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央八项规定对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作风文风有哪些启示?

2021-06-08 14:2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对新闻舆论战线改进作风文风同样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各级新闻媒体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过程中,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一股新风扑面而来,受到群众欢迎和广泛好评。

  总体说来,中央八项规定对新闻媒体改进作风和文风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牢固树立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只有真正走近群众、走入基层,才能聆听到百姓诉求,才能正确引导舆论、化解社会矛盾。从范长江提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到穆青以“勿忘人民”激励青年人,再到“走转改”提倡“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准则。那种鼻孔朝天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等,其实质都是脱离了群众路线,割断了新闻舆论工作者与群众的情感脐带。

  当前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受众需求更加多元,对新闻舆论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有了更高期待。新闻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生产生活,走进群众内心世界,同人民群众情感相依、忧患与共,才能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传承和发展,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第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改进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的形式。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这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改进采访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时下经常可以听到新闻舆论工作中有这样的说法:工作头绪多,下基层来去匆匆,听汇报多、交流少。一些记者作风浮躁,急功近利,习惯于浮在上面在会议中找新闻,习惯于专车、专人陪同下的“闪电”式采访,这样如何能写出“三贴近”的好作品?事实证明,只有把实践作为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在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挖掘新闻富矿,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如新华社记者采写报道《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的过程中,先后深入瓮安9个乡镇,数十个村寨、矿山、学校,先后采访了数百名干部群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才深刻总结出“瓮安事件”的惨痛教训和事件发生后由执政理念变化带来的“浴火重生”的宝贵经验。可以说,新闻记者只有沉下身子,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用心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撰写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品。

  第三,加强新闻行业自律他律,根治“新闻腐败”。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社会上一些崇尚奢靡、挥霍浪费等不良之风,也在新闻界“跃跃欲试”。近些年来,新闻战线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仍不断冒头,有偿不闻、有偿新闻,甚至利用报道实行新闻敲诈等新闻行业不正风气还没有杜绝,新闻腐败案件频频发生,《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敲诈勒索案、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涉嫌严重违纪案的余波未平,又曝出21世纪网特大新闻敲诈等丑闻。利欲熏心是搞新闻的大忌。正所谓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贪图一时的小便宜,就得为人家涂脂抹粉、弄虚作假。新闻战线要把行业自律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作风建设,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加大新闻行业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形成风清气正的新闻行风。

  第四,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努力践行“短、实、新”的文风。中央八项规定中有3项规定跟文风问题有关:一是讲话要简短,力戒空话、套话;二是文件简报要精简,有实质内容、富有实际作用和意义;三是新闻报道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且报道要简短精悍凝练。树立良好的新闻文风,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发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职能,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切实抓作风、改文风,在数量、篇幅、时长上做“减法”,在内容上做“加法”,报道更加简短精练,很好体现了精简务实原则。这些年全国两会报道期间,新华社简单摘发简报、大会发言、提案等为主的稿件明显减少,生动鲜活、文风清新的稿件显著增多,程序稿件在写法上突破常规,着重突出新闻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充分利用同期声、现场画面增强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层次感,使报道生动、鲜活、感人,增强了传播效果。[钟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光明日报》2014年2月20日。]

  言之有物、短小精悍是新闻表达的基本要求。“短、实、新”的报道受到好评再次提醒我们,为人民服务够不够、好不好,不在空话、套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气势如虹,而在于人民满意与否。新闻宣传报道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用百姓视角观察问题,以群众语言阐述观点,力求生动活泼,多讲新话、实话、老百姓的话,减少无用的空话套话。

  第五,创新新闻理念,改进和加强领导同志新闻报道。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长期以来,由于受指令性报道指挥,新闻媒体在领导人活动报道上一般只能按照固定模式完成“规定动作”。中央八项规定打破这种常规,将新闻价值的判断和具体的操作交给媒体,这给媒体创新领导同志新闻报道方式带来了良好契机。

  如新华社打破以往领导人报道框架限制,推出的“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特稿、《为了13亿人的中国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系列人物特写和综述稿件,引起外媒广泛关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他左手打伞,两只裤脚卷起,在风雨中站了十来分钟,白衬衣被雨水打湿了……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拍下后,第一时间在新华网发布,中央电视台随后播发,总书记的亲民形象受到众多网友和观众热捧。同时,新闻媒体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等新手段加强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与群众直接联系的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官方微博等常常先于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赢得舆论好评。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在军报微博平台亲手发布微博,向广大官兵祝贺新年。中国军网第一时间播发微博消息,仅在新浪微博平台阅读量就超过1亿,转发超过34万,评论5.2万多条,真实记录了新媒体传播史上的一个重大新闻瞬间。

  这些报道的成功说明,改进和加强领导同志新闻报道方式和文风大有可为。中央媒体带头改变不合时宜的新闻理念,按照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三条标准做好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更是具有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5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