计划被一一揭晓。为更好地迎接这一伟大时刻,各路媒体纷纷创新和扩展叙事方法,推出多种多样的建党百年主题报道,营造喜庆氛围。
在中央媒体的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中,不论是报纸上专版专栏的主题报道,还是全媒体平台的新型主题报道,都展现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强大的综合报道能力,一批有深度、有主题、有思想、有新意的创意报道,让建党百年主题报道呈现出多样活力。
打卡红色地标 重走奋斗之路
重走红色地标,会让人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在建党百年的主题报道中,不少媒体都推出走进红色圣地的报道,带领民众身临其境回溯百年大党的奋斗脚步。
从年初起便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版的《人民日报》,在稿件内容和版面设计上都颇具亮点。专版以时间为脉络,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到此后的每一件代表事件等内容进行深度呈现,并设立《党旗飘扬》《峥嵘岁月》《感悟初心》《薪火传承》《党史撷英》《亲历者说》等多个栏目,匹配不同主题的内容形式。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南昌起义,从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众多重要事件和会议的主题报道,都让读者感受到党走过的伟大艰苦奋斗历程。
在报道中,记者对事件中相关人物进行采访,以更加贴近历史的角度带读者重温难忘岁月。例如,在《高举火炬,向未来前行》中,文章不仅讲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陈列着的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而且还呈现了记者采访陈望道先生的儿子陈振新,“每每想起父亲把墨汁当红糖吃的情景,我自己也仿佛尝到了真理的味道”。众多采访对象话语的直观展现,也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
《经济日报》在建党百年的主题报道中,注重找寻党史故事中的经济发展脉络,突出经济主题。例如,在3月29日的报道中,着重讲述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件。“1990年12月19日,上海市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孔雀厅门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这座位于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百年历史建筑内,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鸣,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声锣响宣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首家证券交易所从此正式营业,这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资本市场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报道用生动的语言重现1990年的上海,将读者带回到那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岁月。
《科技日报》在主题报道页面开设的《抚今追昔》栏目,同样走进了多个红色革命圣地,重温峥嵘岁月。《南湖红船:中国革命从这里扬帆起航》《于都河畔: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井冈山:红旗漫卷杜鹃红》《瓦窑堡:奏响全面抗战序曲》等报道,都再现了党在革命中所迈出的坚定步伐。
“2月21日,江西赣州于都河畔,举行了一场新春歌友会。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下,人们唱着红色歌曲,挥舞着五星红旗。87年前,同样在于都河畔,一支8.6万人的大军在4天4夜里陆续渡河,踏上了震惊世界的远征”“当江满凤深情地唱起这首经典民歌时,眼中分明噙满泪水。春节前夕,记者在井冈山茨坪镇见到51岁的江满凤。她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从未见过爷爷和外公,但唱山歌寄托了她太多的遐想与思念”……在报道中,《科技日报》记者走进红色圣地,记录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这些状态描写也让历史与当下形成对比,展现出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
多样党史课程 轻松获取知识
《中国妇女报》推出的全媒体报道《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走进江西寻乌。
在全党上下纷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也积极参与,推出众多与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报道。
光明网推出的《党史上的今天》专栏,追寻红色记忆,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其不仅每天都会更新最新一天的党史,而且还可以让网友对过往内容进行筛选查看。比如,在4月4日的报道中,内容就是1947年4月4日-5月11日,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在晋南举行反攻,歼敌1.4万余人,收复县城20余座,彻底粉碎了胡宗南、阎锡山两部的联防体系;1990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这些内容让《党史上的今天》专栏传递出更多的党史知识。
中国军网则推出了党史知识竞答互动H5,以激发网友们参与到党史知识的答题游戏中。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伴奏音乐中,各方面的党史知识供网友们进行答题挑战,答题结束后,结尾便会出现“××同志:您的党史知识成绩为×分”,还可以点击“再次挑战”按钮,进行新一轮的答题。
而定位不同、关注点不同、展现形式不同,也激发了受众了解更多党史的兴趣。《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是其特别邀请百名女大学生讲述百个党史故事,展现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在视频报道中,百名女大学生走进红色圣地,一边参观,一边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在文字报道中,记者通过对众多党史专家、相关研究者的采访,展现出生动感人的党史故事。
例如,在介绍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报道便提到,在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女性身影未曾缺席。中共一大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叫王会悟,会议期间从事会务和保卫工作,被誉为“‘一大’卫士”。《中国妇女报》准确结合自身定位,在报道中着重挖掘女性的力量,既呈现了党史故事,又与自身定位进行了很好结合,呈现出别样的风格。
中国青年报手机客户端的“一起学党史”答题专区,以竞答争优形式,吸引团员青年参与党史学习。答题专区按照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重要节点,依据权威题库,每周推出30道题目。例如,“毛泽东在哪个场合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陈毅诗句‘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描绘了淮海战役什么情景?”这些兼具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题目也在丰富党史学习资源的同时,成为检验团员青年学习成果的辅导材料。
全媒联动报道 技术助力互动
新华网推出的新媒体产品《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
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报道的手段更加多元。在建党百年的主题报道中,媒体在全媒体报道上下功夫也让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以更加轻松活泼、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实现了多年龄段的覆盖。
新华网特别推出《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将峥嵘岁月中那些经典瞬间一一呈现。“党会”开到一半竟然搓起了麻将!十几块银圆竟然能救毛泽东的命!红军为什么给“山大王”送去100杆枪?万里行军,为什么非要扛上印钞机?神秘的李德胜是何许人也……这些都是节目聚焦的重点话题。在《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中,节目通过沉浸式的背景设置和考究的资料道具辅助,带领观众在心潮澎湃间立体式感受那段岁月里的经典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并没有将节目做成一档常规的节目,而是将节目准备的一些花絮片段进行及时更新。比如,主讲人林超在节目花絮中向观众介绍,道具中的银圆是从古玩市场淘到的,道具书《何长工回忆录》是从藏家手中买来的,加之各种先进技术的配合,让主讲人可以穿梭于各个场景中,代入感十足。适时配发的弹幕,也与主讲人UP主的身份相互配合,让《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在视觉表达上变得更加年轻化。
《法治日报》在报道呈现的方式方面颇具亮点。在法治网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页面中,《中国精神》栏目格外显眼,其不仅将各种精神悬浮于页面之上,而且让字体进行微微抖动,使栏目更加具有活力。点击每一个中国精神,都可以跳转页面到关于此精神的具体报道。例如,点击“抗战精神”按钮,页面便会跳转到《法治日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深重危机到伟大复兴的转折点》报道中,跟着记者走进宛平城、走进抗战馆,感受抗战精神的历史传承。
《中国日报》则推出了AR特别报道。用户拿手机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对准图中的海报,便会出现虚拟动画,展现相关主题。例如,在介绍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扫描二维码后,手机中便出现了中共一大会址、在南湖中游走的红船,实现动态画面和纸质报纸版面的实时互动,用AR的方式感受百年征程,重温百年奋斗史,同心启航新征程。(见习记者 齐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