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闽宁纪事

2021-10-25 09:2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闽宁纪事》第二集

  

  【解说】

  闽宁镇的诞生,促使400多公里外的西海固走上蜕变之路。

  西海固,这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当温润的海风吹抵这片黄土丘陵,这里又将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与期待,从各种困难交织中毅然奋起,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崛起。

  

  【解说】

  这天,在隆德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诊疗。各种医检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到两千多公里外的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5G连线同期】

  你说一说孩子情况吧,这个(心脏)房衰经过封堵术已经关闭了,这是切口,近期做手术的切口。

  【解说】

  患者是一名三岁的孩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过手术治疗,会诊的目的就是检查孩子术后的恢复情况。

  患儿马立虎是马存保的小儿子,两年前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让一家人顿时陷入绝望之中。

  隆德县崔家湾村村民 马存保

  【马存保采访】

  这个病究竟要花多少钱,最后打听人需要十万多,当时我也没办法,没有这么多钱怎么给他治,反正我要坚强起来,我要倒下这个家就完了。

  

  【解说】

  马存保一家有六口人,全家依靠养殖和打工,每月收入也仅有3000元。

  一人病,全家贫,对于这样的困难家庭,如果大病医疗得不到保障,脱贫就是一句空话。

  为防止患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隆德县开始实施专门的救助项目。闽宁协作提供救助资金,并且对接医疗资源,促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隆德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厦门大学援宁干事  隆德县委常委  政府副县长  马龙

  【马龙采访】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救助当中,闽宁资金前后投入了40万,举个例子说,小孩子花1万块钱,这中间2000块钱是我们闽宁资金进行帮扶的。

  

  【解说】

  2019年12月1日,隆德县组织14名先心病患儿前往北京接受治疗。优质的医疗资源,寄托着他们最大的期盼。

  抵达北京后,这些孩子将经过系统检查,接受一流专家的手术治疗。

  手术正在紧张进行,对马存保来说,等待的时间无异于一场煎熬。

  

  【马存保同期】

  也不知道这个病还能不能看好,心里也非常害怕。

  

  【解说】

  一周后,顺利康复的马立虎从特护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14名先心病患儿也相继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

  这是救助项目启动以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的第三批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

  厦门大学援宁干事  隆德县委常委  政府副县长  马龙

  【采访】

  我们救治患者本身可以救治一个家庭,甚至可以对社会群体产生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一定做好后续孩子的保障工作。

  

  【解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脱贫攻坚的基石,福建先后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等卫生项目323个,让医疗保障这张大网越织越密。

  在隆德县18万人口当中,残疾人有1.3万人,帮扶与关怀,也投向了这一特殊困难群体。

  这个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就是在第11批援宁干部樊学双的推动下创建的。通过“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这一创新模式,它使86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托养,4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队员  隆德县委常委  政府副县长  樊学双

  【采访】

  托养来解决一部分就是残疾人他的基本生活的问题,咱们的扶贫车间实现自力更生、自立自强。那么还有一些年轻的残疾人,通过电商合作社扬长避短,来实现残疾人互帮互助抱团发展。

  

  【解说】

  辛宝同就是电商合作社的一名管理员,他负责的电商平台主要推销宁夏当地的土特产。

  2013年,大学毕业不久的辛宝同因病致残,紧接着父亲又突发车祸,导致半身瘫痪,三十多万元的债务让一家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   辛宝同

  【采访】

  想活活不了,想死死不了,那种状况,我觉得最想说的就是对不起,你一个是该自己承担很多事情的时候,让父母承担了,然后又因为自己让父母受累,心里挺内疚的。

  

  【解说】

  得知辛宝同的遭遇,樊学双将他安置到了残疾人托养中心。

  在这里,辛宝同与6名残疾人组成电商团队,运营起“隆隆薯”品牌。

  

  【樊学双采访】

  要帮他们打磨一批优质的产品,培育一批电商人才,就是很多事情,你要带着他们去做,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樊学双,辛宝同同期】

