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本地化特色
一方媒体“盘活”一方文化
在做好媒体融合的同时,不断努力挖掘当地特色资源,从而打造多样的新闻产品和报道,是目前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积极探索。无论是历史资源还是文化资源,这些特色资源都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打造本地化、特色化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如何结合媒体融合成果推出特色产品,如何让特色资源“活”起来,也是众多县级融媒体中心目前思考的问题。
丰富资源催生特色新闻产品
近几年,天津市西青区融媒体中心先后围绕运河文化、年画文化、精武文化和赶大营文化,不断推出多样新闻产品,扩大西青知名度和影响力。
西青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戴维微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西青区融媒体中心多次协助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媒体,联合拍摄了《精武传奇》《赶大营》等纪录片,这些纪录片有的聚焦西青籍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有的呈现100多年前的天津西青杨柳青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事件。其中,与天津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纪录片《美的溯游·探寻杨柳青年画的故事》,除了在西青区内大量采访拍摄外,还到山东德州,江苏徐州、镇江等地进行拍摄,并远赴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寻访,以国际视角重新审视杨柳青年画的前世今生。
联合9个城市的融媒体中心,西青区融媒体中心还启动了“幸福照相馆·爱上大运河”活动,推出杨柳青年画娃娃表情包,助力西青文化、天津文化传播更广。
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也在打特色牌。
“延庆最大的特色可以用长城、世园、冬奥这三张金名片来概括。”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胡玖梅介绍,冬奥会、世园会等国际赛会的筹办举办,为延庆融媒产品生产树立了国际标准。
“目前,服务保障好冬奥会的筹办举办是重中之重,在冬奥宣传中,中心采编骨干积极参与冬奥会服务保障,配合冬奥运行中心完成预认证等资料留存工作。”胡玖梅介绍,延庆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拿到冬奥会的第一手材料后,为融媒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的鲜活材料。中心全媒体平台还开设了“飞向2022相约北京延庆”等专栏,延庆融媒产品也登上了全国各大媒体平台,《最美冬奥城》专题栏目还登上了冬奥会官方网站,延庆对外影响力不断攀升。
“作为县级媒体,只有做强具有本地区域特色的新闻资讯,才能更加接地气,在纷繁的资讯平台中获得用户黏性。”浙江安吉新闻集团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祝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7年,安吉新闻集团联合浙江、河北、山西等省的几十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共同搭建了游视界网,整合了媒体资源、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节目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旅游合作、节目合作、新媒体合作等业务,旗下的爱安吉客户端以安吉为中心向纵深推进,在县内搭建了智慧停车、智慧旅游、智慧乡村等一系列产品,该项目还成功复制到了浙江文成、山西侯马等30余市县。
发挥优势展示一方风情
如何将一方的风土人情生动展现,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胡玖梅看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做好本地化特色方面有两点优势。首先,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媒人是深深地根植在本地土壤之上。她表示,延庆对于首都北京来说,自古以来就有着军事屏障和生态屏障的两大作用,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和绿水青山。同时,时代又赋予了延庆两大新的文化内涵,就是世园和冬奥。其次,长城文化带建设、“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和服务保障世园、冬奥的鲜活事迹就在人们身边,为融媒产品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鲜活事迹和典型人物,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品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极”。“也就是说,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挖掘并传播当地特色文化方面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胡玖梅说道。
祝青则告诉记者,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地方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地方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也是社区信息枢纽,它在固有区域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直接影响用户的认同度、信任度和喜爱度。县级融媒体中心背靠官方媒体资源,有着与用户距离最近的绝对优势,从内容、渠道、机制体制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融合传播格局,是互联网时代当地特色文化传播的一条快捷通道。
“融媒体时代虽然新闻媒体传播弘扬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新闻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机遇,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戴维微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的媒体融合优势,可以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传统文化精品项目,构建文化产业链和完善合理的文化传播渠道,为发展和繁荣区域特色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策划展现独特文化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挖掘并传播当地特色文化?不同的融媒体中心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胡玖梅表示,在“网络+”的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练好线上线下的功夫,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升策划力,使接地气、暖民心的爆款产品不断涌现,不断扩大融媒产品传播效果,才能稳稳抓住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将特色文化传播好。
要打破地域限制,打造全民网红。胡玖梅介绍,延庆融媒推出的卡通城市形象“延延提示”、玩转妫川的“四小旦”、操着本地口音用大喇叭喊话的“延庆村儿书记”等部分抖音产品点击量超过千万,H5传播总量达600万人次。可以说,网络时代给本土特色文化插上了时空的翅膀,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可以让当地的特色文化有更大的空间,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西青区融媒体中心则通过区内外主流媒体的深入、持久的寻根溯源,搜集海量西青文化史料,形成系列文字、照片、录像资料,为西青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保障。戴维微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对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开发与应用,构建文化传播产业链。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创意、设计、生产、发行、消费的整条价值链。科学合理地配置新媒体资源,使传统文化传播变得更为智能化,给受众带去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服务传统文化传播。
祝青也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意识形态建设。“真正把镜头对准用户,以用户行为流量最密集的本地化文化为切入口,吸引本地用户体验,服务城乡用户需求。”他表示,以本地用户为主体,通过“传媒+”“内容+”“产业+”等方式,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打造平台、服务、产业的特色文化圈层,横向实现内外部的协同融合。不同的地方可因地制宜,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沉淀核心用户,重塑本地化的用户生态。(见习记者 齐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