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叔的脱贫日记

2021-10-25 09:1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杨叔的脱贫日记

  杨叔的屋里,那新刷的箱柜就在窗前,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是杨叔最爱的红色。再过10天,就是2021年了。杨叔坐在炕上,慢慢翻看着之前的日记:“2020年农历三月十二,继宏放弃休假日,驱车亲临亲躬,自费(买来)床单,为我家整理了床铺;又腰系油布,以童年时初学之娴熟油漆活技术,执刷子刷新了垃圾堆似的两柜一箱,使之鲜红,焕然一新。”

  在杨叔的眼里,这鲜红既是对贫困的作别,更是对焕然一新生活的迎接。

  2016年农历三月初一 晴

  帮扶干部来了,也重燃了希望

  73岁的杨叔是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车辙村五组村民杨思笃,宝鸡市金台区住建局扶贫干部朱继宏扶贫五年来,一直叫他杨叔。

  杨叔身材单薄瘦小,但是腰板直挺,看着硬朗。他常着一身蓝色布衣,干农活时,手脚麻利,额头上的汗珠在黝黑皮肤的映衬下闪闪发光。只上过小学的杨叔还是个文学爱好者,村子里能沟通的人少,他就写日记。油盐酱醋、酸甜苦辣,都被他写进日记里,洋洋洒洒,竟也写了14本。

  为了摆脱贫困,杨叔辛苦了一辈子:种粮食,他比别人流的汗多,每亩地总能多打一二百斤麦子,却卖不了几个钱;种苹果,他比别人精心,却遇到市场行情不好;养牛,辛辛苦苦养大一头牛,卖的时候却被贩子坑了;好不容易拉扯大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工地因工身亡,小儿子在打工时胳膊骨折……

  “我的精神一下子垮了,别说脱贫了,一家人都养不活。”杨叔说。2014年12月,杨叔家被定为贫困户。

  “2016年3月1日,帮扶干部朱继宏来到我家,先是核实家庭各项农副收入,后谈及脱贫措施……他拿起扫帚,清扫了庭院卫生。”这是杨叔的一页日记,他的生活从这一天开始改变。

  初来乍到,如何帮扶杨叔,朱继宏心里也没底。但是,俩人喜欢文学和写作,能说到一块去,聊着聊着,朱继宏就说中了杨叔的心事:大儿子去世了,怎样才能尽到爷爷的责任把三个孙儿养大?

  朱继宏受到触动,渐渐有了帮助杨叔发展产业来脱贫的想法。可是,杨叔夫妻年老体弱,能干什么呢?

  “经过多次走访,我发现,车辙村耕地少、林地多,自然环境优美,经常有市民来郊游。杨叔老两口可以管护苗木、散养土鸡,向游客出售土特产。”朱继宏说。

  杨叔采纳了这个建议。很快,帮扶项目启动,补助资金到位,仅个把月时间,他就在7亩地上种下了白皮松、花椒、核桃苗。金台区住建局还给车辙村每户贫困户赠送了20只乌鸡雏。

  树苗和雏鸡让杨叔忙碌起来,他渐渐走出了老年丧子的悲痛和消沉,心中又燃起脱贫梦想。

  不久,小儿子找到了稳定工作,村里安排大儿媳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三个孙儿学费、保教费得到减免,全家入股了两个种植养殖合作社。

  有了帮扶人,享受到好政策,杨叔的干劲越来越足。家里15亩地分散在8处,他不是种麦子就是栽树苗,没有一处撂荒;村里开展各种培训,他一场不落;只要听说哪里有活干,他和老伴都赶着去打零工。

  人勤地不懒。杨叔家的地在全村务得最好:树苗下见不到杂草,花椒枝用小木棍撑开,接受光照多,长势好。夫妻俩精心饲养的乌鸡,一年多时间,光鸡蛋就卖了2000多元。

  三年后,杨叔家的核桃、花椒已经挂果,1万多棵白皮松树苗翠绿一片,最高的也有1米多。“这是我的付出,我干了就有希望。”杨叔说。

  2017年农历十一月十一 多云

  请结束对我家的帮扶,改扶别人

  翻开杨叔的日记,点点滴滴,都是感人的回忆:

  金台区委书记来家里慰问,坐在炕上和他一笔一笔算收入账,随行人员还帮他理了发;

  驻宝鸡某部队来村里扶贫,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资助了杨叔大孙子5000元教育经费;

  硖石镇第一盏路灯在车辙村亮了……

  杨叔庆幸自己生活在好时代:“40多年前,我家5口人住十二三平方米的土坯危房……30多年前,扛着70多斤椽子,翻两架山,到县功镇集市只卖了3.5元……现在的精准扶贫,让我这个普通百姓感激涕零!”

