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谌贻照

2022-11-01 14:5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谌贻照同志事迹材料

  谌贻照:在全媒体阵地成功突破的“泥腿子”记者

  广西日报社传媒集团高级记者谌贻照同志一直坚持在一线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从事新闻工作27年来,他的采访足迹踏遍了驻地苗山侗寨的山山水水和厂矿企业,先后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次,广西新闻奖一等奖5次、二等奖10次。2019年,他因爱岗敬业,荣登当年3月份中国好人榜,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3月以来,他先后7次应中国记协培训中心和人民日报融媒体学院邀请,跟全国同行交流他在基层一线脚沾泥土、衣带露珠的全媒体报道实战经历。2021年底,他到广西日报社子报南国今报主持工作后,依然以一线记者的姿态,带头在基层践行“四力”,带领全体采编人员向全媒体矩阵突破。

  在一线采访中两获中国新闻奖

  近30年的记者生涯中,谌贻照一直在基层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2018年,以他为主创的融媒体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荣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短视频一等奖,其中的短视频就是他一个人在一线拍摄并现场制作的。2018年11月8日,他作为基层记者的获奖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在中国新闻奖报告会上做践行“四力”和媒体转型的典型发言。

  2017年8月12日清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突发特大洪水。他得到信息后于当日上午10点从柳州驱车8个多小时,翻山越岭赶到灾区现场。当晚七点半,他在广西日报柳州站官方微博发出灾区干部群众抢险自救的图文后,乡里电力、通信、交通全部中断,自此与外界“失联”长达数十个小时。这数十个小时里,他在抢险一线用手机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干部群众奋力抢险救灾的珍贵画面迅速被记录下来。为了将灾区实情及时传递到山外,他两次从杆洞乡这处“孤岛”往外突围,冒险越过40个塌方区,在到达有信号的山乡客栈后,加紧整理制作短视频发给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及时推送出《柳州融水突围记》报道,把失联30多个小时的杆洞乡灾情和现场新闻传递给外界。这篇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融媒短视频一等奖。这是他走基层铸精品获得的第二个中国新闻奖。

  2005年,谌贻照深入农村采写的消息《由“催农民交税”到“帮农民赚钱”——融安乡镇干部角色转变受欢迎》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为了写好这篇报道,他先后多次深入到融安县5个乡镇近10个村屯,在田间地头采访了近20名乡镇干部和农户,掌握了乡镇干部服务“三农”的大量事例和第一手数据。

  在基层发挥共产党员记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谌贻照已经年过半百,依然奔波在采访一线。《中国记者》2020年2期专门刊登了谌贻照连续9年坚持“新春走基层”的一线经历《满怀深情讲述春天的故事》。

  每年,在中宣部组织的全国性基层采访报道“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谌贻照都发挥党员记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苗山侗寨采访。2019年1月19日,他顶风冒雪驱车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大苗山深处的杆洞乡高培村大寨屯采访贫困户,当年广西日报首篇“新春走基层”报道《贫困户韦庆好的开心事》和短视频报道一炮打响。一年365天,一半时间他在基层奔忙:冰凌灾害发生时,他会踏雪到苗乡侗寨采访;民族节日,他要到场记录欢乐和谐的画面;春耕生产,他到田间地头拍摄;山洪暴发,他历经艰辛赶赴现场。2016年7月4日,融水汪洞乡多个村发生特大洪灾,公路、电力、通信中断。当天一大早,他从柳州赶往汪洞乡。几经换车,傍晚才到达汪洞乡。来不及休息,他立即到现场采访拍摄。在一座被洪水损坏的水电站,他一脚踩在浮沙里,半个身子陷进去,一身泥水。爬起来后,连夜赶到乡政府用临时电力发稿。

  经常走基层,他已经能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跟乡亲们交流采访。他给自己立下三条原则:不给群众添麻烦、不让采访对象有负担、与乡亲打成一片,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多年在新闻采访中跟基层群众的鱼水交融,他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当地干部群众都亲切称呼他“照哥”。

  做全媒体转型的一线记者

  作为新闻战线的“老兵”,谌贻照在一线采访中已将自己淬炼成“写得了大稿、编得了两微、出得了镜头、剪得了视频”的全媒体记者。

  在2018年和2019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为了以融媒体的全景模式报道基层群众欢乐和谐过春节的幸福生活,他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通过广西日报官方微博《柳州观察》主持展示融水全域旅游春节人文场景的微博话题《#新春苗山行#》(2018年春节)和《#玩转大苗山#》(2019年春节)专栏。春节期间,话题阅读量分别突破250万和260万,精彩呈现了大苗山人文景观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欢乐画面。

  “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远离现场。”谌贻照始终坚持深入现场采访。2021年4月4日,谌贻照在田间地头采写的报道《变废为宝 田园美好——柳城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刊登于《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在全区引起热烈反响,报道经验在全区全面推广。

  2019年11月,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举办期间,谌贻照应邀在培训班上做《如何在基层践行“四力”打造融媒体报道精品》的专题讲座,反响强烈。当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推出图文通讯《谌贻照:“泥腿子”玩转新媒体》,专门报道了他在一线践行“四力”、向融媒体报道成功转型的事迹。成为同行点赞和学习的践行“四力”样本。

  “都市报的领导不能只在办公室,必须带领自己的团队进社区下基层,采写让老百姓喜欢的故事。”2022年,春节过后他带领南国今报团队,深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山乡和冰雪一线,采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成果的全媒体新闻,发回一组组鲜活生动的图文报道和新媒体推送。

  如今已经56岁的谌贻照,依然带队在一线全媒体采访。他说:“新闻是一份让人年轻的事业,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要跟新闻在路上,我永远不会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