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做好舆论热点的正确引导和突发事件的报道?

2021-06-08 14:3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是新闻媒体肩负的一项重要职责。近些年,许多媒体主动围绕社会关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全面反映各方意见,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引导效果。但热点引导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媒体所说的有时与群众想听的不合拍,针对性不强,引导效果不好;有的引导空话多、原则话多,粗浅肤浅,群众不服不信。

  如何做好热点引导?重要的是把握以下几点:一要架起信息畅通的桥梁。实践告诉我们,有不少社会热点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隔阂、误解和不信任,对这些热点的引导,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解决信息沟通问题。既要设身处地反映人们的实际困难和利益诉求,又要讲清楚解决问题的现实条件,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通过充分沟通达到情感的相互交流,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二要倡导健康理性的态度。现实社会中有许多是因利益交织而形成的舆论热点,如房地产价格问题,买房者和卖房者,有房者和无房者的立场、视角、诉求就有很大差别,因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而形成热点。对这类社会热点,在舆论引导中就要客观分析和对待各方意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把人们的思想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三要注意把握引导的时度效。什么问题在全国报道,什么问题在地方报道?什么问题就报道一下,什么问题连续报道?什么问题淡化报道,什么问题强化报道?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报道,什么问题看看后续发展再报道?都要有个分寸。根据热点的不同性质、影响大小,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握引导时机、节奏和力度,及时疏通社情民意,有效缓解社会情绪,努力放大正面效应,降低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研判舆论热点的发展态势,是处于发生期、成长期,还是高潮期、衰退期?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对策。在舆论热点形成初期,要注重报道权威信息和处置态度,掌握先机;在形成中期,要注重宣传具体处置措施和实际行动,赢得社会支持和公众信任;在发展后期,要注重报道处置结果,展示工作成效。

  突发事件大体分为4类:一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沙暴、暴风雪等等。二是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三是突发的恶性交通事件。四是其他突发性事件,如火灾、劫机、爆炸等。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出于人们意料的,因而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迅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在总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经验的基础上,中央提出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20字方针,努力改变只处理不报道、先处理后报道的被动做法,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赢得国际国内普遍好评。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突发事件初期的新闻报道要提高及时性、准确性、适当性。早讲事实,积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声,根据事件处置进展实时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先机。重讲态度,表明党委政府的立场,把党委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讲充分,深入挖掘事件处置中的积极因素,稳定人心、安抚人心。慎讲原因,突发事件刚刚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时,要科学确定口径,充分留有余地,不能信口开河,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猜测和疑惑,待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权威发布。二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公开透明原则。首先,公开透明的范围是公共信息,在公开透明的过程中,必须保守国家秘密,保护个人隐私。其次,公开透明的信息要真实完整,防止报道的信息片面化、碎片化。再次,公开透明的信息源应当权威,要依据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报道,访谈节目也要选取权威部门推荐的专家。最后,对公开的公共信息应当进行正确的解读,主流媒体要和信息发布机关密切配合,掌握信息解读权,用权威、准确、理性的解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3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