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实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2021-06-08 14:2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要求,是如实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的倾向性则指报道和评述新闻事实时,表现出的政治立场或思想倾向。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标榜新闻的“绝对客观”,反对具有倾向性,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从不忌讳具有鲜明的立场和倾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公开提倡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则是基于事实与报道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

  在我国,陆定一较早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至今仍受到新闻界一致认可,正是因为揭示出事实与报道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定义告诉我们,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事实不是新闻,只有见诸报道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只能由具体的人来完成,而每一个人都是具有思想、立场和情感的个体,因此,从新闻事实的采访、选择,到报道的撰写、加工、编辑、发布,每一环节都必然渗透着个人(或者由个人组成的机构)或隐或显、或弱或强的倾向性。因此,新闻的绝对客观是不存在的。哪怕貌似客观的报道,也在表达着“无形的意见”。正如1956年5月28日刘少奇同志在《对新华社工作的谈话》中所言,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文献选读》,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3页。]。

  实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辨明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在哲学概念的层面,客观相对于主观而言,是对于事实的认知态度;真实相对虚假而言,是对事实描述和认知的性质,二者并非直接对等关系。而且,新闻真实又有局部与整体、表象与本质等不同的视野与层次。这就意味着,客观的报道并不见得一定真实,比如理论、知识、文化、写作等方面的水平和修养,就是除态度之外影响真实的重要因素。同样,具有真实性的报道,并非以客观为唯一标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意见,也完全可以成为真实报道的组成部分。

  实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把握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必须受客观性制约这一根本原则。这是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真实,却是新闻真实的前提条件。周恩来同志曾说:“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因此,任何新闻报道,只能在忠实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一旦出现有意或无意的添加、缺漏、篡改、歪曲、造假或者虚构等,其倾向性都会因为失去支撑的基石而变得毫无价值。例如,英国最大的广播机构BBC,其中文网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的7月29日,发表报道《美议员:中国秘密监视奥运饭店宾客》,并配发“中国加强监控奥运会来宾活动”的新闻照片。且不说“监控”是有具体目标和内涵的行为,仅仅两名警员坐在电脑前,看不出屏幕上显示的任何内容,根本无法证明这种行为的发生。仅就这张照片而言,就存在两处明显的漏洞:一是当时的中国各政府部门,旧式电脑早已淘汰,换成配有液晶显示器的新机型,但照片中出现的却是旧式显示器;二是中国公安部早在2001年就已经施行“全国换装”,而照片中出现的却是“89式”警服。这足以说明照片绝非拍摄于2008年,该报道显然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手法。

  翻查BBC网站之前的历史页面,可以发现,2006年7月23日在《中国建立“互联网黑名单”》的新闻报道中,同样配发了这张照片,说明是:“中国试图加强监控博客网页活动”;再往前追溯到2002年9月23日,BBC中、英文网站同时刊出题为《中国加强网上监控的防火墙》的新闻,仍然配发这张照片,说明为:“中国安全部门一直在监视上网活动。”其2001年7月20日和2000年的网页上出现同样的照片,说明分别是“中国政府对网络的接受力仍是未知数”“中国政府担心网络”。显然,这样一张至少摄于2000年的老照片,却在此后的8年间多次使用,试图以此证明中国政府“进行网络监控”的事实,由于事实的虚构,其倾向性也就没有任何说服力。

  实现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依据新闻的本质属性,遵从新闻报道规律,恰当地运用多种新闻手段和表现技巧。具体而言,新闻报道应当坚守“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真正体现“藏舌头的艺术”,寓倾向性于客观性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应当坚守“就事实说话”的原则,做到立场、观念和意见的阐述都有事实依据。例如201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通讯类作品《寻找22年前穿短裙的女孩——一张新华社老照片背后的改革信号》,通过辽宁省大连市一位普通女孩陈晓露1991年身穿短裙的美丽时尚身影,展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思想从单一走向多元、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的一个节点”;再通过22年后寻访得知她现在住房宽敞、生活富足、家庭和睦的近况,以个人生活的变化映衬出整个中国20多年后的巨大进步,从而实现了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又如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类作品《安全生产会上睡着了》,通过“一个重要的安全生产会议正开着,台上领导在讲话,台下听者睡着了”的事实描述,以及当地两个安全事故高发单位代表却无人出席会议的点睛之笔,不着痕迹地批评了一些基层干部轻视安全生产的具体表现,并深刻揭示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主要根源正在于有关领导缺乏应有重视。全文没有一句记者个人的观点评述,但却在客观事实的报道中渗透着鲜明的倾向性,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实现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恰当地把握倾向性的分寸。也就是说,基于客观性制约倾向性的原则,新闻的倾向性必须在准确契合事实属性和含义的基础上作适度表达。一旦脱离了事实内涵,哪怕是超过了限度,倾向性都会遭到质疑,从而损害新闻及媒体的信誉。例如2013年曾引发热议的两个典型新闻事件就属此类。一件是《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由于后来证明系人为炒作,所配照片为摆拍,原先的点赞转变为对媒体的一致声讨。另一件是发生在北京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后因证明确为老外骑无牌摩托车且带人撞倒过路大妈,媒体原来揭露“碰瓷”行为的倾向性,顷刻间坍塌。在这方面,当年周恩来同志本着忠于事实、反对言过其实精神,对人民日报社许多送审稿的认真修正定夺,可谓范例。例如1960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送审稿中提到:“我国人民向来对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组织,决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周恩来同志阅后将后半句改为“是有足够认识的”,既绵里藏针,道破实质,又客观含蓄。[参见《周恩来曾批党报作假: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人民网,2013年9月2日。]周恩来同志要求《人民日报》评论除了正确阐明立场态度外,还必须掌握宣传分寸,不说任何过头话,实现了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是所有媒体和新闻记者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5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