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时代传统媒体的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

2021-10-29 14:5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新时代传统媒体的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一场关乎成败的发展博弈,更是一种关乎未来的生死考验。2020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陕西日报的前身是党中央提议创办的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是拥有光荣历史的党报。”2020 年 3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 80 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陕西日报创刊 80 年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陕西日报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如何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始终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闯出一条省级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新路,是摆在陕西日报社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也是一道历史必答题。

  以全媒体视角重新审视,客观把握媒体发展的“变”与“不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理念在革新。陕西日报更为深刻地体会到 :越是面临全媒体时代的大挑战,越要以全媒体视角重新审视,在历史与时代的宏大背景之下,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认识“危”与“机”,客观把握自身发展的“变”与“不变”。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马克思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报刊最适当的使命就是向公众介绍当前的形势、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形成舆论、给共同的意志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靠“枪杆子”和“笔杆子”,“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边区群众报,从一开始就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为己任,阐释党的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都必须高度重视“笔杆子”的重要作用。

  做好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当移动端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当网络空间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也应该成为凝聚共识、服务群众的主渠道、新阵地。

  传统媒体,必须“凤凰涅槃”、以变应变,以自我革新的勇气顺应融合发展大局,有效避免被边缘化、被时代淘汰的危险处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兴,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以及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我们必须守土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 ;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要始终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深入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让党的创新理论“秒入”寻常百姓家,让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目前,陕西日报社拥有5报、2刊、9网和百余个微博、微信账号,新媒体覆盖用户超过 1000 万。从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报名、题写报头、审阅第一份清样的边区群众报,到毛泽东同志再次题写报头的群众日报,再到“办成陕西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的陕西日报,80 载风雨历程告诉我们 :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动续写,要用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客观把握媒体发展的“变”与“不变”。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这是新时代党报义不容辞的庄严使命。

  以“群众”二字传承创新,高质量打造地方新型主流媒体

  全媒体时代,如何续写光荣历史、破解时代命题,方法仍在历史之中。

  1948 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谈及,“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 80 周年作出重要指示:“80 年来,陕西日报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在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望岁月的烟波,倾听历史的足音,便会看到,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性运用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报群众路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 80 周年的重要指示,通篇贯穿“群众”二字,体现着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深刻把握,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在陕西日报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为全省乃至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本质上说,宣传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是党和人民的关系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个好朋友,没脚会走路;七天来一次,来了不停口;说东又道西,肚里样样有;交上这朋友,走在人前头。”曾被群众称为“咱们的报纸”的边区群众报,最大特点就是坚持群众路线,说的都是真话、都是群众的心里话。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主流媒体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始终做群众心中“咱们的报纸”。

  全媒体时代,要高质量打造地方新型主流媒体,尤其需要以“群众”二字传承创新,真正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呼声更好统一起来,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为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在人民群众心中,党报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和公信力,是权威信息发布者和政策解读者。只有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在信息生产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一方面,陕西日报善用“议题设置”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加强选题策划,通过集约化生产、多平台推送、分众化传播,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另一方面,坚持“无采访不新闻”,持之以恒转作风、改文风,把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作为“不二法门”,推出更多沾满泥土芬芳、充满生活气息的高品质新闻报道,让“咱们的报纸”时时有共鸣、月月有新意、岁岁有温暖。

  构建群众离不开的传播渠道。是否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直接决定着主流媒体能不能做好“压舱石”“黏合剂”“风向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推动新闻信息与政务、服务紧密结合,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陕西日报着力推动报纸系统化改版,优化栏目设置和内容供给,更好满足群众需要,让一张“80 后”报纸“旧貌换新颜”;整合优质传播力量,将“掌中陕西”客户端更名为“群众”客户端,陕西传媒网更名为群众新闻网,以“新闻+服务+生活”的先进理念,搭建“群众心声”问政平台,推动全省市县(区)、行业厅局入驻“群众号”,有效提升了党报新闻客户端的关注度、认可度、黏合度。

