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助推乡村振兴

2021-10-14 10:24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影视作品作为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过去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我们看到,顺应时代呼唤,2020年也是对农影视精品创作的丰收之年,仅以电视剧为例,历史上从来没有在一个年度内产生如此之多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以《山海情》《温暖的味道》《最美的乡村》《江山如此多娇》《经山历海》为代表的优秀对农影视作品的强力推出,丰富了荧屏,也让影视创作较为冷门的“三农”题材大放异彩。

  在这一背景下,将中国农民电影节打造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是行业发展的可喜成果,更是电影人庆祝建党百年的生动实践。以人民为主体,让农民当主角,共过节、广受益、得实惠,这是中国农民电影节的初衷,也是历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的实践。该电影节期间,让一批支持“三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普通农村代表走红毯,无疑是对农民的敬意体现。正如红毯过后有农民代表感叹,“真没想到我一个农民竟然会和明星们一起走红毯,像做梦一样”。这其实也向我们传递着一个积极信号,通过勤劳双手发家致富,一样能成为受人尊重的榜样。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民电影节这种具有明确受众的电影节,为投身于农民电影事业的演员及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广的定期交流的平台,名人的积极参与可以让电影节更具知名度和关注度,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则为从业者提供了守正创新、创作更接地气作品的条件,这种互动产生的良性循环也必将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但不可否认,当前影视作品中对农民、农村的关注以及与农民相关的作品仍有限。本届中国农民电影节期间发布的《中国农民电影节品牌价值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题材的电影数量迄今为止只有百余部,质量和内容都远远没有满足人民欣赏的需求。可以说,农村电影市场的突出矛盾,表现在农民日益增长的电影文化需求与市场供应的不一致。

  与都市、历史、军事、谍战题材相比,“三农”题材影视剧无论是资金、演员、制作、团队投入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像《山海情》这样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大作也是凤毛麟角。这样的创作局面和当下农村巨变、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农民的精神渴求还存有一定落差。因此,我们行业必须积极主动作为,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以什么样的角度反映“三农”题材。

  其实,一方面,“三农”题材创作需要各级主管单位和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三农”题材影视作品理应是影视艺术与乡村生活、乡土文化的糅合,寄托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行业应该鼓励影视工作者根植“三农”沃土,推出更多“三农”题材特别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的精品力作,生动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积极传播乡土文化,助推我国农村影视事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

  我们也呼吁广大影视工作者,更多注目乡村热土,更热衷于“三农”创作,使更充裕的资金,一流的演员和优质的制作团队能够加入到农村题材创作中来,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随着中国农民电影节的成功举办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笔者以为,在引领“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上,也必将起到积极作用。(李雪昆)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4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