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峰

2022-11-01 10:4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获奖作品登记表
 

报送单位

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作者姓名

刘峰

作者工作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作品标题

减产为何却增收?

刊播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刊播日期

2017-12-31

字数(时长)

12分31秒

作品体裁

电视新闻评论

获奖证书类别

作者

推荐理由(采写简况、作品评价、社会效果、获奖情况)

《减产为何却增收?》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电视评论一等奖。针对2017年黑龙江农业减产、农民增收的非常现象,作者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得出黑龙江减的是产量、增加的是价值的结论,揭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业带来的重大变化,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正确论断。

这篇评论,坚定了全省农业系统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同时成为省农委向国家农业部汇报黑龙江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虽是地方新闻,却有全国意义。作品有三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角度选得巧。黑龙江粮食产量结束13连增,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突破8%,新闻性都一般。但作者另辟蹊径,把两条普通新闻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论点,那就是农业要做强,农民要致富,需要更注重质量,更注重市场新需求,更注重效益。正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三农”思想。作为中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这种宝贵实践,需要通过这篇作品传递给广大农业工作者,传递给农民,从而坚定我国发展高质量农业的信心。

 

二是论据用得实。作品选取了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典型,用生动的电视语言讲述了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佐证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又采访了全国农业领域重量级专家、各级农业干部,和主持人的论点形成了有机融合,结合权威翔实的统计数据,形成准确而缜密的论据,让人信服。

 

三是故事讲得活。作品镜头运用精雕细琢,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三斤苞米没换来一根冰棍儿,脑瓜子嗡嗡的……”这样的同期声,拉近了作品和观众的距离。从赔钱到赚钱,农民潘河的故事生动地烘托了主题,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给出了最接地气的诠释。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