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21-10-25 09:2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国际传播奖项(电视新闻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代表作一
 

  第一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不期而至》文稿

  【解说】

  1950年6月25日,太平洋两岸。

  相隔万里的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与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几乎同时收到了一份特急报告。

  这一天,是美国时间星期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他的老家密苏里享受周末,晚饭后,电话响了,打电话的人是国务卿艾奇逊。这通电话,让杜鲁门的周末泡了汤,他神色凝重,匆匆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专机。

  北京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按照战争年代养成的作息习惯,傍晚开始一天的工作。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第一时间摆在毛泽东的案头。

  杜鲁门与毛泽东得知的是同一个消息:朝鲜战争爆发。

  【同期 中共党史专家 邵维正】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有八个月的时间。当时大片国土,有的是刚刚解放,政权机构还没有建立,社会治安也不是太好。再从经济上看,中国经过了20多年的战争,破坏很大,伤了元气。

  【解说】

  这组首次披露的历史画面就是70年前的 6月初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此次会上,毛泽东为全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以三年左右时间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同期 军史专家 徐焰】

  在1950年6月上旬召开的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上,当时确定的方针,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解说】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和随后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为人民解放军确定的任务是准备进军台湾、西藏,解放全部国土,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解放台湾作战任务,由第三野战军承担,新组建的海、空军全力配合。1950年的春天,第九兵团第27军的官兵们,他们的目标是如何迅速从“陆地猛虎”变为“水上蛟龙”。

  【同期 时任第27军第80师侦察连侦察员 曹兴德】

  (我们)就在上海的海边上搞训练,训练什么呢?训练准备解放台湾,部队啊,游泳啊、上船啊、下船啊,这些反复地练,当时我们的任务就是很明确的,解放台湾。

  【解说】

  除了保证军队有足够力量用于进军台湾、西藏,解放全部国土、消灭残余土匪,安定地方秩序之外,解放军的任务还包括参加生产建设、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和进行整编复员工作。中央军委决定,1950年下半年,复员150万人回乡参加生产,使部队保留400万人。

  就在一些解放军将士们憧憬着解甲归田,建设家园的时候,国际形势却风云突变。

  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东北部伸向太平洋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北与中国接壤、东北角与俄罗斯相连,东隔日本海与日本列岛相邻。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9日,苏军第25集团军突入朝鲜,对侵朝日军展开进攻。8月10日,苏军攻占了朝鲜雄基。8月12日和13日实施连续作战,解放了朝鲜罗津和清津地区。此时,距朝鲜最近的美军尚位于几百公里外的冲绳岛。8月10日,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的官员紧急研究对策。美国国防部长助理责成迪安·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参谋在30分钟之内搞出一个既能满足美国的政治意愿,又符合军事现状的折中方案。

  腊斯克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干脆利索地在朝鲜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这条线——北纬38度线,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被分割成了两半。此后,三八线以南由美军接受日军投降,三八线以北由苏军接受日军投降。

  同期 章百家 中共党史专家

  战后呢,名义上朝鲜是独立了,但是它不统一,分裂成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呢,在当时的情况下难于进行投票,或者利用和平手段统一。

  【解说】

  三八线,也就是北纬38度线,位于朝鲜半岛南北中央,在朝鲜半岛上的直线距离约为305公里。它从不同角度分割了数座山脉,截断12条河流、200多条乡村道路、8条等级公路和6条铁路。

  【解说】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就非常突出,它既是亚洲大陆在远东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也是向亚洲大陆扩张的跳板。

  【同期 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 罗援】

  1947年3月12号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发表了一个杜鲁门主义。第一,就是美国要当自由世界的领袖,第二就是要扼制共产主义的蔓延,也就是说这个杜鲁门主义,其实就是埋下了一个朝鲜半岛战争的隐患。

  【解说】

  1948年的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先后成立了两个政府,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73岁的李承晚和36岁的金日成分别成为这两个政府的领导人。

  【解说】

  从1949年初开始,南朝鲜军队不断在三八线地区制造军事摩擦事件,挑起军事冲突。美国也积极支持李承晚集团的活动,进行战争挑唆。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国务院顾问杜勒斯进行了一次南朝鲜之行,他来到三八线,举起望远镜窥视朝鲜北方。杜勒斯鼓动说,“没有任何敌人,能够挡得住你们,不论它多么强大。”对于杜勒斯这次在三八线充满刺激性和火药味的活动,连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也承认,这肯定使朝鲜北方感到极为不安。

  在杜勒斯离开三八线仅仅八天后,6月25日早晨,三八线地区大雨如注,长期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和摩擦终于发生了质变,隆隆重炮轰击的巨响,宣告朝鲜大规模内战爆发了。

