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河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桑献凯等: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党报时评影响力

2022-08-05 16:33 | 来源: 新闻战线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一篇高质量的评论,不仅要话题找得准,还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说服有力。围绕中央和地方党委中心工作设置议题,围绕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设置议题,围绕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设置议题,有话好好说,让人爱听爱看,才能切实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党报时评影响力

——河北日报时评栏目《纵横谈》的实践与思考

(桑献凯 李恕佳)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高度重视评论工作,是河北日报的传统。近年来,河北日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评论放在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的突出位置,坚持守正创新,力求以有思想、有品质、有力量的评论作品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纵横谈》是河北日报的重点时评专栏,刊发了大量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引导有力的作品,成为河北日报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创办多年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牢记党报评论的初心,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时评特点在“时”,重点在“评”。关注什么、怎么说、如何说好是党报时评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将之归纳为“三个三”。

  说什么:以“三个围绕”进行议题设置

  关注就是态度,关注体现立场。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党报评论选择“说什么”(即选择评论题材),不仅体现着态度和立场,也是掌握话语主动权的关键。我们坚持的标尺是——始终围绕中央和省委最关注的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来选择话题、设置议题。如此,党报评论才能把准时代脉搏,承担起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的任务。

  围绕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设置议题

  党报评论该说什么?其重要内容,就是宣传贯彻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助推当前中心工作。这既是党报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的需要。近年来,在对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精准把握的基础上,《纵横谈》将评论的焦点瞄准持续深入反“四风”、脱贫攻坚、简政放权等问题。《精准扶贫岂能变成“精准扶亲”》批评了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中的漏洞,提出要加强执纪监督,对任何“精准扶亲”行为都必须精准打击;《电视问政要有“自己的威力”》通过湖北仙桃直播的一场全媒体问政活动,探讨了电视问政这一舆论监督手段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2020年,我们策划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和“持续深化纠正‘四风’系列谈”两组系列评论共8篇,从一段时间内的典型事例入手,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批判,收到了很好的引导效果。这些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中央关注、基层关心、群众反映集中,《纵横谈》所发表的评论作品也体现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围绕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设置议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伴生了一些矛盾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公共利益,有的涉及思想认识的模糊地带,对此,党报评论必须直言。关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和社会现象,用准确深入的分析直击社会痛点并坚守核心价值观的正道,是党报评论的责任。针对滴滴顺风车恶性事件频发引发的社会焦虑,《滴滴顺风车下线不是终点》指出,如何让细致、严密的内外部监管尽快“上线”,是相关各方必须回答好的重大问题;针对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恶搞红色经典的现象,《为什么不能容忍恶搞〈黄河大合唱〉》旗帜鲜明地指出,恶搞绝非“艺术创新”,而是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消解。这些评论,回应社会质疑,拨开思想迷雾,弘扬主流价值,起到了守正祛邪的作用。

  围绕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设置议题

  抓住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促进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解决,是党报评论的重要内容。《“加长版”三伏天呼唤“升级版”公共服务》《风雪低温是一道现实考题》关注夏季高温及冬季风雪低温天气下,如何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保证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姓钱”》关注了“二孩时代”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这一民生问题;《网络时代更应关注非网民》,为那些教育程度不高或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边缘群体”发声。这些作品,说出了群众心里想说的话,用充满温度的评论体现了党报的责任感。

  怎么说:处理好“三对关系”

  评论是一种说理的文体。“说什么”体现媒体的立场和价值观,但怎么说得让人信服,却考验着作者和编辑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我们以处理好“三对关系”作为具体的操作原则。

  快与深的关系

  时评专栏,必须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快速反应。再深刻的观点,如果时过境迁、错过引导舆论的最佳时机,便难以产生好的效果。但仅有快是不够的,要在舆论场中快速取得主动权,还必须在充分了解事实、保证“由头”真实性的前提下,快中求深,提高评论的思想含量,发出理性、公允的党报声音。

