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丛志强:划火柴的人

2021-10-29 16:3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新闻访谈
 
丛志强:划火柴的人
 

  【同期声】我肯定要搞大一点你现在已经是策划大师了【正文】

  他的“融合设计·艺术振兴乡村”课题,连续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携手奔小康行动案例、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评价他找准了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独特发力点。

  他让村民站在乡村建设的舞台中央,探索脱贫摘帽之后的乡村振兴之路。

  【同期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丛志强艺术赋能村民 村民振兴乡村【同期声】宁海县赴定汪村工作人员 葛斐嫣 当时贵州省省委书记打电话给浙江省的省委书记 对我们活动进行了点赞【正文】

  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同期声】今天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正文】

  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之后,记者在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采访了正在当地开展课题实践的丛志强。【同期声】记者 张馨予丛教授 这是你第几次到贵州定汪呢

  【同期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丛志强第二次【同期声】记者:那我们这次来是来干什么呢【同期声】丛志强:就是给村民赋能 就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脱贫之后它的一个巩固 然后并且要探索乡村振兴的这种衔接呀 就是往乡村振兴去转【同期声】记者:你一直在提艺术振兴乡村这套模式 但是在一般人看来 艺术跟乡村是不搭边的 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一套模式【同期声】丛志强:咱的这套模式 艺术赋能村民 村民振兴乡村 所以这里面就把艺术振兴乡村里面 把村民给放到一个中心位置了【同期声】记者:我们的这套模式第一个实践的地方是在哪呢 【同期声】丛志强:第一个实践的地方是在浙江宁波宁海的葛家村 【同期声】记者: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同期声】丛志强:当时是和宁海(县委)的副书记李贵军聊起这套东西来 他一听 哎呀 这套东西挺好 他说我们宁海做乡村 现在就是遇上这个瓶颈 政府也拿出很大的精力和关注度来做乡村 但是老百姓确实是作为旁观者 他的参与太少了 选葛家村目的不是为了做好一个村 是想借助做一个村去探索一个模式 能够在全国更多的村子 它可以推广 它可以借鉴 它要能代表可能成千上万个全国的这样的村子【同期声】记者:进村之后开展怎么样【同期声】丛志强:进村之后开展得很不顺啊

  【正文】

  去年4月4日,丛志强带着3名研究生,来到了被宁海当地人称为“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葛家村。

  给村民讲解怎样用艺术设计改变村庄,丛志强事先花了很多心思。可两次课讲下来,他发现这课是没法继续了。课堂上接电话的、高声聊天的,吵得跟菜场一样。

  更让他郁闷的是,精心准备的课没人听,关于他的流言倒是在村里传开了。【同期声】丛志强:第一个叫骗子 而且是描述得很具体啊 用艺术搞传销的骗子 第二个说是贼 说我们是贼 我们进村要调研 调研就是谁家开着门 然后我们就进去了 所以那时候 村子里面村民互相转告 这几天要注意 村子里面来了几个新人 谁家开着门就进去了 注意防贼【同期声】记者:那怎么过心里这道坎【同期声】丛志强:其实真的是到了一个边缘 我已经和研究生说了 我说明天跟村里 镇里 县里说一下 我们撤退了 不干了 不做了 去其他村子 但是后来冷静下来之后 晚上睡觉的时候 冷静下来之后一想 这不对啊 这一走不是不做葛家村了呀 而是极有可能不做这套模式的探索了 为什么 因为你去其他村子 极有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同样的问题 甚至有可能更严重 所以后来就坚持下来 坚持下来去想办法 【同期声】记者:想了什么办法呢 【同期声】丛志强:就是我们在思考 他到底是不相信艺术 还是不相信我们这个团队 实际做稍微理性的思考的时候 我们在当时下了一个结论 他不是不相信艺术 就在那个时候 他更重要是他不相信我们 【同期声】记者:咱们用了什么方法 后来让他们相信你们了呢 【同期声】丛志强:咱说咱一起做艺术吧 咱一起用艺术来建设自己村子吧 他就会问 做艺术有用吗 赚钱吗 他永远是这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实在的 这反映了他的需求 做乡村振兴一定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赚钱我不敢说 我用几天赚钱了 这很难的啊 但是有用 有用那是做设计的擅长啊 好 那我们就去做有用的东西