  顷刻间,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里。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会议,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向朝鲜出动,“毫无限制”地攻击三八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部队,支援南朝鲜军作战。同时,命令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6月27日夜晚,第一批美国作战飞机飞临朝鲜上空。6月28日,更多的美国飞机蜂拥而至,对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的目标狂轰滥炸。

  于是,历时三年零一个月的美国侵朝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

  【同期 时任美军第5战史分遣队指挥官 贝文·亚历山大】

  就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前,(麦克阿瑟)制定了一份备忘录,交给美国政府,交给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其他部队,表示我们应该保护台湾。他说,这是绝对有必要的,否则它就会被共产党接管,它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解说】

  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内战一开始,就将朝鲜问题与中国的主权尊严联到一起。

  面对美国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亚洲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中国政府作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紧急举行第八次会议,强烈谴责美国侵略中国的罪行,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

  “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

  同一天,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指出全体人民必将为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必能驱逐美国侵略者,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

  6月30日深夜,周恩来紧急召见原定派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馆任职的柴成文。为了确保同朝鲜方面、与金日成保持沟通联系,周恩来命他迅速赴朝,组建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短短十天后,柴成文一行就到达平壤,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正式建立。

  1950年6月29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亲自到朝鲜战地视察。在飞往朝鲜的途中,他下达命令,轰炸三八线以北地区的军事目标,这意味着此前所确定的南北双方三八线界线已经被彻底打破。

  此时,美国海空军已直接出动支援南朝鲜军作战,在汉江南岸的一个土丘上,麦克阿瑟伫立良久,观察着战场情况,看着节节败退,已经陷入崩溃境地的南朝鲜军队,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必须立即把美国地面部队投入战斗,或许可以挡住北朝鲜军队。

  6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派出美国地面部队在朝鲜参战。7月1日上午11时,第一批美国地面部队——美第8集团军第24步兵师第21团第2营即史密斯特遣队,乘坐飞机在朝鲜南部釜山空军基地降落,并随即被运至汉城以南的乌山。随着美军地面部队投入战斗,标志着美国全面入侵朝鲜的行动已经由此展开。

  【同期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部副部长 齐德学】

  南北双方是为了朝鲜的统一,所以爆发了内战,那你美国一插进去,这等于外来一个势力,那么就是你美国侵略,朝鲜人民反侵略,那后来它又组成“联合国军”,那么就把这个战争性质变成了国际性的一场局部战争。

  【解说】

  7月7日,由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公然通过了干涉一个国家内战的提案,由联合国会员国组成侵略朝鲜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在朝鲜战争期间,先后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有16个国家,其中美军占90%以上,大多数国家只是象征性出兵。

  美国对朝鲜的侵略行动披上了“联合国军”的外衣。7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后来说,“仿佛我统率下的部队都是清一色的美国人。”

  差不多同一时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一个决策,调几个军到东北,摆在鸭绿江边,加强东北边防。

  【同期 军史专家 徐焰】

  毛泽东经历过那么多年的革命战争,而且他对国际战略形势那是有很准确的判断的。美国那么强大的国家,朝鲜它既然要干涉的话,它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放手呢,(毛泽东)就看到朝鲜战局有恶化的可能。

  【解说】

  6月30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约见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时强调:“我们在外交上要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在军事上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军、空军建设,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7月7日和10日,北京中南海居仁堂,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召集在京的解放军各总部和军兵种负责人聚在一起,召开两次重要会议,研究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

  在当时中国的国防部署中,东北和华北老解放区,主要是地方部队和留守部队,主力很少。而国防重点是以天津、上海、广州三点为中心,部署呈现南重北轻的态势,东北处于战略大后方的地位。但是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那一刻起,中国东北由战略后方变成了国防前哨。

  国际形势的突变,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迅速调整国防部署。在此次会议上,决定抽调部队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任务。

  【同期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部副部长 齐德学】

  我们这个准备叫备而不用。如果将来战局形势发生逆转,那只是加重了我们的准备责任,我们必须要抓紧准备,要准备好,而且要准备出手即胜,就是不要临急被动,这两句话都是总理的话。

  【解说】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调动驻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下辖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原在东北的第42军以及炮兵等部共25万多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即刻集结东北地区,布防在中朝边境。

  为保障东北边防军集结后的整训和后勤供应问题,经周恩来、聂荣臻建议,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并统一一切供应,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在指挥员层面,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均认为,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各方面综合素质比第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更强,因此决定以第15兵团部与第13兵团部对调,以第15兵团部为基础组建新的第13兵团部,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洪学智为第一副司令员,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同期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电台队队长 杨雨田 2013年采访】

