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

2021-06-08 14:1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央主要媒体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时,明确要求中央主要媒体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在致新华社建社85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华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的贺信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做好国际传播的大格局。

  一是打造国际传播媒体集群。加快构建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互为补充,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同并进,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格局。围绕我国外交总体布局、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央主要外宣媒体建设,打造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积极参与的国际传播媒体集群。

  二是整合国际传播资源力量。加强媒体驻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在稿件节目、报道线索等方面共享资源,在重大外交活动和突发事件采访报道中协调行动,在落地推广、对外交往等方面相互支持配合。不断深化媒体与企业、智库、新闻院校等机构沟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国际传播合力。

  三是推进媒体本土化发展。把选题策划、生产制作、营销发行等环节前移到对象国家和地区,逐步实现机构本土化、人员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平台本土化,精准定位传播产品和传播对象,提供符合国外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形成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

  四是大力发展合作传播。不断深化同境外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的内容和渠道合作,加强媒体交流对话和高层往来。通过稿件交换、合办节目等形式,与国外各类媒体开展广泛合作,创新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借船出海”力度,充分利用海外各种平台、终端、渠道拓展影响力。

  五是注意发挥地方优势。地方对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特别注意发挥边疆省区地缘优势,把国家层面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边疆省区的对外传播工作统筹结合起来,把有关地方的工作机制、品牌项目利用好,形成整体效应。

  近年来,中央主要媒体在履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累了经验,作出了成绩。我国国际传播海外布局初具规模,内容到达范围明显拓展,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国际电视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新闻立台,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的重要指示,截至2017年年底,已建成包括英语新闻、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英语纪录6个电视频道,以及北美、非洲、欧洲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1个移动新闻网为主的新媒体集群。6个电视频道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整频道或者部分节目落地,整频道用户超过3.87亿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积极推动选题策划、制作生产、传播推广等环节前移,截至2016年年底在全球拥有101家海外整频率播出电台,每天播出近3000小时节目。人民日报充分发挥言论评论和深度报道优势,以定制推送为抓手,突出精准传播、公众传播,有效提升外媒转引落地率。新华社拥有180个驻外分社,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5年世界主要通讯社相互引用稿件次数统计中,其被转引总量远超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其他通讯社,成为国际新闻重要的消息源。中国日报社与36家国际主流媒体和对象国主媒体合作发行《中国观察报》,期均发行量超过500万份。中国新闻社与海外160多家华文媒体建立供版供稿机制,中外媒体合作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5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