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没有硝烟的战场

2021-11-17 09:44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徐泽宇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向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提问。

  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期间,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一名武警战士正在天安门广场上警戒执勤,几名外国记者围拢在他身边,掏出“长枪短炮”疯狂拍照。

  我在外国媒体上看到过太多这样充满恶意的照片,中国军人和警察的形象成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文章的注脚。想到这里,我停下脚步,对着那些“围攻”武警战士的外媒记者按下了快门。

  我将这一幕发布在了我自己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我要让全世界的网友看一看,那些套在涉华报道上的“灰黑滤镜”到底是从哪来的。

  我拍摄的这张照片被国内外的媒体大量转发,仅在我自己的账号上就被浏览了100多万次。

  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媒体的记者却对我表达了强烈不满。其中一名外媒记者跟我辩论了整整一下午,指责我在“恶意”误导舆论。

  为什么他们戴着有色眼镜来歪曲报道就能以自诩的新闻自由来开脱?为什么我只是真实客观反映了他们的拍照过程就被扣上了“误导舆论”的帽子?我向这位西方记者提出了这个严肃的问题。由此,我也产生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感悟:国际新闻舆论场同样是一个战场。

  观察中国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但是对于刻意的断章取义,我们必须要坚决回击。在这个战场上,我也是一名战士,笔下的文字、手中的镜头就是我的武器。我们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打碎“灰黑滤镜”。

  还记得那是在武汉疫情“封城”期间,我看到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外国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当时一些外媒纷纷批评中国关闭离汉通道的举措,说武汉疫情控制不住了、老百姓的生活过不下去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武汉前方报道的80个日夜里,我用13集英文Vlog记录下一线医生、送菜小哥、志愿队员、市政工人。这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人,很少出现在外媒的报道里,但是他们成了我镜头中的主角,也成了很多海外观众眼中的英雄。

  随着我拍摄的视频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一家西方国家主要媒体向我发出了采访邀请。我在武汉先后3次接受了他们的全球直播连线采访,向全世界的观众讲述了我眼中的那个在灾难面前依然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城市,向他们讲述了我亲眼看到的事实和真相。

  记得在其中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看到武汉恐慌的程度降低了吗?”

  我当时实事求是地回答他说:“我来到武汉后,最戏剧性的事情就是,我在这里没看到什么戏剧性的场面。武汉人可比我这个外来客淡定多了。”随后,我继续讲述我在武汉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许这并不是他们“满意”的答案,那个采访匆匆收场。

  在去年疫情暴发期间,有6万多名本地医务工作者坚守在武汉,4.2万多名外地医疗队员驰援湖北。抗疫是他们的战场,但经历了这次采访之后我也看到,这里同样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要澄清真相。

  将武汉保卫者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希望传递给整个世界。我相信,在现场,在距离真相最近的地方,展示中国社会的真实切面,讲述中国人民的精彩故事,外国民众就不会觉得中国离他们有那么遥远,那些抹黑中国的言论便难有立身之地。

  党的同龄人、“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是我的新华社老前辈。她也是一名从事国际传播的新闻工作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她也刚好100周岁。薪火相传,如今讲述中国故事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手中。

  90年前,新华社在革命战争的硝烟中浴火而生,一代代新闻工作者为了夺取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而我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也更加认清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声音,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华通讯社 徐泽宇)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1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