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燕小康

2022-11-01 14:5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获奖作品登记表

报送单位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姓名

燕小康

作者工作单位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作品标题

《瀚海追梦 留住绿洲》

刊播单位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刊播日期

2020-07-15

字数(时长)

9分46秒

作品体裁

广播新闻专题

获奖证书类别

作者

推荐理由(采写简况、作品评价、社会效果、获奖情况)

该作品是深入践行“四力”要求的一项成果。2020年7月上旬,作者赴甘肃省武威市采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沧桑巨变,就这类题材如何能新颖别致进行了反复构思。荒漠化系全球高度瞩目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武威市民勤县是我国防沙治沙用沙技术体系最富集的区域,在防沙治沙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叫做: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甘肃,甘肃治沙看武威,武威治沙看民勤。中国在医治荒漠化这一“地球癌症”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是“中国创造”“中国引领”“中国奇迹”的中国好故事。作者以全球视角深挖广探民勤闯出来一条防沙治沙用沙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道路,在采写中摒弃了业界惯常使用的“全景式+群英谱+点面结合+议论”表现手法,采用微观小切口、小人物、小故事,来表现大主题、大情怀、大新闻,运用新闻当事人声情并茂、鲜活生动、由表及里、娓娓道来的讲述,把节目时间留给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创新性治沙和科技治沙,让人民群众占据“C位”、成为主角,增强现场感和交互感,既见人见事又体现了内容的“年轻化”,讲好中国治沙故事,讲好治沙精神代际传承,提升报道的冲击力、生命力、穿透力。作品呈现的故事和搭载在故事之上全球应共同面对的诸多环境热点问题,通过防治荒漠化这一介质得到了良性传递表达,完全没有强人所难的说教痕迹,使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脱离抽象化,变得十分真实立体。

此作品以细节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彰显主流宣传导向,新闻事实丰富新颖,在表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对“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带一路”“大国担当”以及源于甘肃武威的治沙技术、模式和新发展理念正在造福更多国家进行了表达,体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点。学术期刊《新闻战线》(2021年12月(上))、《全媒体探索》(2022年3月)分别以3个页码、4个页码推介该作品的创作探索与经验,以期为业界提供更多思考与借鉴。

 

作品通过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透过新闻讲述他们对世界、对国家、对家乡的贡献,为新闻报道开辟了更大的公共舆论空间。作品所讲述的新闻故事在与受众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又变成了新闻产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磨合与共鸣,并透过受众的关注,生成受众心中的新闻,从而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报道中所讲述的“追梦”“筑梦”情怀正在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选择逃离,纷纷有样学样返乡创业并成为治沙植绿的主力;报道中所讲述的在埋头苦干中实现抱负、在拼搏奋斗中体现价值、在艰苦创业中勇闯新路,已成为新一代治沙人的精神动力。作品播出后,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学习借鉴报道中的做法,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互联网+防沙治沙”、众筹治沙造林等模式,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提升项目建设水平,让治沙与致富相互促进,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同时,把“鼓励支持个人、集体、企业等进入沙区承包治理沙化土地,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奋力谱写防风固沙新篇章”正式写入了《甘肃省“十四五”国土绿化规划》。作品主人公之一的马俊河也因此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作品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一等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