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70多年过去了,这块小黑板还在“扮演”关键一环

2021-08-06 20:1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寒来暑往

岁月留痕

历经时光熔炼的新闻老物件

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见证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

  天津日报出版中心有一个传家宝——一块旧得不能再旧的小黑板。别看它不起眼,但在报纸编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头版编辑画版用的。

  省级党报的一版空间有限,稿件数量大,要把最需要刊发的稿件安排好,小黑板是一个演练场。

  每天晚上11点左右,当编辑给稿件制作好标题、修改完文字后,就会在小黑板上谋篇布局、排兵遣将,安排第二天的头版版面了。

  小黑板上纵横交错有很多条线,这都是有讲究的,能够体现出稿件横向多少栏,纵向多少行。很多时候,编辑会根据各种情况的变化不断擦掉原来的方案,重新画版。但一旦确定之后,就会拿着到照排中心做版,一般不会再改。高明的编辑,画出的版面不会出现标题或文章放不下的情况,因为文字数量在画版前早就计算好了。

  用小黑板的传统由来已久,在铅字排版时代它的作用尤为重要。当时文章长了或短了,排字房都不好处理,画好版是报纸出版流程中的关键一环。虽然现在激光照排技术不断进步,但使用小黑板的传统却一直留了下来。一是因为非常方便。版面设计思路发生了改变可以马上擦掉重来。二是便于大家参与。经常的场景是一个人画版,总编辑、编委、部主任、其他编辑多人围观,你一言我一语,一块出谋划策。三是它已成为夜班编辑的精神象征——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甘为他人做嫁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面对艰难险重任务从不畏惧。

  就是这样一块小黑板,在天津日报70余年的历史中,不知多少重大新闻、重点报道都是通过它编辑刊发出去的。

 

  本期编辑:温娟 刘洋 张君

  本文内容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天津日报编辑部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11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