  【同期声】可以坐 可以躺的  【正文】

  葛家村文化礼堂前有一大块空地,村民们常聚在这里闲聊,却没有一个坐的地方。丛志强发现,村里山上有的是毛竹、树木,溪边有的是石头、沙子,不用花钱,丛志强在空地上垒了几把竹椅,能坐,也能躺。【同期声】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 葛崇永我身体不好 这样靠也可以靠 对吧【同期声】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 娄丹露椅子很好啊 小孩子可以坐 老人家也可以坐 【正文】

  来了那么多天,丛志强第一次感受到了村民的认同。村民葛万永主动找了丛志强。【同期声】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 葛万永 我本来就是想打造庭院的 就是让他试一下嘛 做好了就留下来 做得不好等你人走了 我就扒掉重做【正文】

  在葛家村,不少村民都曾经是泥瓦匠、木匠或者篾匠等各种手艺人,葛万永就是个泥瓦匠。按照丛志强的设计和指点,他自己动手,几乎没花什么钱。院落打造一完成,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村民。【同期声】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 葛三军我也跑去看了 确实是挺好的 我想我的家里也搞一个

  【同期声】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 葛万永

  你知道来了多少人吗 几百拨 很了不起啊 这点小艺术

  【同期声】丛志强:所以现在我们的这套模式里面 以创造物为抓手塑造人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进村先做有用的东西 就是从那个时候总结下来的 就是用有用的设计建立了和老百姓的信任 【同期声】记者: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老百姓觉得自己行的呢 能呢 他们很厉害的【同期声】丛志强:一定基于老百姓原来会的去开始做 这是他的起点 不管是他的生产技能啊 生活技能啊等等 比如说他假设会做蜡染 那我们从蜡染开始 他假设会做木匠 那我们从木匠开始 因为每个老百姓不一样 有的可能说 哎呀 我也不会做木匠 我也不会做泥瓦匠 我也不会做蜡染 但他一定会找到他的生活的技能 葛家村有一个叫袁小仙 袁小仙因为我们去葛家村的时候是在她家吃饭 她是给我们做饭的 然后去邀请她加入我们团队的时候 她说我不去 因为我什么都不会做 我做不好会丢人的 那我们就换了方式 跟她聊天聊家常 她就讲出来说 我做面食做得很好的 比如说亲戚啊 甚至她说她小儿子吃她做的面食的时候总是表扬她 所以我们提出来说 你能不能用面食帮我们做一个作品 而不是要求她说 你能不能用面食做一个作品 她又不敢做了 是帮我们做 农村确实农民还是朴实的 她愿意帮助人 她说要不然我就试试吧 后来我们就设计了一个 还是和他小儿子一起设计的那个作品 实际设计了一个什么呢 就是用面食 不同颜色的面食 做了一张试卷 就是小孩考试的试卷 我当时印象特别深的是什么呢 做完之后 它不是要在锅上蒸吗 把它蒸熟 她在开锅的那一刻就一个手捂着嘴巴 一个手拎着锅盖 就她掀开的那一刻 她自己啊 哇 我还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 一下子就认识到她自己是有能力的 后来到了第二天中午吃饭 我们还没邀请拉她进我们队伍一起做呢 她自己跟我们讲 我们在她家吃饭吧 她讲 要不我跟着你们去试试 就是很多村民成了什么呢 就是原来是咱拉着他去做 咱一起做吧 后来到了什么呢 是他们做完作品了来找你了 哎 看看我这个作品怎么样 看我做得怎么样 就是他让你去看他自己独立做完的作品 那这个就是已经从这个尝试已经到了一种主导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从质疑到尝试的变化 从尝试到主导的变化 就是主动力 创造力 审美力 乡土文化自信力和服务力 就是他这五个方面的变化都很明显

  【正文】

  2019年8月20日,葛家村举行了建村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展示他们村子的设计作品,其中包括40多处公共区域的打造和200多个文创作品。

  今年9月,葛家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葛家村的旅游收入已超过120万,是2018年的4倍。

  【同期声】记者: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就是把我们葛家村的模式完全复制到定汪了呢【同期声】丛志强:其实我有的时候不太喜欢复制这个词 其实我更愿意是一种启发呀 或者说推广啊 是这样的 因为实际就是内在的方法 逻辑 模式 机制 这个肯定是复制 【同期声】记者:那咱们在葛家村的这套方法拿到了定汪好用吗【同期声】丛志强:好用啊

