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日前推出的《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呈现出时间跨度长、连续性强的特点,每天一篇报道、每天一个年份,重现那些过往的经典瞬间,展现中国共产党在遍地荆棘中探索、在浴血奋战中拼搏的伟大历程,成为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中的一个典型。
党史故事构筑百年瞬间
《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从3月29日起每天推出一篇报道,报道内容选自从1921年开始的重要党史故事,一天发表一个年份的党的历史故事,让受众不仅重温党的历史,而且更悟初心使命。
其实,类似形式的报道并不算少,很多媒体推出的报道主题为“党史上的今天”,也是根据日期,连续推出不同年份中当日的党史故事。但《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却采用的是每天一个年份,再从一年中众多的党史中进行筛选。这就需要从选题策划上进行充分的准备,从海量的故事中进行筛选,就要考虑到报道内容和故事本身是否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这些都需要策划者有充分的政治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可以看到,在《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中,《1921,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7,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34,红军不怕远征难》《1936,“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报道,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也让《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从选题上展现出十足的典型性。
例如,在《1948,伟大的战略决战》中,报道主要描写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多人。”
“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即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
……
3场战役,在文中有着大量的数据体现,人数、弹药、粮食等直观数据的展示也让人看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性,看到战役背后无数人的奋斗和努力。
此外,在《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中,标题是令人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报道的标题并非将事件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更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如《19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报道的主要事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有着非常强的传播力和很高的知名度,这样也让报道本身有了更强的吸引力。
而《1940,“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则采用了话语引用的方式。在这篇报道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相比于“新民主主义的提出”的表达方式,《1940,“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标题更加醒目,让人们更直观了解到新民主主义中有什么、要追求什么。
主题海报归纳代表事件
看过《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不能不被其中精心排版的主题海报所吸引。在专栏的合集页面,每篇具体报道都是由主题海报引领着进入详情报道页面。点击进入每一篇报道页面详情可以发现,每个主题海报都是动态图,海报中的多重元素会缓缓出现,让传统的主题海报显现出别样特点,为整体报道增添活力。
例如,在《1944,让世界了解延安》一文中,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半独立性的外交”的开展,海报中左侧展现的是相应的历史照片,依次缓缓呈现,并且所选用的3张照片通过胶卷元素进行连接,很好地体现了时代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长期封锁,中外记者很难进入陕甘宁边区。随着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增长,英、美等国在华人士特别是一些新闻记者对了解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1944年,他们纷纷来到了延安。经过几个月的访问,记者们根据亲身经历写了不少描述根据地斗争生活的生动报道。”海报右侧的内容简介将报道进行简述,这样的呈现形式,也让受众可以在合集页面中第一时间看到每篇报道的主要内容,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策划和巧妙安排也体现出制作团队的精心、细心和匠心。
在文字内容上,《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同样注重内容的连续性和延展性。虽然每篇报道讲述的是某一年份中的代表事件,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其中也会延伸其他年份中关联密切的内容,达到完整呈现的目的。比如在《194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中,报道就在开篇部分交代了大生产运动的背景,“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既要对付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又要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作斗争。”
还有在《1952,农民盼了几辈子的事实现了》中,虽然年份主要聚焦的是1952年,但文章报道了从1950年开始,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从1950年冬到1952年年底,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文章没有拘泥于某一年,而是完整清晰地将土地改革的过程展现出来。
可见,《百个瞬间说百年》专栏的表现形式虽为一天报道某一年,却可以让读者在细水长流中将党史故事深入心中,而为此进行的多种灵活的处理方式,更可以称之为一节生动的党史微课。(齐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