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网络平台治理谐音字、变体字是件好事

2022-07-19 09:29 | 来源: 东方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7月13日,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称,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文明健康的社区生态秩序,站方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据北京青年报7月13日)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然而一直以来,网络平台却成为了不规范汉字使用的重灾区,谐音字、变体字、生造词随处可见。长期以来,有些博主、营销号或短视频up主为了躲避平台监控,在内容上大量使用谐音、变体字等发布不良信息,比如把“钱”说成“米”“马内”,有的直接用拼音。就有网友评论说,“如果以后小孩说我要买个新书包100米,我会崩溃”。可见,频繁使用谐音字、变体字不但混淆视听、扰乱了平台生态,也与汉字使用规范南辕北辙。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同样需要使用规范汉字。网络作为新媒体,应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使用规范汉字,而不能搞特殊。这既是法律的规定,同时也是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推行和使用规范汉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网络平台不能错字连篇,误导公众,变成规范汉字使用的盲区。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也需要“咬文嚼字”。自觉遵守汉字使用规范,抵制拙劣字体、错误字形等不规范汉字表达行为,不但有利于汉字的规范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有利于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网络上少一些网络“黑话”和不当过激言论。所以微博等多家网络平台宣布使用规范汉字,向错别字、不规范汉字说不,这是一个好现象。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现在,微博平台已率先对谐音字、变体字传播不良信息进行治理,希望一些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也积极加入,参与到这场净化网络的清朗行动中来。还网友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也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网络引导。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