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用户规模超7亿渗透率首超50%

2021-10-28 15:08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音频用户全景调研白皮书》(2021)发布——

用户规模超7亿渗透率首超50%

  近日,中科网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发布《中国音频用户全景调研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全国32个一至三线城市的样本调查数据,描绘目前我国音频市场的用户规模与市场影响力、用户画像、触媒行为、收听行为与消费形态,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听听FM用户使用与评价等内容,为音频生态发展与广播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研究支持与数据洞察。

  《白皮书》显示,全国音频传媒市场规模持续稳步扩增,用户规模超过7亿,渗透率首超50%,呈现出良好态势。

  广播仍是音频核心

  2016年—2021年上半年,全国音频传媒市场用户规模与渗透率持续稳步扩增,渗透率在2020年首次超过50%,用户达到7.31亿,音频内容影响力持续增强,为音频传媒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广播仍是音频的核心组成部分。《白皮书》显示,2021年,在不同音频门类中,广播节目用户规模达到6.38亿,渗透率达到45.2%,在主要音频门类中牢牢占据榜首位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直播流节目仍然是音频内容的主力军。人们对广播频率的收听兼具集中化与多元化特点,音乐、新闻、交通类频率是用户收听的三大主流类型频率。

  其他音频门类中,商业音频平台的精品节目与有声书并驾齐驱,同时有声书也是商业音频平台流量贡献的主要力量;语音直播近年快速发展,用户规模超过3亿,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用户特点上,音频用户具有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较具营销潜质。《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国音频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为54.5%;用户年龄以25—54岁为主,其中35—44岁的“70后”与“80后”用户占比最高,达到27.6%;用户学历层次相对较高,收入水平以中高收入为主,其中月收入8000元以上用户占比达到41.07%。

  伴随性特质明显

  用户收听设备具有明显的网络化特点,除车载收音机外,位居前列的均以网络收听为主。智能音箱渗透率较高,位居第三;汽车智能硬件也是人们收听的重要终端设备。其中一线城市用户收听终端最为多元,更多使用汽车智能硬件、便携式收音机、PC、PAD、智能音箱收听音频节目。

  用户收听场景较为多元,主要集中在上下班路上、睡前、居家休闲等场景,凸显出音频内容的伴随性特质。一线城市用户更多在运动/健身、吃饭、逛街、聚会等场景收听音频,新一线城市用户更多在睡前收听,三线城市用户收听场景相对偏少。

  《白皮书》显示,用户收听兼具随意性与目的性特点,随意搜索、听精选、听特定节目位居前三,平台的榜单与推荐对用户的收听选择影响较大。一线城市用户更多听语音直播与广播,其他城市线用户收听习惯差异相对不太明显。

  在用户信息获取渠道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主渠道,其中微信高居榜首,用户使用率超过67%,抖音位居其后。今日头条、百度、电视、腾讯视频、知乎、广播等媒体位居第二梯队,也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用户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相对较高,电视与广播分别位居第一与第四。

  有声书潜力巨大

  音频用户对音乐、资讯、有声书、笑话、相声小品等内容较为偏爱,同时各垂类领域内容也获得了用户青睐。一线城市用户对历史人文、旅游、商业财经、教育/培训、游戏等垂类内容明显更为偏爱,垂类内容在一线城市发展空间相对更大,音乐、新闻、交通是用户收听的三大主流类型频率。

  在有声书方面,用户对有声书内容的选择偏好呈现明显的多元化与分散性特点,历史、都市言情、生活、文学等内容位居前列,书目本身的知名度有较大影响。了解见闻、获取知识、休闲娱乐、情感需求是主要收听目的,如听主播说新闻、聆听好声音、学习知识、听主播唱歌/音乐是大家收听语音直播的主要目的。

  《白皮书》显示,用户对内容付费较为认可,一线城市用户付费比例高达83.7%,位居榜首;新一线城市用户付费比例为70.7%。付费金额集中在80元/月以内,接近四成用户付费金额为15元/月以内,内容付费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声书、电影、电视剧位居付费内容前三。音频用户对有声书的付费偏好最高,位居榜首,体现出有声书对音频用户的较强吸引力。目前,有声书是各平台流量与变现的贡献主力,电影、电视剧、音乐、综艺等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各垂类内容仍具有较大付费空间。(记者 张君成)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