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像“反诈警官老陈”那样“出圈”

2022-01-19 10:23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政法类政务新媒体

像“反诈警官老陈”那样“出圈”

  “您好,我是反诈主播,请问您是什么主播?”这是“反诈警官老陈”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中与主播“连麦PK”的开场白。随着这句开场白的迅速“出圈”,“反诈警官老陈”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网友关注,一时间,“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成为众多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反诈警官老陈”的直播和一系列组合措施带动下,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量快速增长,跻身多个应用商店的下载榜单前列。

  近年来,像“反诈警官老陈”这样的政法类政务新媒体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频频“出圈”,引爆舆论场。这些优秀的政务新媒体有创新、接地气、有人气,日渐成为舆论宣传和政务公开的重要形式。1月14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网主办的专业舆情刊物《网络舆情》推出的“读者云客厅”开启第二季第一期活动。通过“新时代政法舆论引导力建设”这一话题,线上专家与网友交流分享,共同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讲好法治故事、做好政法“破圈”传播。

  创新传播形式解锁生动表达

  从“两微一端”到实时分享,从音频平台到短视频领域,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一直在路上。自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直播成为不少行业转型的关键,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平台上的政务直播呈百花齐放之势。

  2018年3月,随着首个抖音政务号“中国长安网”的开通,政务短视频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和探索阶段。从中央部委到县级政府均采用了政务短视频的表达新方式,各级政务抖音号的开通数量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分布。

  目前,短视频、政务直播已成为各级政务机构在新媒体建设上的“新战场”,除了发布政务信息这一“基本功”外,还具备普法、舆论宣传、记录日常等多重传播价值。

  政务机构在短视频平台上如何发挥好宣传引导作用?严肃内容怎样以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法治传播的总体效能?这些都是当前政法类政务新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此,《网络舆情》副总编辑、人民在线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咨询部主任刘聪认为,政务机构应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借助短视频推进主题普法与以案普法。2021年,政务机构选取“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一主题,通过政法类政务新媒体矩阵开展多场现场直播,如中国长安网直播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第一案、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播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题的检查开放日活动等,推进司法与民互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案要案及“小而精”案件的庭审直播展现庭审细节,如对备受网友关注的“山东于欢案”进行全程直播,实现司法透明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

  过去提起法律法规,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条条晦涩难懂的法条。显然,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一板一眼”式法治宣传已难以适应当下的传播要求。许多政法类政务新媒体开始创新法治传播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创意表达打开了法治传播的新世界。

  针对“严肃政法如何融合娱乐‘调性’”的问题,刘聪分享了政务短视频“教科书”——四平警事“寓教于乐”式普法短剧的成功经验。她介绍,四平警事不仅充分借助融媒体发展的东风,在普法“三人组”背后加入了专业团队,通过整体运营,保证了视频的产出质量和传播效率,还采用“权威身份+民间视角”的剧情设计,以及推陈出新的叙事手法,实现政法宣传与舆论引导的有效结合。

  人民在线政务舆情部政法组组长、主任舆情分析师周林林也提到,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同样需要形式及内容的创新。她说:“可以通过图文、短视频、影视作品、直播、VR、航拍等形式,如‘反诈宣传’直播、《民警李建国》等影视作品,以此实现中国法治故事的生动表达,提升我国在国际法治领域的软实力。”

  透过个体视角传递法治温度

  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做好法治传播,政法类政务新媒体不仅要形式吸引人,更要内容打动人。因此,政务机构除了创作形式新颖的创意短视频外,也应发布记录日常工作、展现法治温暖的小故事,以真实、全面、动人的内容引起网民群体共鸣并自发传播。

  周林林指出,国际法治传播要坚持官方和非官方“两条腿走路”的形式,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格局。尤其在非官方传播中,议题选择更要以小见大,以小切口彰显大主题,以小人物的故事体现依法治国的时代大局,实现意识形态软性输出。比如,全部家当只有一枚国徽、一套行囊、一件卷宗、一匹骏马的内蒙古锡林郭勒“马背法官”,常年骑马在草原上奔波,上门为牧民们定分止争、答疑释法,推进巡回审判工作。这个“马背法官”的故事,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体现得淋漓尽致。

  柔性化叙事凸显法治温度,将法治传播融于润物无声中。周林林讲述了一个“法官抱着当事人孩子调解离婚”的暖心故事,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张志启法官调解一起离婚案件时,见夫妻双方情绪激动,当庭抱起了不到3岁的孩子,边安抚孩子情绪边调解,直到调解结束。这个充满司法温情的故事,在短时间内实现广泛“出圈”传播,将法治的温度无声地传播到网友心中。另外,还有“四川绵阳一交警背行动不便老人过马路,所有车辆不约而同停下让行”“浙江绍兴一民警为60余名隔离的小朋友讲睡前故事”等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在国内短视频平台上成为“爆款”,获得网友纷纷点赞。

  对于短视频的内容呈现,刘聪提出建议:“应注意把握当前互联网的舆论变化,体现政法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新媒体时代已不再适合演‘苦情戏’,除了宣传先进工作事迹,也要加强对政法队伍职业权益保障的表达,适时展现‘顾大家也尽量不忘小家’的公共形象。”

  关注舆情反馈提升网友参与感

  “在网络舆情中,受众主要是网民群体,网民观点倾向性分布,是受众反馈分析的首要任务。”《网络舆情》编辑、人民在线舆情分析师刘佳欣在分析法治传播的受众反馈时说道。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法治传播过程中,吸引更多网友参与其中,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是政法类政务新媒体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与式传播能够迅速汇集群体情感认同。”刘聪表示,“政务直播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沉浸感和在场感,通过直播间这一公共舆论场,可以凝聚起强大的群体情感认同,进而提升政法舆论引导力。”她解释道,“反诈警官老陈”就成功树立了政务直播“参与式传播”的新典范。

  “反诈警官老陈”通过“连麦主播”的方式,差异化地让不同领域的主播学习防范知识,不仅带动了参与式文化传播,还带动了人际传播与跨平台传播。老陈生动有趣的反诈宣传直播不仅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还激发了网友学习反诈知识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主播加入到反诈宣传队伍中,反诈知识宣传出现“人传人”现象,普法宣传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渗透度不断提升。

  周林林提到,网友的舆论参与也增强了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说服力。美国社交问答平台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有多安全?”众多外国网友在下方评论“深夜敢独自出门”“没有恐怖袭击和战乱”“没有枪支泛滥”等等。通过这些网友积极地参与和广泛地转发传播,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实现了良好效果。

  此外,刘聪提醒:“警惕新媒体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触发民意反弹。从目前的舆情反馈来看,一些政务机构的短视频及政务直播中存在着重数量轻运营的情况,甚至有沦为‘僵尸账号’的现象,这样不仅无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反而会加重基层负担,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记者 米瑷琪)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3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