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广电短视频未来有八个创新方向

2021-11-30 14:23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垂直化发展将越来越成为短视频的发展趋势。资料图片

  日前,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媒体融合加速,以“视频基因+创新表达”拥抱年轻态成为传统视频媒体平台新的发展趋势,广电从多场景、多渠道融入短视频泛在化发展时代。在追求报道、作品“出圈”的基础上,广电媒体致力于打造IP化主持人、记者,以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实现“破圈”发展。

  在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大会“融合场景下的短视频创新与进化”论坛上,对于主流媒体短视频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给出了8个创新方向:一是从流量红利开发到主流价值红利开发,二是短视频+长视频,三是短视频+新闻,四是短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节目,五是短视频+政务和信息服务,六是短视频+专业化内容生产,七是短视频+垂直聚合构建新商业模式,八是自有移动APP+MCN+各大头部/腰部平台。

  而针对媒体融合场景下短视频行业创新与价值挖掘、短视频营销变现等话题,来自广电媒体、短视频平台和MCN机构的行业人士也提出了自家的探索与对策。

  垂直内容+传播

  扩大矩阵传播影响

  当前,众多媒体纷纷打造自身的矩阵传播体系,以此加强品牌影响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看看新闻首席运营官宋菁菁介绍,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已经开通138个媒体号,其中很多账号做垂直内容,亲身参与的记者、编辑、摄像、主持人等来自多个岗位。宋菁菁解释:“通过这样的视频创作,真正提升了全员与互联网对话的内容,采制岗也好,编播岗也好,甚至是经营岗和后勤岗,他们更加理解工作环节中对方的意图。”宋菁菁说:“每位从业者在熟悉了语态以后,也把自己背后的资源带进中心业务。从点块的生产到线性的传播,形成一个扩张的圈,螺旋式地把越来越多的资源融进来。”

  “在融媒体时代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心主任严葳坦言,互联网时代更需要专业和优质内容,互联网使优质的内容更加高效的传播,互联网也让传统媒体更具有挑战和压力。在转型过程中,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也面临着媒体号变现难、制作效率偏低、广告营销手段和策略不足的问题。

  针对面临的问题,严葳介绍了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打造垂类内容的网络账号矩阵,构建媒体MCN;充分发挥首都主流地面频道的网络传播优势;不断寻求网络账号矩阵的商业价值;全力打造“北京时间”垂类内容频道。

  严葳透露,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将开发多款产品,发挥大小屏的互动优势,围绕法治、科技、教育和健康这些核心资源,不断拓展,进行融合传播的尝试。“我们希望可以开放办频道、开放办平台,把媒体矩阵和MCN这步棋下好。”

  目前,央视频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广告单一样态,以全案式主题策划+内容共创+营销推广,将广告内容化,实现内容赋能,来进行一系列移动直播、慢直播、短视频。面向市场,央视频策划运营了一系列商业化的垂直频道,如汽车频道、美食频道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商务合作部总监梁自强透露,接下来,央视频计划上线健康频道、文旅频道等一系列垂直频道,进行专业化运营。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红也对垂直化这一关键词深有体会。她认为,新闻产品是由产品变成了服务,目前,有形的产品正在向无形的服务转型,这个服务正在变得更加垂直化。内容力、社交力、场景力、互动力都是需要媒体着重打造的内容,都会为媒体实现更好的商业变现提供帮助。

  内容策划+商业

  发挥本地优势资源

  多样的媒体融合措施和经验方法,最终都要力争商业变现。究竟如何赚钱?这是很多媒体关心的问题。

  前几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根据一次采集、多元分发的规划构建了传播矩阵。在这样的结构当中,各个互联网平台是单向的传播渠道,内容制作或者内容孵化完成后,通过自有平台加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流量转化,得到一定的营收变现。“但这样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一是来自于第三方的不可控风险,二是平台自身的起伏。”宋菁菁说道。因此,在近两年构建商业模式时,上海广播电视台从单纯的平台版权销售、流量变现向全域整合进行转移,尽量增加主平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媒体赚钱以后会出现新问题,那就是规模量化怎么做?”面对这个问题, 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四川观察》总编辑岳学渊认为,要往公司化方向发展,这也是必然路径。他表示,盈利方式分两部分,第一是广告投放,第二是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涉及话题运营、内容选品、内容搭建、活动策划、活动运营等多方面内容。

  一直走技术路线的触电新闻,57%的收益源于技术服务。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总监、广东触电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晖坦言,未来是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的商业逻辑。

  王晓红认为,“平台+个人”发展是未来实现创收的有效路径。“我一直认为媒体不缺创意和能力,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在分配机制上。”韩晖认为,广电媒体应该要从“公司+员工”的生产关系向“平台+个人”的生产关系转化。无忧传媒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彬艺同样表示,拓展新的营收业务,需要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媒体纷纷尝试直播带货,陈晓峰表示,直播带货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机制,最好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优势,并且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内容效益双丰收。

  新意互动高级副总裁陈晓峰表示,地方广电媒体有新闻采编的优势、专业的优势和社会资源集成的优势,和短视频平台联合招商,聚焦于本地的特色、本地的文化,努力挖掘有潜力的本地内容IP,市场机会和空间是非常大的。王晓红也表示,依托地方文化情感这个纽带,可以更好发挥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见习记者 齐雅文)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4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