  为了要掩盖我们部队的调动这样一个动向,就把这个15兵团的番号仍旧留在广州,不动。邓(华)司令带着我们机关原班人马去东北。

  【解说】

  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原属第13兵团的部队,历经大战,精锐勇猛,官兵以东北人居多,能够适应寒冷地区的作战,而且对东北地区的地形很熟悉。

  重任在肩的新任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时年40岁,年富力强。此前他率领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刚刚取得了解放海南岛的伟大胜利。

  接到命令时,邓华面对即将分娩的妻子,留下一句话: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他义无反顾地告别了盛夏之际的五羊城,厉兵秣马,挥师北上。

  8月5日,中南海丰泽园,刚刚抵京的邓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对邓华说:你们集结东北后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我们打手榴弹,抓住他的弱点,跟着他,最后打败他。

  邓华很清楚,自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的大兵团移动都是一路向南,而这一次却是直接向北,全程逆行。

  东北边防军的集结在十分仓促的情况下进行,为确保各部队按时集结到位,军委作战部会同铁道部、总后勤部拟订出详尽的车运计划。

  在一切服从军运,一切保障军运的口号下,部队边集中、边动员、边车运,所有的客车和货车一律为军列让路。

  刚刚参加完解放海南岛战役的第40军,返回广州的第二天,就接到了北上的命令,乘坐第一趟军列,驰过中原大地,出山海关,直达鸭绿江畔的安东,成为首批北上的部队。

  「同期 时任第40军第118师政治部主任 刘振华 生前采访」

  我们到广州就听说了,就是朝鲜战争爆发了,就不去河南了,就从广州坐火车,直达丹东。

  【解说】

  另外一支部队第42军,是东北军区唯一的野战部队,原本已经确定集体改编为军垦部队,奉命来到北大荒执行垦荒任务。

  【同期 时任第42军第370团政治处干事 于永波】

  42军实际上就准备变成生产建设兵团了,所以我们到了齐齐哈尔北安以后,就动员搞大生产,经过简短的动员之后,枪都集中保管,手里都没有枪。

  【解说】

  1950年夏天,这支部队在成片荒凉的土地上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一望无际的好庄稼。

  【同期 时任志愿军42军政治部秘书处正排级工作人员 武际良】

  一直到6月份,我们种出的苗都那么长了嘛,种的大豆啊、高粱啊,就种了那些东西。

  【同期 时任第42军第370团政治处干事 于永波】

  在这个时候,很快就动员42军,也没说出国,就动员收兵归营,地也不种了,木也不伐了。

  【解说】

  位于黑龙江佳木斯的炮兵第一师部队,同样接到了集结的命令。

  【同期 时任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 麻扶摇】

  我作为指导员,我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上火车就是了。临走的时候跟老乡告别,许多战士回头看看我们用汗水浇灌的黑土地,绿油油的大豆田,许多人眼睛湿了。

  【解说】

  而分散在距东北千里之外的中原各地第38军和第39军的将士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耕种的土地、兴修的水利,星夜兼程赶往集结地点。

  至1950年8月上旬,在中央军委的号令下,除高炮团外,东北边防军部队全部进入指定位置,完成集结。

  8月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第二天,毛泽东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发去电报,要求高岗负责召集边防军师以上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的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东北边防军在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准备9月上旬能作战。后将完成准备时间延至9月30日。

  此后,东北边防军以美军为主要作战对象,以朝鲜为作战地区展开了军事整训。

  9月6日,边防军力量再度增强,中央军委决定从中南抽调第50军开赴东北,编入边防军序列。

  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事隔六年以后,毛泽东讲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三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五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后来,毛泽东还不无惋惜地表示过:“可惜那时候只有五个军,那五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七个军就好了。”

  为了保证稳固边防,以及部队在出动作战后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后续支援力量,中央军委决定把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准备执行解放台湾作战任务的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作为二线部队;正在从事生产、兼任地方警备和铁路修复任务的第19兵团第63军、第64军、第65军作为三线部队。

  【同期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

  组建东北边防军,实际上就是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决策方式和战略意识的体现,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大战略家的基本素养所在。

  【解说】

  为了保卫和平,将士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东北边境。在鸭绿江北岸,五个军严阵以待,守卫着东北边防。他们的到来让中国牢牢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一个临急应战的局面已经避免,一张保家卫国的防护网悄然织就,一场正义之战已经做好必要准备。

  国际传播奖项(电视新闻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代表作二

  第五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西线扬威》文稿

  【同期】

  我宣誓,我们连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

  【解说】

  在天津的一处远郊,驻扎着一支有着英雄传承的连队,松骨峰特功连。这座气势恢宏的战士群雕背后,镌刻着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70年前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烈战斗。

