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聚焦生活,铁笔书写时代。11月5日,我市举行第22个中国记者节表彰大会暨党史学习教育踏访红色革命基地活动,全市新闻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22个中国记者节。
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市网络新闻中心承办。会上,市委书记向斌发来《致全市新闻工作者的一封信》,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新闻战线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全力讲好潜江故事、传播潜江声音、展示潜江形象,做到了正面宣传有声势、服务发展有力度、舆论引导有成效。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二届龙虾节、重大项目开工、优化营商环境、防汛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主旋律持续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为我市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局漂亮”、冲刺“全年精彩”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肩负起省委、省政府赋予潜江的使命任务,朝着“百强进位”总体目标聚焦发力。全市新闻工作者纷纷表示,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拼、抢、实”的状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新形象、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活动中,还宣读了《2021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踏访了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等红色革命基地。
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发言
有初心和使命就有诗和远方
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刘琼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能获得这样宝贵的发言机会。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因为记者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向所有领导及关心和支持我们宣传队伍的朋友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9年前,我有幸成为潜江日报社的一员。能够将初心与梦想、热情与努力付诸这张充满着墨香的纸上,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我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又是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和我的同事们,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稿子,乐此不疲地奔走在街头巷尾,城镇乡村。当一天结束时,我们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们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们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
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职业,在笔触下守望道义,在不断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记者又是一个很平常的职业,与其他所有职业一样,做记者的过程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我们用干净的眼睛呈现这世界的美好、困苦、挣扎和黑暗。记者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这一职业考验着我们的良心、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我们看起来毫不起眼,总是一副素面朝天、扎着马尾的样子,穿运动服牛仔裤是我们的本色。脚上那双舒适的鞋子,是为了让我们在每一次采访时,都能够跑在所有人的前面,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因为有时候,我们,是你们的眼睛。
记得那是一年夏天,由于每天在太阳下暴晒采访,我脸部的皮肤出现严重过敏,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戴着口罩、强忍着脸上的灼热和刺痛奔走在全市各个角落进行采访,直到秋天皮肤才完全康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将两个小孩留在老家,毅然加入“疫”战宣传队伍中,用笔、用镜头永远定格了这记忆中的潜江旋律。
今年龙虾节期间,为了做好每一篇重头稿件,我和我的同事们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
但是,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记者就是青春无悔,乐此不疲,记者就是激荡的生命,沸腾的热血,是我们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业!
……
9年的时间仅仅是我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但我的一生就是由这一个个一小部分组成的。在这9年的时间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在同事们的镜头和笔下,记录了一个个小村庄从过去落后贫瘠到现在摆脱贫困奔小康的过程;采访了扎根农村、深入基层倾力为村民办实事的驻村干部们;见证了凌晨四点钟环卫工人为潜江变得更美丽而辛勤忙碌的身影;亲历了全市上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我有幸见证了潜江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
作为一名记者,一定是裤脚沾满泥泞、内心充满温暖和正能量并且不断向前奔跑的人。我希望,我能带着大家去看见潜江的变迁,去看见不同的冷暖,去看见细微处显现的正能量,去看见平凡静默中蕴藏的强大力量!
因为热爱,我会永远在路上!
谢谢大家!