  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只有全面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今年以来,陕西日报社在全省市县(区)建立陕西日报融媒体中心,打通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互通渠道,全面加强与广大基层的紧密联系 ;建立与基层融媒体中心互派人员挂职锻炼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采编队伍素质;以制度的刚性确保通讯员享有与编辑记者同等权益,极大鼓舞了通讯员队伍共同办好“咱们的报纸”的使命感,真正使之成为一支“主力军”。这一立体化的创新实践,是陕西日报社扎实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高质量打造地方新型主流媒体的一项制度性探索。

  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再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80年来,密切联系群众,也是一代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把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发扬光大,做不负光荣传统、不负时代使命的全媒体群众新闻,陕西日报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过实践检验、得到群众认可的新路。

  以全方位融合引领发展,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媒体深度融合,不是“微创手术”,而是“机体重塑”;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百花竞放”。全媒体时代,理念滞后、机构臃肿、人才短缺、技术落伍等一系列短板问题,是制约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然而,信息化也带来了转型升级、扩大版图的难得机遇。关键是要“解剖麻雀”、自我革命、抢占先机,善于直面当前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拿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解决方案,以全局性系统性变革加快推动融合发展。

  解放思想,下好“先手棋”。“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 ;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 ;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媒体并未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之下败北,只是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在全媒体时代获得更为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17 年以来,陕西日报社把“全面统筹、深度策划、融合传播”作为采编工作总要求,特别是在重要节点、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等新闻报道中,全面贯彻全媒体传播理念,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例如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策划黄河流域全媒体特别报道,不仅实现新媒体产品随走随发,而且重磅推出“大河之上 中国之中”特刊,其中有创刊 80 年来的首个 8 连版长卷。从选题策划、采访活动到版面设计、新媒体执行,均实现了全媒体报道的一次突破。

  深化改革,打通“肠梗阻”。毋庸讳言,“条块分割”“信息割据”“泾渭分明”等深层次矛盾,是众多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绕不开的“肠梗阻”问题。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一定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根本在于改革重构符合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的体制机制。必须实事求是、力破顽疾,不断化解新矛盾、实现新突破,以一体化改革迸发融合发展的澎湃动力。

  以精简机构为首要措施,通过部门融合带动人员融合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从体制色彩浓重的身份管理为主向强化岗位管理转变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多劳多得到优劳优得,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精准化……以“真刀真枪”“真金白银”的制度保障力度,统筹推进传播体系一体化和组织机构一体化,形成责任逐级夯实、压力层层传导、效能逐级推进的治理模式,成为陕西日报社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深度融合的一大亮点。

  人才立社,把握关键点。媒体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从“一支笔走天下”到“十八般武艺显神通”,全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对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能不能培育一支高素质、多元化、跨领域的全媒体采编队伍,是关乎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全媒体时代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成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过硬队伍。

  陕西日报社科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充分发挥全媒体培训“充电宝”作用,注重在全媒体行动中检验队伍、锻炼队伍、提升队伍,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打下了长远而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从 2018 年开始,陕西日报推出由社领导带队、子报刊网共同参与的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领导干部参与“大调研”,编辑记者实战“大练兵”,实现高质量发展“大效果”,从强化媒体内部融合到深化媒体外部融合,全媒体行动成为陕西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品牌。

  技术赋能,做强主阵地。当今世界,媒体智能化已不再是科幻之旅。纵观近代以来媒体发展历史,技术迭代引领格局演变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投入不足、平台各异、水平落后、实力欠缺等技术方面难题,是西部地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目前,陕西日报社正在推动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系统化建设,加快“技术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人员统一”,为深度融合搭建互联互通的共享空间。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做强主阵地,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进一步在各个环节强化技术赋能的紧迫感,努力实现新闻资源统筹调度、业务协调安排、数据资源无障碍流转、技术人员集约化管理等全局性目标。

  实践出真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技术赋能,这四个方面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有效推动现代传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思想是前提,改革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支撑,这一现实选择和实践路径,来自对历史趋势的客观洞察,来自对实际工作的精准调研,来自对系统工作的统筹谋划,来自对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仍是“进行时”。面对愈加紧密的“一张网”,尤须下好治理“一盘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形势,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高层面谋划发展、深化合作,用更创新的融合理念、更长远的融合布局、更多元的融合举措,提升党报发展活力,是事关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是事关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长久之计,也是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的治本之策。

  (作者系陕西日报社社长,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 :武艳珍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