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理性胜负观,映照自信心态

2022-02-16 11:05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谷爱凌贴心安慰痛哭的法国选手;17岁的苏翊鸣实现儿时梦想与偶像同台领奖;西班牙天才运动员蒂博·马格宁收到中国网友为她创作的漫画;花样滑冰赛场下王诗玥、柳鑫宇为其他国家选手加油鼓劲,还买纪念品送给他们……中国新闻网推出的《冬奥中的中国人告诉你,什么叫“更团结”》策划,用漫画展现的7个场景,让大家觉得很暖心。

  这些场景中,并没有牵动人心的激烈比拼,没有闪耀的金牌,却引发了大家真诚的转发和点赞。

  笔者发现,北京冬奥会报道中媒体更多地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作为核心内容,超越比赛结果,表达了比赛之外的更多含义,体现了东道主所倡导的冬奥会理念,展示了自信中国的大国风范。

  本届冬奥赛场,体现友谊的场景令人格外感动。

  冰壶混双循环赛第八轮,中国组合凌智/范苏圆5∶7不敌美国组合佩辛格/普利斯,但比赛结束后,中国队两名选手将两个装有冰墩墩徽章的盒子赠予对手,这个举动让美国队员十分感动,在推特晒图,并回赠了中国队礼物。

  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比赛开赛前,中国选手阿合娜尔·阿达克向同组的德国老将佩希施泰因表达敬意,后者49岁,是世界上首位参加过8届冬奥会的女选手。这些无关成绩的瞬间,被许多媒体捕捉到,记录下来,传播出去,成为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又一个温暖的记忆。

  在今年的报道中,大家也欣喜地看到了这样的标题:《赛季最佳!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羽生结弦4A被国际滑联认定!落冰失败,但他创造了历史》。金博洋和羽生结弦并没有站上奥运领奖台,媒体和网友则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赞美,肯定他们向自己挑战、向更高目标挑战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的立场,更接近体育精神的本质。

  这一届冬奥的报道,体验式报道、Vlog、记者手记等形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一点却更趋同,记者笔下的受访人,不再只有金牌获得者,而是更多地关注台下运动员的付出以及冰雪运动的发展。

  在新华社记者的手记《他拿到一把“烂牌”,却对命运打出“王炸”》里,讲述了墨西哥花滑男单选手多诺万·卡里略的故事,他在家乡训练没有标准冰场,需要兼职、募捐来凑齐参赛费用。这一次参加北京冬奥会,他最终排名第22位,但他还想继续参加下一届冬奥会,他希望能够打破墨西哥人对男子花滑选手的成见,让墨西哥也拥有一块标准冰场。记者在文中丝毫不吝啬表达对这位运动员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美:“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恨不得拉住每一个认识的人,给他们讲一讲卡里略的故事,说一说他如何用手中的一把烂牌,对命运打出‘王炸’,并最终来到冬奥会赛场,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媒体对待比赛的理性的胜负观,也影响着公众的情绪,让奥运健儿们卸下期待过高而产生的压力,轻松上场、展现自我、享受比赛。从去年东京奥运会观众喊话“做好防护 平安归来”,到今年北京冬奥会媒体不只关注领奖台上的光鲜,我们看到,媒体对待体育比赛有了越来越理性的态度,而这背后,是越来越自信的中国给予的大气与从容。(隋明照)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7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