  咱们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这个产品咱们一定要按照一款网红产品来打造,要想把咱们的品牌打出去,咱们在自己的产品控制上面,一定要做到极致。

  

  【解说】

  从助残到培训,从产品对接到市场销售,在樊学双的帮助下,电商平台很快步入正轨。

  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   辛宝同

  【辛宝同采访】

  2018年年底到春节的期间,就销售了300多万,我们当时是想都不敢想,这个确实对我们的鼓舞很大。

  

  【解说】

  截至2019年,电商合作社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为2390名残疾人分红186万元。

  辛宝同的收入超过了13万,于是他主动申请,放弃了一家三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  辛宝同

  【采访】

  之前我们想的是怎么个人生存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想的是咱们残疾人全部的,提高收入的问题,从个人到一个集体,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进步。

  

  【解说】

  伴随着重新树立起来的勇气与信心,人们在黄土地上拼搏奋斗,也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奇迹。

  

  【女工同期】

  现在工资基本能3000元-5000元左右;工资从这么一厚沓变成这么厚;感谢闽宁协作,感谢共产党。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  梁积裕

  【梁积裕采访】

  进入这个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期,集中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也是我们两省区,闽宁协作共同的一个奋斗目标。

  

  西吉县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  秦振邦

  【秦振邦同期】

  2017年3月,咱们西吉县开完脱贫攻坚推进会以后,我被选派到咱们偏城乡烂泥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村组道路也不通,自来水也没有,这么烂的一个村,当时我也是左右为难,怎么样干。

  

  【解说】

  三年前,这里被称作“烂泥滩村”,天晴扬灰,下雨烂泥。全村常住人口141户当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90户。

  

  【秦振邦同期】

  我就开始进村入户,每家每户开始摸底调查,了解贫困户的现状,不愁吃不愁穿就好了,能解决的就解决。

  

  【解说】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闽宁协作,就是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帮助最深度贫困村摘掉穷帽子。

  

  西吉县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  秦振邦

  【采访】

  我就想闽宁协作是机遇,抓住这一次发展的好机遇,能不能把烂泥滩村在闽宁协作示范村这一个项目带动下,下活这一盘棋。

  

  【解说】

  西吉县是西海固贫困程度最深,贫困覆盖面最广的一个县。全县共有贫困村238个,占宁夏贫困村总数的五分之一,烂泥滩村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秦振邦到任的同时,烂泥滩村被列为闽宁协作示范村,由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对口帮扶。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队员  西吉县委常委  政府副县长  刘基棠

  【采访】

  我们是希望通过闽宁示范村的带动,来辐射带动全县238个贫困村整体的发展,在这个方面上我们总结了一个种草养蓄的发展思路,我觉得这个产业,应该是找准了路子,找对了发展的方向。

  

  【开会同期声】

  全体村民注意了,赶快到村部来咱们开个会,把这个全村的会议,作为一次,提问题,改问题,讲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大会。

  昨天一着急话说得不好听,我们老百姓粮食都拿不出来,你说咋办呢,低保都要不上,你说咋办,有还是没有。

  

  【解说】

  秦振邦开始鼓励大家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建牛棚,养肉牛。

  

  【秦振邦同期】

  我们依托闽宁对口帮扶,金融扶持,户均(贷款)达到5万块钱,配套咱们县政府养殖政策,购进一头基础母牛补2000元,咱们就把这个养殖的基础就形成了。

  

  【解说】

  就这样,烂泥滩村的肉牛存栏量从80多头逐渐增加到840余头,使肉牛养殖成为村里脱贫的主导产业。

  

  西吉县涵江村村民  苏虎

  【采访】

  从以前的5头牛,现在变成14头牛,就是想着怎么把牛喂好,然后改良品种什么的。

  

