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021-06-08 14:1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对外形象塑造,更好展示我国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第一,这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习近平致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的贺信》,《人民日报》2017年1月1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照。国际舆论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鼓掌、喝彩、点赞的多了,同时抹黑和歪曲也依然存在,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这些都反映出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呈现出复杂的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世界展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视角。世界越来越期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有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第二,这是扭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不是“自塑”的,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国家无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塑造更为强大的传播体系,以谋求更大的国际话语权,促使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传统的国际媒体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其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长期占据世界新闻发稿量的80%和新闻首发量的90%以上[《为什么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国政府网,2014年1月31日。]),近年来对于国际传播也投入了更多资源。美国除通过美国之音等传统媒体持续对外传播之外,还大力加强网络宣传,利用社交网络开办了“推特中文版”;法国2006年以政府补贴形式开播“法兰西24”,用法、英、阿拉伯3个语种24小时播报国际新闻,覆盖90多个国家;日本于2009年开通全新的英语国际新闻频道,以填补所谓“外交影响力及传媒能见度”与其经济地位不符的空缺;属于金砖国家的俄罗斯也于2005年起精心打造“今日俄罗斯”频道,使用英、阿拉伯、西班牙3个语种24小时播出,并开设免费视频网站。在中东、北非等地区一些国家的变局中,推特和脸谱等社交媒体发挥的破坏性作用显而易见。

  近年来,中央主要媒体加快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步伐,海外采编网络和传播平台迅速拓展并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例如,新华社在海外设有分社180个,驻外机构数量居世界首位;中央电视台于2016年12月成立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4种语言对外播出,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媒体机构。但是,总体上看,我国新闻媒体的综合实力还不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国际接受度和影响力还有限,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态势依旧突出,难以发挥出与我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尤为突出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借助国际传播手段自我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不足,各种海外媒体原本并不符合事实的“他塑”形象大行其道。具体而言,海外公众接收中国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海外媒体转引后的二次传播,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与歪曲便时常穿插渗透在其新闻报道中,导致海外受众在民主人权、民族宗教、反腐倡廉等方面对我们存在严重的“认知错位”。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尽快实现对外传播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第三,这是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更加渴望了解一个真实和全面发展的中国,我们也更需要在与世界人民的交往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国际认知。这不仅是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备的国际环境,也可将集数千年文明而成的“中国智慧”传播于世界,为世界发展新秩序的完善和人类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中国方案。因而,加紧建设和增强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尽快地变“他塑”为“自塑”,就成为当前的关键任务。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历史起点,对外传播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好条件,也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任务。我们有责任怀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回答好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等重大问题,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好4个“大国形象”,即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化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5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