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短视频|小裤脚教授 |
参评项目 |
短视频专题报道 |
主创人员 |
邓少华 吴育新 梅子满 成良田 张璟璟 沈之蓥 傅婷婷 |
||
编辑 |
吴华清 沈严 王索奇 |
||
主管单位 |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
发布日期及时间 |
2020年12月29日22时32分 |
发布平台 |
甬派客户端 |
作品时长 |
7′30″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小裤脚教授》短视频专题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在浙江宁海葛家村、鄞州城杨村和贵州晴隆定汪村进行“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记录了村民从不理解到接受再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呈现了艺术赋能激发内生动力,村民重拾老手艺,就地取材美化家园的过程,揭示了一条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刚脱贫农村均适用的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丛志强团队入驻葛家村4个月后成功打造出网红村。2019年8月,记者发现这一探索的重大价值,深入采访持续跟踪,时间长达16个月,挖掘丛志强团队在三个村的点滴故事,推出多组融合创新报道,并提炼出喜欢把裤脚扎进袜子里的“小裤脚教授”人物形象。同时,策划组织“2020新美好”董倩对话丛志强跨年演讲等大型线下活动和跨区域传播。 |
||
社会效果 |
通过甬派的策划和报道,“小裤脚教授”艺术振兴乡村实践从宁波声名远播到全国。2021年1月15日,中宣部新闻局刊发专题新闻阅评《“甬派”报道“小裤脚教授”力推“艺术振兴乡村”》,点赞甬派扎实践行“四力”,从小角度切入重大主题报道的做法。 2021年1月清华大学面向中学生的选拔测试中,“小裤脚教授”艺术振兴乡村实践案例成为考题。 2021年2月8日,浙江省省长郑栅洁对这一实践案例作出批示:很有特色,很接地气,很有内涵!4月25日,浙江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艺术振兴乡村的做法。 “小裤脚教授”的“艺术振兴乡村”课题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携手奔小康行动案例。目前,全国多地广泛开展艺术振兴乡村的探索。 |
||
全媒体 传播实效 |
这个短视频是甬派“小裤脚教授”180多篇系列报道的代表作之一,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视频、新华网视频、央视频、腾讯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相继转发播出。截至2020年底,甬派“小裤脚教授”系列报道被全国上百家媒体转载报道,总阅读量过亿。 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次专题报道并刊发丛志强署名文章,光明日报用两个整版进行详细报道和解读。 中国日报刊发整版文章,向海外推介“小裤脚教授”的实践。 |
||
推荐理由 |
这个短视频主题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小裤脚教授”的实践是中国乡村振兴基层探索一个缩影,生动展现了东西部地区均适用的“艺术振兴乡村”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同时,展现了高校师生胸怀大局、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形象。 短视频语言幽默,文风朴实,画面优美,故事有冲突、有对比,生动感人,直抵心灵,是一个接地气、冒热气、带露珠的作品。 短视频表达方式新颖,运用3D建模、动画还原等新媒体技术,吸引大量网友参与评论、互动,包括这一短视频在内的系列报道总共跟评点赞数上万条。 团队采访深入、作风扎实,数十次进村蹲点调研,与丛志强团队一道与村民同吃同住,推出文字、图片、H5、VR等大量融媒体系列报道,并精心制作短视频专题,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坚守初心、践行“四力”的责任担当。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年 月 日 |
||
初评单位 推荐理由 |
条条大道通乡村。来自大都市的教授扎紧裤脚,上山下乡,把艺术写在大地上,创新性地用艺术实践振兴乡村,助力当地民众脱贫奔小康。作品中人物有行动,有思考,叙事环环相扣,节奏把握较好。一些3D、动画等新颖技术的应用,使得作品互动性、趣味性比较强,既为片子增色,也让人感悟乡村振兴既是大潮流,也可做成扎根时代前列的“大潮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