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接近真相、记录时代、描绘人间,是她做记者的初心——
杨海芸:用信念与激情跑出好新闻
杨海芸(中)和同事在甘肃省临潭县采访进行危房改造施工的群众。李生荣 摄
“这次获奖确实没想到,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做的事。像我这样的一线记者还有很多,荣誉属于我和同事们,以及我们整个中心。”8月10日,拿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寄来的荣誉证书,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杨海芸说,“这份荣誉既是激励,更是今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动力。”
合格的新闻记者,应该是什么样?“半路出家”的杨海芸一直思考并努力实践着。从2006年开始,15个春秋的记者生涯,她一直行走在一线,跑新闻、写稿件、编画面、做直播,虽辛苦但乐在其中。最大程度接近真相、记录时代、描绘人间,是她做记者的初心。正因为多年来的勤奋工作,杨海芸近日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激情·奉献·廉洁——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个人。
记者应离新闻现场近点再近点
熟知新闻采访的人都知道,这份工作没有特定的环境和时间,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新闻事件就是出发的信号。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主任杨德灵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杨海芸在我们中心主要承担各类主题报道、重大报道以及突发应急报道任务,所以在采访路上是她的常态。虽然是一名女同志,但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履行记者的职责。”
“特别能吃苦,爱跑采访”,是同事们对杨海芸的评价。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2019年甘南夏河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论哪个突发事件,杨海芸总是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赶去采访,用心用情发掘受灾群众开展自救和抢险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有力举措传递出去,鼓舞人心。
每一次参与抢险救灾的采访经历,杨海芸都记忆深刻。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赶赴甘肃受灾最重的陇南市文县碧口镇采访。第一次去时因摄像记者不够,我便拿起了摄像机,配合同事在一线采访,当时觉得完成工作是首要。第二次为了进入碧口镇最远的李子坝村,我与另外3名同事徒步11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虽然翻了很多座山,途中经历了余震、暴雨、迷路、蚂蟥叮咬,但当看见村民们充满期盼的眼神,觉得遇到的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杨海芸回忆说。
2019年10月28日凌晨4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电话中传来领导的声音:“夏河发生5.7级地震,需要立即前往震中采访……”杨海芸接到任务两个小时后,就踏上了去震中的路。当天,她和同事又一次跑在了最前面,完成多场多时段长时间的直播,第一时间让观众、网友了解到震后当地通电、通水、群众安置、抢险避难等各方面情况。
“由于抢时间、争效率,并具备一名记者敏锐透彻的新闻观察力,再加上采访细致、有点有面,所以每次突发事件报道中,杨海芸采写的新闻不仅多,而且播出后深受好评。15年来,她一直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任务,始终保持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杨德灵说。
“爱到深处无怨尤。”谈及过去15年的经历,杨海芸说:“我很幸运,能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作为一名记者,不就是应该离新闻现场近点再近点吗?如果只是在办公室里待着,是写不出好新闻的。”
永葆激情的电视新闻“女汉子”
“这里的女记者就是‘女汉子’。”这句戏语,在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是一种真实写照。在杨海芸看来,想要当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珍惜每一次采访。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向险而行,奔走“疫”线,忠实记录这场全民阻击战。那段时间,杨海芸一直冲在最前面,先后深入当地疾控部门实验室和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进行采访,用镜头、文字、图片,让更多的观众坚定抗疫的信心。
甘肃省酒泉市有一段与蒙古国接壤的长约60余公里的边境线,最远的哨所只有3间房——战士宿舍、厨房,以及因没有水而未使用的新厕所。为了零距离记录边防战士坚守岗位的“春夏秋冬”,杨海芸曾3次到那里采访。由于条件有限,她只能挤在那间未使用的厕所里,用4把椅子拼了一张简易的床。一周的采访,她用镜头记录了战士们在生命禁区里的坚守,采写出3期系列报道《生命禁区里的铮铮誓言》和一期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杨海芸说:“正因为采访了众多基层一线人员的默默奉献,我更愿意以他们为榜样,守好记者的使命与责任。”
“在我们这,脱贫攻坚一直是每一位记者重要的采访任务。杨海芸作为其中一员,去过很多贫困县、贫困村,有些村落甚至是多次采访、跟踪采访。”杨德灵说,正是跟随杨海芸的新闻,观众们看到曾经的土路、土操场变成了硬化道路和宽敞明亮的校园,没水吃、没路走、没有产业的村落,在一年一年的拍摄中,呈现出崭新的模样。
“新闻有很多维度可以呈现脱贫攻坚的力量,而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的变化,那些生活中被点亮的‘小事’,必定是最能共情、最具说服力的。”杨海芸告诉记者,“我很喜欢李大钊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记者,就是要始终抱有一颗学习的心、充满新闻激情的心,踏踏实实地去干好工作,用实干来赢得认可与尊重。”(记者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