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最美公路

2022-11-01 15:2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中国最美公路

参评项目

重大主题报道 (期刊)

体裁

系列报道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李栓科、王杰、范晓、陈旭、胡泊、刘巍、范若雁

编辑

郭晓冬、陈婷婷、冯亚楠

原创单位

中国国家地理

刊播单位

中国国家地理

年度刊期

纸刊:2021年11月增刊特辑 新媒体作品:2021年12月13日17时40分

刊播日期

2021-12-05 到 2021-12-13

字数/时长

80000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为落实中宣部“建党百年•沿着高速看中国”重大主题策划报道要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结合刊物定位,策划、组织开展了“寻找中国之美、中国最美公路”评选与宣传活动,并编辑、制作了《中国最美公路》报道特辑,拍摄了10支“最美公路”主题纪录片。 在确定选题内容之前,杂志社邀请了交通地理、自然地理、生态、旅游、地质、媒体等领域的数十位专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和新华社国内部都派人参加了专题研讨。专家们结合《中国公路自然区划范围》,建议圈定横断山地公路、天山山地公路、绿洲荒漠公路、黄土高原公路、东部滨海公路、喀斯特公路、东南丘陵公路、青藏高原公路等十个区域范围进行报道,这个范围既包含多样性的地貌,又突出公路特色,能彰显中国公路的景观之美,又能通过公路看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和中国公路事业的建设成就。 在采编过程中,杂志社组织作者、编辑和摄影师对以上区域内的公路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和采访,最终收入《中国最美公路》报道特辑的20余篇报道,内容既兼顾了公路穿越地域的地貌类型多样,又涉及了区域经济发展、民族特色、社会文化多元性、交通价值、科技价值等多方面。

社会效果

  《中国最美公路》报道特辑上市之前,12月5日,杂志社联合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共同举办了“中国最美公路榜单”线上发布仪式——“中国最美公路座谈会,记录中国公路景观之美”,共有34万余人同步在线观看,弹幕近万条,同时提前播放了3支“最美公路”纪录片《横断问水》《沙海寻路》《天山孤影》。12月13日,直播内容压缩成为60分钟再次上线,获得20多万的观看量。截至2021年12月21日,关于《中国最美公路》榜单的话题播放超过60万。 在《中国最美公路》报道特辑上市同时,包括报刊、网络、视频在内的近百家国内媒体,发布了百余篇“最美公路特辑”发行和“中国最美公路榜单”发布的消息。其中新华网客户端阅读量190余万,新华社报道阅读量21万,《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微博、融媒体微博和微信端合计阅读量超过300万人次。 《中国最美公路》报道特辑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再次加印,目前累计发行约20万册。 中国最美公路的品牌效应目前仍在持续发酵。2022年4月,《中国最美公路》全部10集纪录片又做了一次集中发布。主要发布平台是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平台给予了首页广告、开机屏、专题等推荐,收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以中国为标题的报道,从来都不容易。一个国家,如何表达?这组报道提供了精彩答案:其一、小切口进入,建立专业与科学的结构选择公路,评选中国最美公路,这是一个极小的切口,由此进入,如何专业与科学,才是核心。非严谨,不成立!这组报道按大横断公路、西北荒漠绿洲公路、天山山地公路、秦巴公路、黄土高原公路、东部滨海公路、林海雪原公路、江南丘陵公路、喀斯特公路、青藏高原公路来归类,这是专业的基础,也是小切口背后科学的基石。其二、由点而面,内涵丰富而饱满公路这个点,其实涉及地貌特性、生物多样性种种同时,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也是应被关注的内容,此等“硬指标”之上,公路的人文历史价值,更是构成我们观察公路的重要因素。如此丰富而层次多元的内涵,这组报道的解决办法,值得注意,他们集合了各种专业人士的评选,由此达到公允而平衡。 其三、以美为起点,以大众为归依 最美公路是一个小切口,也是一个起点,但整组报道,最终的走向,未有走向“效率”与“成就”,国道是他们的重心,只是在此基础上才考虑国家级高速公路。这是由美而走向大众的报道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技术、人文的中国,通过公路而抵达大众。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