  2020年8月,石家庄突发强降雨。暴雨袭城属于突发事件,应对不当容易导致市区积水、交通瘫痪甚至人员伤亡。《纵横谈》迅速行动,刊发评论《用“最充分的准备”撑起“安全之伞”》,针对城市建设和风险应对上的一些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呼吁政府各个部门将防灾减灾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用更加及时的预警、更加扎实的措施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文章反应迅速、引导有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权威声音,收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之效。

  小与大的关系

  在时评写作、编辑过程中,我们坚持将新闻事件放入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去考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切口体现高站位,力戒概念化的泛泛而谈和就个案而谈个案的局限。《“抄袭的整改方案”应该怎么整改》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人民医院提交的一份抄袭的整改方案着眼,批评了一些地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消极现象,提出要重视“抄袭的整改方案”背后的真问题。《一次始于美好却尴尬收场的募捐活动》从广西百色田阳高中涉嫌向教职工强制募捐事件入手,由此谈及用行政命令方式强制募捐的现象,进而指出,募捐应该用道德的方式去成就道德。论述由小及大、由个别到一般,层层递进、启人深思,体现了个案与现象的结合、微观与宏观的结合、小与大的统一。

  近与远的关系

  省级党报的评论,关注本省的新闻是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需要,也是增强影响力的方式之一。如何处理好本地与全国性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打通两者之间的空间通道,在评论全国性新闻事件的时候,注重与本地实际的联系;同时,将本省新闻事件放在全国背景下,建立二者之间更纵深的关系。《向“抖”起来的正定学什么》评论的是正定县与抖音公司的合作,关注的是城市如何拥抱互联网打造城市IP;《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儿童节前后的话题》关注内丘县北岭中心小学以留守儿童为主角拍摄微电影一事,提出关心、爱护全国农村697万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这些评论所论述的,既是本地受众关注的话题,也是全国范围内的共性问题;既体现地域的贴近性,也体现话题的广泛性。

  说得好:树立“三个意识”

  舆论场越是众声喧哗,党报评论越是要牢牢掌握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不是说因为党报的身份就自动拥有的,而是看你的评论质量高不高、话能不能说到人们的心里去。一篇高质量的评论,一定是话题精准、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说服有力。有话要好好说,有话还要说好、让人爱听爱看,以切实起到舆论引导作用。而话能不能说好,要看说话的人心中是否有“三个意识”。

  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以及话语权和主动权从哪里来?最根本的,就是有没有问题意识。评论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切中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着评论的“楷体字”会不会被看见、评论所发出的声音能不能被听见。有问题意识,才能提出问题、主动设置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主动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善于提出问题,在认识问题、研究问题、推动问题解决方面提供正确的主张,党报评论才能站稳舆论阵地、赢得读者。针对医疗“微腐败”、统计数据造假、扶贫资金“睡大觉”等现实问题,《纵横谈》从工作实际需求和群众利益出发,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围着问题论,不回避问题、不夸大问题、不掩饰问题,在深入分析中,为读者提供客观看待问题的方法,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建设性意识

  评论的力量固然在于指出问题,但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应该是为解决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向和路径,更好地引导社会预期,进而凝聚共识、扩大共识。《贫困县的“富广场”折射出了什么》批评了湖南汝城县举巨债修建大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出纠正扭曲的政绩观、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的建议;《“2斤多吃喝白条”警示了什么》聚焦重庆市大同镇政府的吃喝白条,敲响了“‘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的警钟。

  即便是正面的新闻,也并非一味地褒奖,而是从中总结可以借鉴的意义。《巩固脱贫成果要“未贫先防”》,提出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既要抓脱贫、又要抓防贫的建议。褒奖时不粉饰、批评时不尖刻,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样的评论才更具建设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局。

  

  效果意识

  时代在变、读者在变、舆论生态在变,如果我们的评论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自然会被读者和时代所淘汰,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存在。不断提高评论的影响力,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传播规律,以理性客观的论证说服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发读者、以生动亲切的语言拉近读者,才能提高观点的抵达率,进而有效影响舆论、有力引导舆论。

  (作者桑献凯系河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恕佳系河北日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4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