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首次太空新闻摄影技艺运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1-09-10 10:54 | 来源: 国家航天局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为中国航天员出舱摄影喝采,为太空聚焦献技献策。

  9月2日,首都影像传媒、摄影美术、器材研制、文艺评论专家学者齐聚国家航天局。参加中国军工记协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举办的“太空新闻摄影技艺运用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大力支持。

  最近,“神舟十二”航天员在太空传回的高清影像引起极大轰动,中国航天在太空影像拍摄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激发了全社会的航天热情。特别是两位航天员第二次出舱,用头盔摄影机首次完成了“太空摄影记者”新闻影像自主拍摄任务,并成功实现了超高清传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研讨会由中国军工记协秘书长崔喜斌主持。

  中国军工记协理事长孟华首先讲话: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很高兴看到众多德艺双馨专家们的到来,为中国航天拓展传播影响力和公众沟通渠道献言献策。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加速建设,我们的航天员正在天上俯瞰着大地,聚焦描绘着地球,这是国家科技的最新成果。会议的议题选得非常好,各个方面的专家领导一定会给太空摄影一个创新而实用的研讨成果,并以点带面,更好的打造中国航天品牌。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表示,举办太空新闻摄影技艺运用研讨会很有意义。记得两年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航天员交流太空摄影业务时,就提到要争取让航天员走出飞船,超越舷窗到太空中去拍照。两年后这个目标就实现了,说明我们国家太空摄影的技术装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提升太空摄影的装备与技艺,还要进一步帮助航天员提升摄影素养,把航天人的工作经历和精神风貌更好地展现出来。

  中国航天文化大使张飙称:仔细想想地球在宇宙中就是一粒尘埃,人类就像尘埃上的小微生物一样渺小。但反过来一想,这么渺小的生物还要想驾驭宇宙,所以人类非常伟大。而我们这个行业也很伟大,能够在这么高的速度中把宇宙空间物体拍下来,让大家欣赏宇宙,认识宇宙,并现场向中国军工记协赠送了非常有价值的太空诗词书法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表示:为艺术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太空摄影服务是我们的荣幸。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摄影看到奋斗在太空的民族英雄,我们期待他们的更多作品。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音像处处长李阳,介绍先进影像技术在航天科普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太空影像是利用各种高分辨率卫星及航天遥感手段或航天员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影像。中国空间站除了开展科研实验之外,也为航天员进行太空摄影创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创作的可能。太空影像既包括纪实摄影也可以进行风光创作。在特殊的环境下拍好太空影像,对于讲好航天故事拉近航天与公众的距离,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军工记协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牟健为介绍了,协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太空影像研学服务工作情况。对此次航天员太空回传的影像品质和记述内容给予高度评价。他运用航空航天摄影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对新近出现的太空摄影热进行了学术分析和技艺规范。表示要以加强太空影像表现力建设为抓手,开展航天影像和太空记者技艺运用的深入研究,为中国航天员太空摄影技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摄影负责人徐部,将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回传的摄影作品进行了展示,介绍航天员如何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主动拍摄视角佳景象美的影像,得到广大网友的称赞。以及航天员进行摄影技术培训方面的情况,希望在未来的摄影施训中得到专家的指导。

  中国摄影报社社长赵迎新、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雷声、光明网摄影总监季春红、中国军工记协副理事长吕晓戈、中国航天报副主编黄希、著名美术家马泉、中国摄影报图片部主任黄丽娜、著名摄影家郭玲、逄小威、蒋聚荣、科普专家张婧涵、韩国军、朱颖、影视编导张铮、赵鹏、张恺轩、天文摄影师安久、媒体人李毅成、万珂、王羽涵、李悦等40人参加研讨会并发言。

  专家学者们针对中国航天员此次太空出舱自主摄影取得的成绩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太空摄影特点进行分析,对于真空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完成新闻摄影工作进行深入探讨。据悉,此次研讨的技艺精华内容,将由中国军工记协总结归纳成指导性意见,转达给为民族争光的太空和地面的中国航天员群体,以便在后续太空摄影应用中参考。

  首次《太空新闻摄影技艺运用研讨会》将成为我国著名摄影家、美学名家、影像记者与技术专家,直接对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影像技术和理念支持的一次实际行动,也是国家文化艺术骨干和前沿技术专家,合力完成太空影像技艺运用研究的经典范例。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17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