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2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发布,受援助的记者说—— 珍惜记者时光 多生产有温度的作品

2022-11-15 16:14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11月6日,中国记协发布2022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援助名单和金额,91名新闻工作者获得援助金401万元。

  受到援助的湖南郴州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刘洪从事新闻工作20年,参与或主持策划过上百个重大系列报道和新闻宣传活动,深入基层采访的60多部新闻作品获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和他联系时,他正在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参与策划制作系列宣传报道。

  刘洪说:“非常感谢中国记协提供的援助,为我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目前,我正在接受治疗中,已经进行了11次化疗和靶向治疗,情况暂时稳定。我每月除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一周外,其他时间都在坚持工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倍加珍惜有限的记者时光,生产更多更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怀着满腔热忱 一生献给新闻

  受援助的新闻工作者名单中,有的人的名字已被方框特别标注。他们将满心的信念、热情、勇气和担当,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新闻事业。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普布扎西在藏工作20多年,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连续3年被中宣部评为“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他参与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工作。在天安门广场上,他举起相机述说《阅兵大片是怎样炼成的》;在里约热内卢残奥会的运动场上,他让人们《关注残奥会,为运动员点赞》;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重大报道中,他在人类生存极限的珠峰大本营坚守了40余天,全程记录中国人的巅峰壮举;在践行“四力”的征途中,他走遍了西藏74个县区,走遍2000多公里长的中印边境线。

  普布扎西在西藏分社的稿件始于传真照片年代的2003年4月10日《雪域演练森林防火》,止于2022年1月26日《拉萨:八廓街老大院里的笑声》。2022年1月28日,在完成最后一次采访拍摄后的两天,他突发重疾,转往内地救治,2022年3月12日离世。

  中国商报社原社长徐舰从事新闻工作30年,从国家宏观政策到百姓衣食住行,从传统业态的改革创新到新兴业态的异军突起,从市场出现的新动向到企业改革的新举措,他都带着团队观察业界变化,引导行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性报道。徐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长期辛勤工作,积劳成疾,在多次身体预警的情况下无暇及时就医,2022年2月突发疾病去世。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30多年的甘肃敦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秦逵远,先后担任专题部、新闻部、总编室主任等职务,多次承担并带队完成各项重大采访任务和新闻宣传战役,用镜头记录了敦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个个辉煌成就。2021年10月28日,秦逵远在电视发射台值班期间突发疾病去世。

  坚守关键岗位 扛起艰巨任务

  近年来,中国记协两次修订完善《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切实增强新闻援助工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对为党的新闻舆论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代表和多年坚守关键岗位、艰苦岗位的采编骨干给予更多关注和保障。受到援助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摄像记者杨利军、三峡日报社编委邓士德、黑龙江鸡西市融媒体中心编辑吴海峰等都是坚守关键岗位、扛起艰巨任务的典型代表。

  杨利军从事新闻工作28年,参与了党的十九大和6届全国两会报道,连续12年参加春运的报道和直播工作,参与了九八抗洪抢险、玉树地震等报道。2019年,杨利军在青岛采访拍摄深潜项目期间,身体出现不适,在坚持完成出差采访任务后,返回北京住院检查并于2020年进行了胃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后至今仍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杨利军说:“此次获得援助项目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在新闻一线继续奋战,多历练、多思考、多实践,以赤子之心作笔,记录中国故事;以满腔热忱为歌,谱写时代篇章。”

  邓士德从事新闻工作39年,从县报到地市报,值守夜班29年,曾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负责《三峡日报》新媒体宣传二审把关工作,由于发布频次空前增加,发布任务重、要求高,每天工作16—17小时。他高强度工作3个月,经手把关稿件2000余件,终至血压和肾脏各项指标居高不下,不可逆转。

  曾多次获得省市好新闻奖的吴海峰,长期坚守夜班岗位,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值守夜班17年。夜班工作熬心血、耗精力,工作到后半夜是家常便饭,吴海峰好几次早上7点多了才完活。常年夜班工作,严重影响了吴海峰的睡眠,他患上严重神经衰弱,经常到早上也睡不着觉。单位领导考虑吴海峰身体原因,让其调岗,使其恢复身体,但他总是说:“我身体可以,这个岗位太重要了,我一定会在岗一天,做好一天编辑工作,绝不让报纸出现任何差错。”

  扎根基层一线 心系百姓冷暖

  福建闽西日报社美术摄影部记者王耀辉、云南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编辑艾依纳等多名扎根基层一线、心系百姓冷暖的新闻工作者获得援助,他们总是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入社区村居,行走在田间地头,采写鲜活的新闻。

  时间回到2021年9月16日,王耀辉冒着40多摄氏度高温前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奥杳片区数千亩的柿子山上,记录柿子大丰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拍摄任务快要完成时,王耀辉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送医后被确诊为延髓梗死。

  曾获云南电视奖一等奖等奖项的艾依纳是布朗族,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曾在述评性栏目《新闻视点》中担任责编,负责栏目选题策划、撰稿、组稿、摄像、编辑、终审,制作播出了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的节目,构建了沟通的良好平台,积极发挥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艾依纳长年是白天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工厂,采访收集资料等,夜晚伏案熬夜撰写新闻稿件,由于工作长期劳累,造成身体严重透支,当记者与他联系时,他正在医院进行治疗。艾依纳说:“患重病之后,家里的积蓄全都用光了,生活十分困难。能得到中国记协的援助,心情非常激动,感谢党和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关心。”(袁舒婕)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7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