用更温暖的声音,做一个追光者
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徐莉芬
都说,万事开头难。在接到要完成这篇发言稿的任务时,境况正应了李诚儒老师的那句:“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因为今天在座的大咖实在是太多了,未免有些班门弄斧。思来想去,用最自然的状态跟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打声招呼吧:了解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纾解群众困难,打造高效服务,《12345现在督办》,我们和您在一起。每周一至周五早间8:00——8:30,锁定FM100潜江之声,我是莉芬,用声音为您维权。播报完了这段植入,自我感觉了无痕迹。
《12345现在督办》是一档监督类的民生服务节目,涉及到的新闻线索95%以上都是投诉类,处理这些群众心里的“着急事”,部门认为的“麻烦事”,常常让人有种“白头搔更短”的无措,和“剪不断、理还乱”的 无奈。处理的投诉满意了,那是“却看群众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皆大欢喜;处理的投诉不满意了,又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埋怨声声。如何去平衡、调整状态,做一个清醒客观的观察者、一个鞭挞丑恶的监督者、一个捍卫公平的守护者,是每天工作中都在思考的命题。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读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的15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字的精粹,适用于治国理政,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记者工作。在最近的一次采访当中,我对这15个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0月25日,我们接到积玉口镇王女士的热线,反映在潜江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今年4月份提交的申请,一直到投诉当日,因为系统显示重复缴费,审核通过不了。每次去社保局,相关的工作人员都称,他们办理不了,需要省里的工程师来解决系统问题,所以迟迟没有结果。往返于积玉口和潜江6趟的王女士,在电话中情绪非常激动。接到热线,虽然我们急群众之所急,想在第一时间解群众之困,但处理投诉类事件,决不能偏听偏信,既要做到对事实的准确陈述,又要确保对观点的理性表达。我开始厘清事情的脉络,诸多的疑问亟待验证。带着这些问题,我找到了社保局核定科的工作人员,他解释说:潜江社保数据于5到7月接入湖北省集中信息系统,在此期间,所有的社保业务暂停办理。该系统上新后,因为数据信息的庞大量,新系统也是处于边运行、边优化的过程,直至9月份王女士再次找到社保局时,才发现新系统上显示:重复缴费。一个参保人员,不可能同时出现机关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两条线的缴费记录,而王女士是新老机保转换身份时,由老机保转企业养老保险留存的问题,需要做清退一条线的处理,要不审核一直通过不了。而社保办事窗口对该软件只有使用权,没有维护权,所有的权限都在省里,他们已经9月份把相关的情况告知省里的工程师。经过调查,事实比对基本吻合,我继续发问:“7月份上新之后的运行阶段,为什么没有及时对已上报的材料进行处理,如果不是投诉人自己来询问,是不是提交的材料一直就会被尘封搁置?”“把问题交给省里的工程师,就能不闻不问了吗”?“事情没有回复前,为什么不能主动与投诉人联系,怎能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群众上门咨询,标准答复模式,回去等着吧,有信我自然会告诉你”。面对追问,社保局工作人员表示立整立改。随后我们也是督办社保部门和省信息中心对接此事,经过特事特办的流程,从我们25号接到投诉,期间工程师对系统进行优化后,28号王女士的退休审核和待遇计算已经通过系统认证,11月份就可以顺利拿到补发及当月的退休工资了。虽然这是一件解决圆满的投诉,但留下的思考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啦!
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平凡而又琐碎。最后把《奇葩说》里的辩手熊浩说过的这句话,和大家共勉: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然后一起发光。我想于记者而言,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每一档节目,都是循着光的印记,照亮我们的初心,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愿我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做一名热爱新闻事业的人
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王富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正是有了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才使我一路走到了今天。在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向各位,新闻界的老前辈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祝福和感谢!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做一名热爱新闻事业的人
回顾我在潜江网络新闻中心工作几年时间,我见证了中心的发展与变化,现在中心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县市级网络媒体。身为一名网络新闻记者,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网民的好评,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实为不易。不管是日常报道,还是大的宣传战役,无不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和汗水。我个人也得到了成长,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适应全媒体能力。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短的几年时间,我从刚来时的新闻小白到如今成为多面手,用纸和笔、用镜头记录发展中的潜江,用媒体新技术传播更多律动的潜江。为了完成《鸟瞰潜江》系列专题片,我和同事一道,冒酷暑、战高温,用整整一个夏季,向全市人民展示了潜江城市发展的新变化,该片在社会和网络上引起了积极反响。
二、做新闻有心人,善于挖掘新闻故事。一次闲聊中,我得知国宝级中华秋沙鸭出现在兴隆水利枢纽水域附近,一般这种鸭子出现两三只就会引起关注,而这一次发现了一群,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正准备采访时,我又了解到,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跟随着秋沙鸭的脚步追踪千里来到潜江,这更让我兴奋不已,秋沙鸭的出现,表明了兴隆水利的生态环境以及水质的优良。当即,我前往采访,形成稿件并配合照片在本网刊发,这篇稿子获得了湖北网络好新闻奖。
三、热爱新闻事业,构筑精神价值高地。做一名热爱新闻事业的人,我常常被采访对象感动。有一位老人叫杨邦银,他因中风半身瘫痪,年过古稀的他用8年时间与病魔抗争,创作了一部20万字的小说。这位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深深打动着我。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网民们认可的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风霜雨雪经历过,对于从事新闻事业,我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虽然不会春暖花开,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坚定地追寻我的记者梦,按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要求,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为潜江"百强进位"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一直坚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峦背后的山峦,总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让我为之匍匐,为之欣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闻理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刘琼艳 图/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