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播背景和社会意义
2020年北京高考于7月7日至10日举行,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高考,不仅是新高考改革落地后的首次高考,也是疫情下的一次社会大考:2020年的北京高考受疫情影响考试时间推迟了一个月,也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7月举行的全国高考;全北京考场增加了1077个;不再分文理科变为三加三模式,考试从两天增加为四天……49225名考生即将步入高考考场,其中7月7日至8日为全国统一高考时间,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7月9日至10日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生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如此特殊的高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主创团队由此策划了疫情防控下的北京新高考主题的移动直播,直击高考现场。
二、直播流程和点位设定
直播策划没有停留在某一天或某一单一选题,而是体现了很强的策划思想和产品思维,聚焦于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不同主题,以移动直播为载体,全景展示记录了疫情防控及新高考改革后的北京首次新高考。系列移动直播共分为三场——《"疫情防控+新高考改革”,2020北京高考有何不同?带您一起直击》、《北京高考作文题揭晓,一起聊聊那些年考过的高考作文》、《2020北京高考结束,带你现场直击考生走出考场的瞬间》。
移动直播重点关注了2020北京高考三个重要时间节点:高考首日进场、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题公布时刻和高考结束之后,聚焦于首日疫情防控、高考作文题、高考收官现场等话题。直播现场性强,话题性强,开展对考生家长、考生、考点疫情防控人员、语文教研组老师、往届考生等相关多方人群的采访。直播点位并不单一,采取连线切换的方式——主直播点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通过记者现场调度,连线切换到位于通州区潞河中学的另一路记者和位于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第三路记者。直播有点有面、有全景有细节、有感受有解读,全面展示了不一样的新高考。报送的直播作品为系列直播中的第一场《"疫情防控+新高考改革”,2020北京高考有何不同?带您一起直击》。
三、直播社会效果
该系列移动直播聚焦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特别高考,在特殊的背景、特别的时间以移动直播的形式记录下了2020年的高考这一特别的事件,时效性强,极具新闻价值和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网友广泛好评。三场直播关注三个主题,直击了高考第一天,与老师、考生聊了聊那些年考过的高考作文,现场直击高考结束后考生走出考场的瞬间,用一幕幕生动的镜头语言纪录了历史性的一刻,三场移动直播全网累计观看人次超过350万次。
台网融入,大屏小屏联动,堪称移动直播佳作。此次“疫情防控下的北京新高考”系列移动直播,BTV新闻电视频道与北京时间客户端深度合作,记者在给电视屏提供多条视频新闻的基础上,发起多场互联网直播,大屏和小屏联动,台网深度融合。系列直播现场感十足,可以称得上“践行四力”的移动直播佳作。
“北京时间”以通过一次性采集、全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的矩阵化直播、推广方式,将直播分发。疫情防控下的北京新高考系列网络直播通过北京时间、今日头条、zaker、百度、爱奇艺、一直播、花椒、映客、哔哩哔哩、央视新闻+、快手、广东台-触电新闻、抖音、中搜搜悦、优酷、央视频、微博等多平台直播,以移动直播的形式给广大关心新高考的网友实现了云直播,获得了网友广泛好评,该系列直播总观看量超过350万次。此外,主创团队还对直播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和拆条,用短视频将有信息量的内容进行二次发布,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