  1950年11月4日,入朝作战仅16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连连告捷,将美第8集团军赶到了清川江南岸。

  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出现,不仅打乱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的计划,也使美国内部陷入到了极度不安与困惑当中。

  对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我们既搞不清赤色中国向北朝鲜实际投入了多少部队,也不知道他们可能的军事目标是什么”。

  对于中国军队出现在朝鲜战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表现得十分不屑。他乐观地表示,中国只是象征性地出兵,并不会全面介入朝鲜战争。

  【同期 时为朝鲜战场美军士兵 斯坦利·沃尔夫】

  麦克阿瑟得知,中国人加入了这场战争,他当然不会相信中国会这么做,他们只是一些志愿部队,在他看来,中国军队是不会想要与如此强大的美国军队作战的。

  【解说】

  为了迅速占领全朝鲜,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制订了所谓的总攻势计划,即首先以地面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同时以远东空军摧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以及鸭绿江以南的重要城镇和设施,以阻止志愿军后续部队和物资进入朝鲜。最后,再从东西两线发起钳形攻势,最终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随后,他下令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美第10军在东线,全面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推进,消灭在朝鲜境内的所有志愿军和人民军。

  正当麦克阿瑟准备一举歼灭志愿军的时候,志愿军却主动与美军脱离了接触,集体北撤。

  【同期 时任美军第5战史分遣队指挥官 贝文·亚历山大】

  突然,所有这些一直在进行攻击的中国士兵, 走了,走进了山里,然后消失了。

  【解说】

  战况激烈的朝鲜战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远在北京的毛泽东,正时刻关注着朝鲜战场的战况,接下来这一仗至关重要。

  【同期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 齐德学】

  因为第一次战役我们是初步站稳脚跟,还没站稳,那么第二次战役就要解决根本站稳脚跟的问题,所以毛主席的想法就是,根本扭转战局。

  【解说】

  11月13日,周恩来起草了毛泽东致斯大林的电报,毛泽东审阅这份电报时加了这样一段话:据我的观察,朝鲜的战局,是可以转变的。只要能再给该(西)线敌人以一个至二个较大的打击,就能将该线的防御局面改变为进攻局面,而这是有可能的。东线方面,现正派8个师去,准备给敌人一个打击,转变该线的战局。

  面对美军的大举进攻,彭德怀却命令,各部队从清川江边节节后退。

  【同期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 辛殿武】

  当时好多人还不理解,怎么打这么好往回退。就快到鸭绿江边上了,还(往)哪儿退。

  【解说】

  11月13日,彭德怀在大榆洞召开的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了他的作战方针。

  【同期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 齐德学】

  第一次战役,我们的实力并没有完全暴露,几乎是同时,就是那边毛泽东在给彭德怀发报,这边彭德怀在给毛泽东发报,就是说我们下一战役要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诱到我们第一次战役熟悉的地区,然后再实行战役反击。

  【解说】

  按计划,志愿军将西线之敌引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一线,东线诱至长津湖地区,然后突然进行反击。

  诱敌深入,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一着不慎,就可能引起全线震动,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这个计划,彭德怀十分自信,他甚至风趣地说:“我们要在清川江钓大鱼。” 久经沙场的麦克阿瑟会乖乖按照彭德怀预设的路线钻入圈套吗?

  在朝鲜期间,彭德怀的床头常常放着两本书,几乎每晚睡觉前他都会翻阅,一本是《麦克阿瑟》,另一本是《麦克阿瑟的两栖登陆作战》。对于这位战场上的对手,彭德怀可谓非常了解,在他看来,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一定会上钩。

  在彭德怀的命令下,志愿军诱敌部队且战且退,并在一些战略要地打得十分顽强,做出尽力抵抗的样子;在撤退时,则沿路丢弃一些枪弹衣物,制造狼狈撤逃的假象。

  然而,10天过去了,西线美第8集团军仅仅前进了不到20公里,每天推进还不到两公里。诱敌深入的战术似乎并未奏效,难道美军指挥官早就看穿了彭德怀的计谋?