  【解说】

  在莆田市涵江区对口帮扶下,烂泥滩村引进福建的一家民营企业,建起了扶贫车间,生产电子产品。可是车间建好了,面对的却是无人上岗的局面。

  

  西吉县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  秦振邦

  【秦振邦采访】

  农村小山沟里的少数民族妇女,她没有接触到咱们外界的先进理念,她就不愿意出家门。我们就是组织村干部动员,一户户说。

  

  【秦振邦同期村民互动】

  这是到谁家呢?这是到苏孝平家。这是我们的第一书记,是来搞扶贫的,咱们就把以后发展的情况说一下。能发展起来吗?这炕挺热乎。第一书记就把你们两个人的事情看能解决一下吗?咱们现在去杨启明家,动员杨启明到扶贫车间干活,就近务工。在吗,杨启明。

  

  【解说】

  劝导留守妇女去扶贫车间务工,自立自强,这看似简单的事,却是基层扶贫工作中最麻烦的事。

  

  【秦振邦同期声】

  咱们去务工一个月收入也就是1200元到1800元之间,这提升一个是收入问题,一个是妇女家庭地位问题……

  

  【解说】

  经过劝说、开导,村里有43名妇女接受了岗位培训,成为扶贫车间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这不仅是中国扶贫开发的特征特色,也是闽宁协作的生动实践。

  

  【表彰大会同期】

  2020年,咱们村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对各位典型人物进行表彰……

  

  【解说】

  持续的扶贫协作,助力烂泥滩村走上蜕变之路。村庄名字也更改为“涵江村”。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80元。

  

  【采访秦振邦】

  福建有一个涵江区,我们宁夏西吉有一个涵江村,我们就把这段历史永远记录在我们闽宁协作的这一块历史上。

  

  【解说】

  涵江村,承载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情缘,也是闽宁两地不断深化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0年7月,闽宁两省区有101对乡镇、110对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共建闽宁示范村110个。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座座村庄的美丽蝶变,也是“闽宁模式”实实在在的成果。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领队  固原市委常委  政府副市长  黄水木

  【黄水木采访】

  一方面我们有人才来这边支援,同时也对当地的人才进行培训,这样子会带出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这个也是作为以后宁夏长久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开会同期】

  现在山绿了,但是民如何富,还请各位专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解说】

  2020年8月13日,16位院士专家齐聚宁夏固原,为西海固地区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是如今闽宁两省区交流的常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世刚

  【孙世刚同期】

  其实我们的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这块做的话,后面的支撑也是要有一些新的技术在后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永官

  【朱永官同期】

  再创新这样一个过程,可能更重要的也是一个孵化的平台。

  

  【解说】

  开发有特色、高技术的绿色产品,成为大家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永官

  【采访】

  过去认为是一个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现在看来有很多资源的优势,生态的优势,环境的优势,我觉得这个是未来固原发展的良好基础。

  

  【解说】

  曾经的西海固,十年九旱,生态恶化,农民不得不使用落后的生产方式,种玉米、种土豆,只能糊口,难以养家。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政策,宁夏西海固逐渐从“满目焦黄”变成了“旱塬绿洲”。但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这成为了福建专家的新课题。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教授  兰思仁

  【兰思仁采访】

  根据总书记的批示要求,我们就是怎么样把水土流失治理好,又要做到生态美了,百姓还要富,我们正在探索这个路子。首要就是(西海固)的降水量。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教授  兰思仁

  【兰思仁同期声】

  固原市原州区在2012年以前,年降雨量全部是在400毫米摆动,几乎是低于400毫米,只有个别年份高于,(现在)西吉县也看得出来,已经越过400毫米的徘徊线了。

  

  【解说】

  自2018年起,兰思仁和福建的专家学者,多次深入西海固进行考察,终于在固原市的这片云杉林里,找到了摆脱贫困的生态密码。

  

  【兰思仁同期声】

  不能拉,拉了会裂开,历史上这一段也有长,十几年,从这里开始到这。我还要那么累吗,你们都不相信我。1992年,前面降水量多一点,然后这一段降雨量很小了吧,年轮就变窄了。其中有一年又宽一点了,就在这个位置上……

