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

2021-06-08 14:2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这是当今传媒格局深刻变革新形势下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和高标准。

  所谓全媒型新闻人才,是指具备全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知识与技能的新闻人才。专家型人才,则是指具备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乃至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新闻人才。[黄瑚:《创新新闻教育理念 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光明日报》2016年4月8日。]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既是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更是每一位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目标与追求。

  第一,网络信息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

  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广泛共识和发展主流。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媒体报道和经营业务越来越广泛,需要一大批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去推动。那些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知识背景,具有从事媒体行业各类业务能力的人才将被广泛需要。一些专家在总结美国比较成功的媒体融合案例后提出,媒体融合后新闻行业急需两类新型人才:其一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编辑记者,其二是能在多媒体传播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今传媒》2009年第1期。]

  越来越多的媒体认识到,要转型发展,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队伍。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了配合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结构化调整,努力培养打造一流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队伍。随着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转型和发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计划招募更多新媒体人才,建立专业的新媒体采编、技术、运营团队,推出更多新媒体产品。[周成华:《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的探索与实践》,《青年记者》2016年第12期。]

  第二,新的传播形势下提高媒体舆论引导力要求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

  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更加多元化。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能力日益增强,已成为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占领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阵地制高点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必须利用好全媒体这个平台,需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借助多种形式的终端、渠道和平台,拓宽报道覆盖面、增强辐射力。

  全民传播时代更需要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一方面海量信息无处不在,泥沙俱下、真假难辨的信息碎片铺天盖地;另一方面读者阅读口味发生极大变化,知识层次的提高、兴趣爱好的广泛,需要更专业的信息来指导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不求其精只求其广的“杂家型”新闻记者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只有专家型的新闻工作者,才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精准把握热点问题,全面准确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受众对主流媒体的声音心悦诚服,在舆论引导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严重不适应情况,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新华社记者将其称为“东北现象”,受到全国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振兴东北的老话题再次回归公共讨论的视野。新华社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对东北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于2015年2月播发了调查报道《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调查》。稿件在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对新常态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出了准确的形势研判,提出“新东北现象”这一概念,并透过“现象”解析,回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阶段性现象做成了时代标本。从“东北现象”到“新东北现象”被广泛认可,得益于新华社记者以专家型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东北问题长期持续关注和研究,展现出对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精准的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

  第三,当前媒体竞争形势呼唤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

  随着产业间的渗透和融合,传媒产业出现了越来越多跨界而来的竞争者。无论是在传统媒体内部,还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和非媒体机构之间,或是我国媒体与外国媒体之间,市场竞争都更加激烈残酷。在这样的条件下,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注重挖掘专属资源,彰显自身优势,提供优质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2014年3月发生的马航航班失联事件中,海内外媒体都作了大量报道,但效果却大不相同。面对扑朔迷离的真相和马来西亚官方颠三倒四的消息发布,《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联社、CNN、BBC、《金融时报》等国际一流媒体,拿出了从卫星数据到通信记录,从飞行轨迹到飞行时间等证据,作出了高水平的深度分析和高人一筹的判断,基本主导了关键信息的发布和事件的舆论走势,体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这些成功与它们拥有和培养了一支数量较大的专家记者队伍是分不开的,这些记者潜心研究一个或几个领域,从而在关键的时刻和场合推出了具有专业水平的精品。与国际大媒体相比,国内部分媒体的表现有相当差距,由于媒体缺乏专家型记者,在重要消息上总是跟外媒跑,“据报道”“路透社最新消息说”“据纽约时报”等,除了记者会上看到听到的,很少有第一手消息,更不用说高水平的深度分析和判断。

  第四,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与追求。

  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的深度调整,要求媒体必须努力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与时俱进,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新闻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一系列高标准和新要求。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只有往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方向努力,才能在舆论场上大显身手。

  以记者为例,一支笔、几张纸,甚至是一台电脑就能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新媒体记者等的界限日益模糊,记者需要了解各种媒体形态,掌握多媒体采编、制作和传播的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具备利用超文本、多媒体结构、多层面、多形式地进行报道的能力。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但要掌握全媒体发稿技能,还要突破传统媒体思维和媒体界限意识,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专家型”更是有志于成为“名编辑”“名记者”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少新闻工作者成为长年跟踪报道和研究某一领域或问题的专家。如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记者南辰10多年来一直跟踪报道和研究汽车领域,曾出版过《汽车社会》《汽车家庭》等专著,在国内较早提出“汽车社会”“汽车文明”等概念,对中国汽车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不少观点受到业界赞许。

  总之,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可以避免报道思想的苍白和贫乏、报道题材的狭窄和雷同、报道方式的单调和粗糙;可以引导自己在某一领域钻研得更深些,不断创新新闻产品;可以延长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拓宽人生道路。因此,每一位新闻舆论工作者都应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5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