  2017年11月初,杨叔掐着指头算了一下,自己家庭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3406元。当年农历十一月十一,路过村委会时,见书记、村主任都在,杨叔就走进去说,家里人口多,得到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扶助很大。“人常说,吃够了要知道摞碗,请结束对我家的帮扶,改扶别人。”

  杨叔主动向村委会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然而,考虑到他家刚过贫困线,村委会没有通过他的申请。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杨叔在日记里写道:“贫困户的扶持待遇,我已享受两年多,多种优惠项目,一项都没落下。我既感激又愧疚,无从报恩,只想有生之年,好好劳动,如遇公益事项,将奉献绵薄之力。”

  从此,在村委会的大院、在村里的水泥路上,常会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在清扫垃圾。

  2018年,车辙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杨叔家参与了光伏发电、中蜂养殖等6个产业项目,年底核算,人均收入7202元。杨叔再次提出脱贫申请,这次村委会通过了,他家从此摘掉了“穷帽子”。

  为庆祝这一天,朱继宏和驻村工作队员把杨叔家盖了近30年的房屋墙壁粉刷一新,村里给他家赠送了沙发、茶几、电视机。朱继宏的妻子特意在网上买了一幅杨叔中意的山水画,挂在卧室墙上,整个房子窗明几净、生机勃勃。

  杨叔难掩激动之情,将这一天写进日记,“如果老天眷恋我,不急于叫我离世,我倒衷心地还想再多活几年……”

  2020年农历五月初九 小雨

  希望子孙能记住历史,律己向上,感恩社会

  杨叔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也见证了车辙村的变迁。

  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杨叔家所在的六川河边的车辙村依山傍水,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的却是穷日子。2012年全村325户,三分之一是贫困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轰轰烈烈展开。金台区住建局包抓车辙村,帮扶干部来到村里,帮助开展移民搬迁工作,对全村环境面貌、产业布局进行规划设计。2015年起,宝鸡市委、市政府组织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开展精准扶贫,朱继宏等14名干部帮扶车辙村54户贫困户。

  村委会建了办公楼、休闲健身广场,村组互通硬化路,主街道装了电灯,山洪治理工程项目开工,河堤上栽了花种了树……杨叔高兴地把车辙村的变化写进了日记里。

  5年扶贫经历,也影响着扶贫干部的人生。“山区家庭,没有劳动力,发展生产十分艰难。但是,杨叔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不畏艰难险阻,带领全家上阵,脱贫致富,是一位坚强的老人。”朱继宏说,“我帮扶了杨叔的物质生活,他‘帮扶’了我的精神世界。”

  和朱继宏一起参与帮扶的其他13名干部,在和贫困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深受感动。他们有的是80后、有的是90后,多数是城里娃。刚驻村时,听不懂方言,和贫困户交流都成问题,几年下来,个个都成长起来了,帮助村民争取项目,发展产业,对扶贫工作充满激情。

  在他们的真情帮扶下,车辙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林木、林下经济,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全村成立蛋鸡养殖、中蜂养殖、黑土猪养殖、山羊养殖等6个合作社,把贫困户全部嵌入产业链。2019年底,车辙村除6户7人五保户外,111户41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

  对于车辙村的扶贫工作,帮扶干部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发展1500亩柴胡产业园和13个蔬菜大棚,巩固全村脱贫成果,小康路上,大家一起走。

  今年,杨叔家的苗木有了效益,小儿子的工资涨了,大孙子考上了大学……燕子在杨叔家明亮的厅堂内筑起了窝,雏燕的叫声悦耳,杨叔全家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忙碌了一天后,夜深人静时,杨叔坐在炕上,又一次专注地写着日记:“希望我的子孙日后偶然见此字迹,能记住历史,律己向上,感恩社会……”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