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毛泽东同志为何要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2021-06-08 14:4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两次讲话来诠释。其一是1944年3月22日他在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号召全边区各级党组织办报:“这样来办报,全边区可以有千把种报纸,这叫做全党办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158页。]其二是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他指出,报纸工作应该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页。]

  毛泽东同志的这两次讲话包含对“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两个方面的理解。前一个讲话是从办报规模来论述,重点在于要“办”,扩大党报数量规模,形成党报的集群影响力;后一个讲话是从办报方针来论述,重点在于“怎么办”和“谁来办”,要求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参与到党报工作中来,把报纸办好,办得有生气。

  1941年《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当时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在延安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几乎不可能被安排在头条,而在国外发生的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常常被放在头条。这种做法被认为是报纸空谈,严重脱离了现实,因此,党报根本无法实现指导工作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对其改版的思路是联系群众,即以报纸内容的接近性吸引群众,达到指导群众抗战的作用。他指出:“本地消息,至少占两版多至三版。排新闻的时候,应以本地为主,国内次之,国际又次之。对于外地与国际消息,应加以改造。对新华社的文章不能全登,有些应摘要,有些应印成小册子。不是给新华社办报,而是给晋绥边区人民办报,应根据当地人民的需要(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否则便是脱离群众,失掉地方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页。]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把版面编排顺序做了调整,头版是以各抗日根据地新闻为主的要闻版,二版是以根据地为主的国内新闻版,国际新闻与副刊则被放到了三版、四版。这种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风格其实就是毛泽东办报思想的精髓。后来,毛泽东同志关于党报联系群众的思想被概括为“群众办报”。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要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呢?最主要的一点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新兴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同时,党的新闻事业也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报纸工作路线而努力,这就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路线,它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路线这一党的工作的根本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织加强对报纸和其他各种新闻工具的领导,充分组织和发动党员、群众支持并参与新闻工作,建立各级通讯员网络和发行小组,重视读者来信,经常开展读报评报等活动等。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斗争与发展历程中,新闻始终是战斗的号角、有力的喉舌、锐利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也是在继承中国报业的新闻传统,同时根据革命报业的丰富实践而发展的。中国无产阶级报刊初期曾一度坚持“同人报刊”模式,并对随后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思想,从根本上深受马克思、恩格斯办刊思想和列宁、斯大林等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然而我们党没有走“拿来主义”的路子,而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报纸工作路线。到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获得极大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报刊工作,“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路线得到全面认可,自此,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报纸工作成为全党新闻工作的共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创造了革命根据地报刊事业发展的奇迹。

  总之,“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吸收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事业发展道路,对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3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