  

  【解说】

  树木年轮宽窄与年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降水量增多,树木生长就快,年轮就更宽一些。兰思仁发现,自2011年以来,当地的年降水量不断突破400毫米量级。

  而且,固原市留存着最为古老的秦长城遗址,打开中国的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几乎与长城完全吻合,它也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兰思仁由此推断,西海固已经从干旱半干旱地区,演变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可以大规模引进苹果、梨、核桃等经济果林,来帮助百姓致富。

  

  【兰思仁同期声】

  长城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的分布区,我们昨天的一棵树上,(年轮)全部反映了降雨的模式,从此固原翻开了两千多年历史的新的一页……

  

  【解说】

  然而这一推断,马上遭到了当地的质疑。

  

  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陈胜远

  【陈胜远采访】

  因为认为固原一直是干旱区,你只能适合种一些柠条、沙棘、山杏、山毛桃。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教授  兰思仁

  【兰思仁采访】

  我们从干旱半干旱地区,演变成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我当然非常苦恼了,不走这条路,是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陈胜远

  【陈胜远采访】

  请了外面好多的专家(研究),他们认为固原都不能种的。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教授  兰思仁

  【兰思仁采访】

  这是观念问题,接受不了新鲜事物和事物的改变,确实感到无奈,这个怎么办啊,我就在思考,我们用实际行动种给他们看。

  

  【兰思仁同期】

  月季还是相对比较耐旱的,宁夏固原温差大,可能对它也是个优势,特别是这个黄色的,还有这个粉色的,还有我们西北地区的苹果是主导产业,条件适合了以后要把苹果引进去,要作为规模化种植的突破方向。

  

  【解说】

  2018年6月,兰思仁靠着试点推广方案,说服了固原市政府,并从303个花果苗木品种中确定了一批示范品种,配套专家团队,开始种植。

  在彭阳县的王玉,首先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通过在房前屋后种植苹果,收入翻了几番。

  

  彭阳县红河镇村民  王玉

  【王玉采访】

  (以前)种地收入,一亩地大致收入500斤(土豆),每斤赚1块钱,才收入500块钱,现在种苹果树一亩地收入是3万块钱。未来目标就是亲戚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所有在外头的工作人员都来到这里,品尝一下农村的田园生活。

  

  【解说】

  在固原市原州区的河川乡,原来荒凉的山头上,正上演一场热闹的牡丹花会。

  在这里,闽商林锦云,引进油用牡丹,打造了万亩木本油料生产基地。300多名贫困群众,通过牡丹籽油和牡丹花茶加工解决就业,每年人均增收两万多元。

  

  宁夏瑞丹苑油牡丹产业有限公司  林锦云  董事长

  【林锦云同期】

  我们作为一个福建人,也有这种义务,要为当地百姓带来一些效益,为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解说】

  截至2019年底,固原市林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6亿元。

  从发展庭院式果林经济,到建设花卉果蔬示范园区,昔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正在开启从摆脱贫困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教授  兰思仁

  【兰思仁采访】

  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宁夏的大地上,践行了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该说这一个光荣的使命,我们是如期地完成了。

  

  【解说】2020年7月3日,北京、宁夏、福建三地同步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发布仪式。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黄水木代表援宁工作队宣誓同期声】

  我们将接力攀登,为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我们的力量。

  

  【解说】

  跨越山海,用爱接力,正是一批批福建援宁人,带着海风与温暖,带来斗志与希望,帮助宁夏西海固人民实现走出贫困、拥抱小康的梦想。

  闽宁协作,这是跨越两千多公里,持续二十多年的情谊与奋斗,是东西部合作的典范和样本。

  它书写了中国扶贫历程中的华彩篇章,演绎了中国人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时代故事。

  这故事,注定被长久铭记,长久传颂。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5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