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追寻百年历程 铭记热血军魂

2021-06-02 09:29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解放军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追寻百年历程 铭记热血军魂

  “兵者,国之大事。”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来说至关重要,坚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之大事”的有力保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历程和军队发展轨迹相互交融,密不可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伟大成就,也是建党百年成就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解放军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从历史溯源,回顾了我国军队在建军精兵等建设发展中的多件大事,多角度展现了我国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书写出的军营版“春天的故事”。

  记录真实奋斗故事

  文字,记录着奋斗力量。纵观《解放军报》的特刊,皆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意在以真实的记录,为读者呈现更多的真实过往。正如特刊在5月25日5版所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有过山重水复,更有峰回路转。1978年12月的大转折,是党和国家的新起点,也翻开了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一页。”特刊在25日5、6版主要记述、回顾了建党百年历程中我国军队经历的重大转折,精兵裁军故事。7、8版则更多讲述了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故事以及“小白杨”的来源,在总体的版面安排上“刚柔并济”,为读者带来了多元的阅读感受。

  回顾重大转折,追寻军魂故事,还需从真实入手,有深厚历史积累。特刊邀请了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刘正斌,从改革开放、跨入新时期、军队开新局、精兵裁军等多个重要节点,回顾军队的精兵之路,讲述了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如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标准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在文章中,作者没有回避历史,真实反映了我们曾经历的“百废待兴的特殊时期”,为医治创伤,肃清“左”的恶劣影响,纠正长期肆虐的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在军事上大抓战备训练,恢复管理秩序,建立治军规范……为读者呈现了真实的历史。

  详述裁军精兵之路

  百万大裁军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和平进程。“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主席邓小平轻轻伸出一根指头: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由此,拉开了大裁军的序幕……一根手指头,震惊了整个世界。”

  特刊中以一个小标题介绍了百万裁军的基本历程:“按照《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精简改革工作采用‘撤、并、降、交、改、理’六字方案进行。经过几年努力,人民解放军共减少了103.9万人,减少师团单位4054个、军级单位31个、大军区4个,官兵比例由1∶2.45调整为1∶3.3,战斗部队、科研机关和院校的编制数额在全军总员额中的比重大大提高。”精确的数字为读者详细了解历史提供了依据。

  在后面的版面中,则以整版文图详细呈现出精兵之路“春天的故事”,相较于之前的概述,“精兵故事”更加详细。在《一根指头,撬动三军》中,讲述了当时裁军的详细国际历史背景,裁军背后多次会议、考量:“早在1978年5月,邓小平在同当时的总参谋部领导谈话时,就曾指出:‘我们军队的状况,还是1975年讲的,就是三种状况:软、懒、散;五个字:肿、散、骄、奢、惰。’‘这么庞大的指挥机构,指挥战争是要打败仗的。’”这些故事,为读者更加详细、深刻地了解精兵裁军的那段历史提供了注脚。

  而在《兵不在多而在精》的报道中,特刊更加强调了精兵裁军的意义:“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是我军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数量的多寡,更取决于质量的高低。精兵才能打胜仗。适度裁减军队员额,可以进一步优化结构,有利于资源利用,提高作战效率。精兵之路的实质,就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除此之外,特刊还巧妙地使用图片,如在25日6版中,特刊安排了1张1981年9月14日—18日,我军在华北地区举行战略性战役演习的真实史料照片,以及一份“细说百万大裁军、国防科技新突破”的图表,这样的安排,也让版面在结构的搭配上形成了相互呼应。

  描绘现代军队新图景

  “2021年初,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的旅史馆重建竣工。刚下连不久的新兵,成为史馆第一批参观者。探索开辟高原航线、首次高原实弹射击、首次高原联演联训……在新战友憧憬的目光中,飞行员涂道霖声情并茂地讲着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这样特别的讲故事式的开篇方式,特刊在《起飞,绘就追梦新航迹》里通过一张张照片,讲好当代陆军航空兵的一个个故事:“跟着飞,别掉队”“每经历一次换羽之痛,离战场就更近一步”“接过头盔,就接过了使命”,一句句官兵真挚的誓言,展现出了我国军人的一颗颗红心。正如《起飞,绘就追梦新航迹》文章最后所说:“这些年轻的名字,如涓涓细流一般,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终将汇成大江大河,卷起磅礴力量。”

  《小白杨》这首歌不仅唱响了天山南北,而且一提起“小白杨”,就会让人们想起军人唱着《小白杨》去战斗,“小白杨”的精神也激励着后来人,保家卫国守边防。在特刊中,《解放军报》就特别提到了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小白杨》,讲述了这首歌曲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朴实生动的歌词,和着深情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着人们。小白杨在狂风中傲然挺立,在艰苦环境里无惧风雨,正如那广袤大地上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青春的战士形象。”(见习记者 朱丽娜)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84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