  早在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中,美第8集团军就为冒进付出了惨痛代价。从那以后,指挥官沃克就变得异常谨慎。他对眼下志愿军的撤退败走,疑虑重重。他预感,中国军队一定在某个地方埋伏着。

  【同期 时为朝鲜战场美军士兵 沃伦·维哈恩】

  我们都有一种感觉,有人在窥视着我们,但是我们什么都没看见,我们什么都没听到也没看到,回到连队,我们向施密特报告,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是我们都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

  【解说】

  于是,沃克一方面借口部队补给不足,将麦克阿瑟定下的总攻时间一拖再拖,另一方面,他命令士兵,只要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立即撤退。

  美军行动缓慢,彭德怀焦急万分。为了让美军放松警惕,彭德怀下令诱敌部队停止反击,并在释放美军战俘时,特意向他们透露,中国军队补给困难,即将撤回国内。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远在北京的毛泽东也作出指示,在战报中,对外要称中国人民志愿部队,而不正式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说】

  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精心布局,终于让麦克阿瑟相信中国军队是怯战败走,他判断在朝鲜的中国军队不过六七万人,谨慎的沃克也开始让部队加速前进。

  11月24日,在美军将领和大批记者的围观下,麦克阿瑟的专机缓缓降落在了美第8集团军指挥部。麦克阿瑟穿着派克大衣,嘴里叼着玉米芯烟斗,向全世界宣布他要在今天发动总攻势,让美军士兵在圣诞节前回家。在记者们的大肆渲染后,麦克阿瑟的总攻势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圣诞节攻势。

  巡视结束后,麦克阿瑟并没有乘机返回司令部,而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飞往鸭绿江上空侦察。在他看来,胜利已经近在眼前。

  就在麦克阿瑟飞临鸭绿江上空时,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里,彭德怀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地图。此时,“联合国军”已被成功引诱到了彭德怀布下的口袋阵里,如何吃掉口袋中的敌人,成为彭德怀最为关心的事情。

  1950年11月初,在毛泽东发给彭德怀的多封电报中,曾多次提到了一个地方,德川。

  位于朝鲜半岛蜂腰位置的德川,是美军东西两线部队的接合处。它不但是交通枢纽,更是美军重要的补给站。实际上,早在半个月前,毛泽东就要求志愿军修通几条前往德川地区的宽大公路,并且强调这是极重的战略任务,在他看来,德川就是扭转战局的突破口。

  根据毛泽东的部署,彭德怀决定首先以第38和第42两个军进攻德川、宁远,打开战役缺口。之后,再迂回敌军侧后,配合正面各军歼灭进至清川江以北的敌军。

  在当时的志愿军中,第38军颇有威名,曾是东北野战军中的头等主力。

  第38军军长梁兴初,以善打大仗硬仗著称。但不久前,梁兴初却因为第一次战役没打好,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批评。当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来到第38军指挥所下达任务的时候,梁兴初却不高兴了。

  【同期 时任第38军第113师第338团机枪3连指导员 陈生秀】

  (说)由42军,配合我们一个师来打德川,我们梁兴初军长向韩先楚副司令员表态,我们不用别人,我们自己打,我们包了。

  【解说】

  梁兴初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1950年11月25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西线6个军几乎同时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反击打响了。

  位于德川的南朝鲜军遭到志愿军第38军的迎头痛击。当他们从战场上慌忙撤退时,却绝望地发现早已无路可退了。原来,早在战斗打响前,梁兴初便派了一支先遣队秘密潜入敌后,成功将德川南朝鲜军的唯一退路,武陵桥,炸毁了。

  第二天,南朝鲜军第7师5000多人,在德川被志愿军第38军包了饺子,第42军也成功拿下宁远,西线敌军战线被打开了缺口,整条战线面临着全线崩溃。

  志愿军的突然反击让麦克阿瑟措手不及,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早已不是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而是如何将部队撤离战场,免遭灭顶之灾。

  西线美军腹地有两个险要关口,三所里和龙源里。两条从平壤通往价川的南北公路分别经过这两个关口。可以说志愿军抢占这两处关口,就能卡死西线美军主力南撤的道路。

  眼看西线美军主力正在往南迅速逃窜,此时距三所里最近的第38军第113师仍然远在70多公里之外。即便如此,第38军军长梁兴初依然向第113师下达了急速穿插三所里的死命令。

  【同期 时任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3营7连政治教导员 朱德元】

  二次战役7天,我们没吃没喝。睡着了,我们采取什么办法?用背包带,一个牵一个,有的人晕倒了,后边的人扶起来再架着他。什么支撑着?有一种信仰,我们来朝鲜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保家卫国吗。

  【解说】

  正是凭着这种信仰,第113师的战士们忍受极度疲劳,14小时前进145里,于第二天7时,到达三所里,并在随后占领了龙源里,彻底切断了美军南撤的两条主要通道。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西线美军被逼到了绝境。他们向三所里和龙源里发起了疯狂的攻击。