  【正文】

  浙江宁海和贵州晴隆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县。今年7月,宁海葛家村与晴隆定汪村签订帮扶协议,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把葛家村成熟的艺术振兴乡村经验传授给定汪村。【同期声】这样不牢 这个要上面钉下去 钉的时候要敲一下 【正文】

  8月,葛家村13位村民组团来到相距2000多公里的定汪村,和当地村民一起动手,打造美丽庭院、发展乡村旅游、寻找特色产业。

  【同期声】记者:这次我们在村庄里会发现都是葛家村的村民在带着定汪的人在做 就这个主意是你想出来的吗

  【同期声】丛志强:对 要主动地把更多的权力也好 机会也好 更多的交给老百姓自己 让他慢慢地要走到他能够独立地去做事情 比如说做这样的一个作品 假设是百分之百 那么在可能前期的时候 我们可能占到80% 老百姓可能占到20% 但是咱的目标是等到他的能力不断提升 做一个作品 他占80% 咱占20% 这样的他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强 因为他一定要成为独立的 乡村振兴的这种力量

  【同期声】记者:所以这一次你也是有意识地淡化自己的角色

  【同期声】丛志强:对 实际在这儿在定汪也是在淡化 有好多(村民)想的可能比我还全呢 毕竟一个人的脑子不如那么多人的脑子是吧 假设将来我们再去做一个新的村子 一定带上葛家村也好 定汪村也好 带上这些村子做得好的老百姓一起去做一个新村子 为什么呢 老百姓和老百姓的身份是一样的 他产生了一种竞争 (通)俗地讲 他产生了一种攀比 你葛家村的村民能干好 我定汪的村民 我一样能干好 我甚至干得更好 这是他们的原话 所以这是个特别好的方法

  【正文】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定汪村村民释放出让人惊讶的建设热情,他们先后完成了“葛汪之家”、“未来书院”和“阳谷早”等19个项目的打造。【同期声】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村民 罗光怀把这个家乡建设好了以后 客人一来了 那就赚得多起来了【同期声】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村民 罗井书大脑想事有十倍的进步了 【正文】

  11月13日,定汪村举办了首届融合设计乡村艺术节。现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第一家民宿也顺利开张。对脱贫之后的新生活,定汪村民越发充满信心。

  【同期声】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村民 罗运权每天都有好多客流量来这里参观 能赚钱的商机有了 【同期声】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村民 罗云人人动手建村庄 更好生活在前方

  【同期声】记者:我们现在来看 无论是葛家村也好还是定汪村也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 老百姓发生了变化 他们收获了很多 那你呢 你收获了什么 【同期声】丛志强:老百姓对我们的启发都非常大 比如做了一条路 当时为了走汽车 就留了大概可能四米还是五米 我们一想四米或五米过车没问题了 但是老百姓就来找我们说 说这个四米不够 我说怎么会不够呢 四米大卡车也能过去了 他说不是的 我们这周边山上不都是毛竹吗 我们的这个卡车装了毛竹之后 这个地方拐弯拐不过来的 那个卡车加上毛竹啊 它是很长的 因为这个其实是什么 设计真正和他的生活方式的关系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 因为我还没有看到他拉毛竹的时候 但是他太清楚了 另外如果走到专业里面 实际老百姓就是农村的这种工匠的文化 反过来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设计 因为老百姓做东西就是动手 作为老师 作为教学 作为培养自己的学生来讲 一定要带着他们去把自己的成长 把教学 和真正的社会的服务 解决社会的问题 去密切地结合起来 一定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同期声】记者:现在在一些村我们还会看到一些艺术家在干 老百姓在看 那你有想过怎么才能够避免重新走回这样的老路子上【同期声】丛志强:要去赋能村民 而不要去代替村民 让他去为主做 就不会再走偏道 他是旁观者了 永远把他放在乡村振兴舞台的中央 聚光灯下 他是主角 【同期声】记者:那现在咱们干的这件事火了 你也火了 你知道吗

  【同期声】丛志强:好像有一点点知道 【同期声】记者:那你觉得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同期声】丛志强:我们这个团队其实做的事情 它还是说一种启发 实际我们自己的力量 我们很清楚的 我们只是做了划火柴的人 【同期声】把村民的这种巨大的能量给点起来然后这种能量放出去之后 影响更多的人

  (字幕)

  目前,丛志强的“融合设计·艺术振兴乡村”课题实践已经推广到全国500多个村庄,近50万村民正成为各地乡村不会离开的乡建艺术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