  【同期 时任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1营教导员 陈忠孝】

  30日这天,算是战斗最激烈的,可以这么说,打了一辈子的仗,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飞机,这可真感觉到危险了,你一个人走,它也打,火箭、炸弹、汽油弹,那可是,战场上变成了火海了。

  【解说】

  恰恰就在这时,从军隅里撤下来的美军第2师也加入了南逃大军,正往龙源里赶来。坚守龙源里和三所里的志愿军第113师正面临着南下撤退和北上增援敌军的两面夹击。一旦有失,西线美军主力将全部南逃,志愿军此前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为减轻第113师的压力,第38军军长梁兴初下令,必须将美军第2师在中途拦住。

  松骨峰,海拔288.7米,从山顶往东延伸120米便是公路,更为重要的是,公路恰好在这里转了个弯,所有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放慢速度。作为制高点,松骨峰是个绝佳的阻敌阵地。坚守在这里的,是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的部队,其中1营3连担负着正面阻敌的艰巨任务。

  此时,3连的战士们刚赶了几天夜路,早已疲惫不堪,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浩浩荡荡的美军就已经来到了山脚下。3连全员仅有120人,他们要阻击的却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美军王牌部队。一场惨烈的搏杀开始了。

  为了逃命,美军用32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一波又一波集团冲锋向3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烧红了。

  眼见1营3连的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在一旁山头指挥作战的2营教导员刘成斋顾不上密集的炮火,端起机关枪向3连阵地上的美军扫射了起来。

  【同期 时任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2营教导员 刘成斋】

  大炮、飞机,都丢汽油弹,我看3连打得太惨了,飞机贴地皮扫射,当时就牺牲了5个。真是残忍,伤亡最大的,就是残酷。

  【解说】

  连续4次冲锋都宣告失败,急红了眼的美军蜂拥而上。此时,3连只剩下不到60人,子弹也打光了,飞机扔下的汽油弹将他们的身体点燃。战士们没有后退,他们把枪一摔,带着全身的火苗向敌人扑去,与敌人烧在了一起。

  这场壮烈的搏斗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3连120人,最后只剩下7名战士,但阵地依然在他们的手中。阵地上,烈士们的身体,保持着各种各样的姿势,他们双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

  【同期 时任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团长 范天恩】

  打起仗来,真是伤心,打完了仗连分开敌人的(尸体都不行),掩埋自己的同志,不能和敌人埋在一块儿,抠都抠不开,抱得。

  【解说】

  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3连攻守兼备的锦旗,记特等功一次,这面鲜红的战旗,记载着100多名志愿军战士,生命的最后历程。

  奔赴前线采访的作家魏巍在听到了3连的事迹后,潸然泪下,他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这篇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随后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中国军人从此有了一个崇高而又亲切的称呼——最可爱的人。40年后的1990年11月6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处院落里,正在进行着一场特殊的会面。两位志愿军老兵紧紧相拥在了一起,喜极而泣。为了这次见面他们等了足足40年。他们就是作家魏巍笔下“牺牲”在松骨峰的战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李玉安被子弹贯穿了胸口身受重伤,而井玉琢也被汽油弹击中。

  【同期 时为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1营3连战士 井玉琢】

  当时就是上面的飞机,底下是大炮。飞机压大炮轰。所以就把我们烧了,当时我(被火)烧了就是滚落山底,就不知道,迷糊了,什么时候把我运下来的也不知道。

  【解说】

  战斗结束后,李玉安和井玉琢被送到战地医院进行治疗。出院回国后,他们却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份,一位当了粮库工人,另一位则选择了回乡务农。40年来他们从没有向国家提过一次要求。

  【同期 时为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1营3连战士 李玉安】

  连长、指导员那么勇敢,我们的战士扔手榴弹都不下去,不扔手榴弹,就是两个手不能打仗的时候,用眼睛看着敌人望目标,这样还都不下去,还说我有功,有功,是属于死去的烈士。

  【解说】

  英雄战功赫赫,无名走过半生。1950年11月30日,是李玉安与井玉琢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日子,也是美军战史上极为黑暗的一天。

  这一天,在龙源里和三所里的公路上,到处是拥挤不堪的美军车辆和绝望的美军士兵。

  志愿军第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在日记中写道:出国第40天,今天是最危险最紧张的一天。由北向南突围逃窜的敌人,在坦克和飞机掩护下组织突围。情况很紧张,但最后我们还是把敌人堵住了。

  第二天,眼看着志愿军的主力部队赶到,绝望的美军,被迫扔下了所有坦克、汽车和大炮等重装备,翻山越岭仓皇撤逃。10天之内,美第8集团军疾退300公里,一直退到三八线附近。

  经过持续一周的作战,志愿军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以歼敌2.3万余人的战绩,取得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的最终胜利,在朝鲜彻底站稳了脚跟。

  前线捷报迅速传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已经连续6天几乎没有合眼的彭德怀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第38军在此次作战中,奇袭德川,穿插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为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此,彭德怀亲自起草了对第38军的嘉奖电报。

  【同期 时任志愿军办事处机要秘书 贾庆举】

  这个电报,秘书刚要拿走,他(彭德怀)说你先别拿走,你给我放那儿,我再添两句话,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解说】

  由于彭德怀的这封电报,第38军从此有了一个享誉全军的称号“万岁军”。

  当毛泽东看到第38军的作战总结时极为重视,并立即转发全军。他指出:志愿军的作战经验证明,我军对于装备优良的美军是完全能够战胜的,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而我们是铁少气多。

  美军在朝鲜西线战场的惨败,震动了华盛顿,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这是迄今为止我们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与此同时,在朝鲜东部极其寒冷的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也与美军展开了殊死鏖战。在极度严寒中,缺衣少粮的志愿军又将创造怎样的战争奇迹呢?

  国际传播奖项(电视新闻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代表作三

  第二十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历史铭记》文稿

  【解说】

  1953年4月,北京春意渐浓。毛泽东在中南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邓芳芝此行是来参加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段首次公开的影像,真实记录了英雄母亲在大会上发言的场景。

  【同期 特级英雄黄继光母亲 邓芳芝】

  我的儿子黄继光,把他送到远方。全国人民纪念他,我也感到很光荣。

  【解说】

  会后,毛泽东特别邀请邓芳芝来到中南海做客。毛泽东紧紧握着邓芳芝的手,动情地说:“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

  早在1950年10月初,当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开赴朝鲜时,他向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参军上战场。彭德怀后来称毛岸英为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离家前,出于保密的要求,也为了不让妻子刘思齐担心,毛岸英没有将参军赴朝的事情告诉她。

  【同期 毛岸英妻子 刘思齐】

  他就说他要出差,那个地方交通不方便,你要收不到信不要着急。

  【解说】

  毛岸英辞别时,刚与他结婚不到一年的刘思齐不会想到,这是她与丈夫的永别。

  一个多月后的195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毛岸英,正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里紧张工作。突然,司令部上空传来了美军战机的轰鸣声。几十年过去了,对于当时的危险状况,与毛岸英同在志愿军司令部工作的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和作战参谋赵南起都印象深刻。

  【同期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赵南起】

  10点左右吧,敌人飞机来了,来了4架。

  【解说】

  当敌机飞临大榆洞上空时,所有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然而敌机却并未投弹,盘旋几圈后,便飞离了这里。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4架敌机却突然掉头,再次向大榆洞袭来。

  【同期 时任彭德怀军事秘书 杨凤安】

  我说不好,百八十个凝固汽油弹,铺天盖地地下来了。掉下来以后,房子是一片火海。

  【解说】

  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有50平方米的作战室木屋,瞬间烈焰冲天,成了一片火海,来不及撤离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

  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拍摄于1950年10月16日,是毛岸英在国内留下的最后影像。站在毛岸英身旁的人叫徐亩元,当时和毛岸英一起同在志愿军司令部,徐亩元担任作战参谋。在那次惨烈的空袭中,刚跑出作战室不远处的徐亩元,也被强大的气浪冲倒。

  这件首次公开的珍贵物品,就是毛岸英与徐亩元曾经共同使用过的,专门用来装重要文件和电报的小牛皮箱。在亲眼目睹毛岸英牺牲后,徐亩元将它珍藏了一辈子。它见证了毛岸英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的最后时光。

  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专门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这封首次披露的绝密电报,详细讲述了毛岸英的牺牲经过。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我们很难想象彭德怀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沉重心情。事实上,这封短短的电报,彭德怀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

  电报很快交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恩来不愿在毛泽东指挥第二次战役的紧张时刻去分他的心,便把电报暂时搁下。

  直到一个多月后,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取得了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时,周恩来才将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告诉了毛泽东。

  【同期 时为毛泽东卫士 李家骥】

  当时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李银桥说主席你那火柴盒就在前面,过去拿过来递给他,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解说】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1951年3月,毛泽东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讲道:“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这封首次披露的信件,是毛岸英牺牲后,周恩来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在信中,周恩来提到“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他建议“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从1954年开始,中国政府拨出专款,在朝鲜境内相继建起8处中心烈士陵园。这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机前往朝鲜访问,受到了以金日成首相为首的朝鲜社会各界人士的盛大欢迎。其间,周恩来专程来到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志愿军烈士。

  凭吊当天,漫天飞雪,庄严肃穆的陵园里,周恩来总理手持花圈,和陈毅元帅、粟裕大将亲手为志愿军烈士献上了花圈,默立良久。

  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的志愿军中,团职以上干部就多达249位。他们中的军级干部,有志愿军第67军军长李湘、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和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

  1951年,时任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的蔡正国,率部在朝鲜汉江两岸成功阻击了“联合国军”50个昼夜。1953年,在一次作战会议中,蔡正国遭遇敌机空袭,不幸中弹牺牲。

  蔡正国牺牲时,儿子蔡小东出生还不到两个月。

  【同期 蔡正国之子 蔡小东】

  直到18岁那一年,母亲才告诉我,我的父亲叫蔡正国,18年前牺牲在朝鲜战场。我是一个烈士的后代。我母亲,郑重地把我父亲的遗物交给我了。这个毛背心呢,是我父亲遭轰炸的时候,抢救,从身上给脱下来的,上面还有弹孔,在胸部和腹部。这个照片呢,应该说我们一家四口的(合影)吧。我父亲后来第二次入朝,就不知道我母亲已经怀了我了。这些历史,尤其是对我来讲,是更加弥足珍贵的,因为它是共和国的历史,也是我个人成长的历史。

  【解说】

  在70年前那场极端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在了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老兵张书义,曾担任过志愿军烈士安葬组组长。许多年过去了,张书义的心底始终深埋着一件极少提及的战地往事。

  1951年5月的一天,正值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张书义正随部队向三八线以北进行战略转移。突然,一辆吉普车停在了他的面前。

  【同期 时任第26军后勤部第三医院文书兼文化教员 张书义】

  下来了一个朝鲜人民军的军官,他说志愿军同志,往前走3公里,有一个志愿军的战士牺牲了。

  【解说】

  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张书义顾不得危险,带着一名护士,骑马朝着三八线以南狂奔而去。没过多久,他们在一处阵地找到了烈士遗体。

  【同期 时任第26军后勤部第三医院文书兼文化教员 张书义】

  他身上的遗物有多少个?卡宾枪一支,子弹50发,志愿军入朝守则一本,还有一个空干粮袋。护士抬着他的头,我抬着他的脚,放到里边的时候,我们的高大姐说,战友,你长眠在南朝鲜了,胜利以后我们一定接你回国,我们忘不了你。

  【解说】

  时光荏苒,当年掩埋战友的地方早就难以辨认,但对长眠于异乡战友的挂念,却成了张书义心底最难解开的心结。

  2013年,在中韩两国政府的友好协商和共同努力下,韩方承诺向中方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437名埋骨他乡的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

  【同期声】

  “我们是东方航空056航班,运送志愿军战士遗骸前往沈阳。”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我部飞机两架奉命为你全程护航。”

  【解说】

  在专机接近沈阳桃仙机场时,护航战斗机降低高度,率先通场,向先烈致敬。机场上,437名礼兵托举着英烈的遗骸,用整齐划一的步伐,一步一步向祖国和人民走来。

  2014至2020年,韩方陆续向中方移交了7批共716具志愿军烈士遗骸。

  2020年9月28日是第7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举行的日子。这天清晨,家住沈阳的李维波,早早起床,穿上军装,戴上军帽,细致地整理军容,一如当年奔赴朝鲜战场时的样子。

  【同期 志愿军老兵 李维波】

  老战友,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看,这是来看你们的家人,这是咱们年轻的新战友,想起咱们上战场的年纪和他们差不多。不过咱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现在整体都比咱们强。老战友,你说现在这日子多么好,都是你们的牺牲换来的,现在咱们的国家强大了,生活越来越好,可是越好的生活,我越想你们啊。

  【歌曲《抗美援朝那些人儿》】

  小的时候,常听爷爷,讲的那些人儿,年少如我,哪知他们,付出了些什么。我曾怀疑,如此轻付,生命可值得。如今终于,明白他们,为的是什么。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啊,他们就这样,一笑奔天涯。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他,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他还回来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啊,他的微笑,温暖如春,我永远记得。

  【解说 英雄榜】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进一步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志愿军经受锻炼的部队多达290万人。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有力地支援了朝鲜人民,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也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傲骨铮铮亮四海,碧血殷殷染八荒。

  他们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用自己的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

  他们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解说】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

  【毛泽东原声】

  中国人民现在是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解说】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对此,邓小平曾说过:“我们从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就说,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1993年7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江泽民为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题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2005年10月28日,胡锦涛访问朝鲜。在参谒中朝友谊塔时,胡锦涛趋前整理花篮缎带,缎带上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2020年10月23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同期声】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解说】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必将铭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5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