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写中国奇迹 定格时代精彩

2022-11-22 16:39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增重大主题报道这个重要奖项,从数据来看,重大主题报道作品获奖总数为40件,在376件获奖作品中占比约为10.64%。这些作品立足高站位、聚焦大选题、带来大影响,用镜头和笔触展现时代前进的足印,讲述动人故事和家国情怀,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季建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后的中国新闻奖新增了重大主题报道这个奖项门类,可以说通过奖项设置,明确了引导和鼓励新闻界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主旨和意图,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新闻评奖体系的积极探索。”

  立足高站位

  伟大的时代,需要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与记录。

  从央媒到地方,各级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上投入精兵强将,高度重视、全力策划、深入采访、精心制作,一大批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赢得关注。“有139件重大主题报道的作品进入定评角逐,质量高、竞争力强。其中,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作品80件、建党百年主题作品47件、脱贫攻坚主题作品40件、走进乡村看小康主题作品39件、生态环保主题作品50件。”季建南说,这充分显示出新闻宣传战线在重大主题、重大题材策划方面的高度政治自觉和敏锐度,也显示出媒体单位在此类题材呈现上的专业度、精准度和创新性。

  比如获得一等奖的人民日报社通讯《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用1.1万余字篇幅,从人民至上、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等多个角度展开叙事,系统作答“何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这一重要问题,既有恢宏叙事,也有动人故事,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稿件总计被6101家媒体采用,近5000个微信公众号转发。

  多部获奖作品的内容都与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重大主题策划有关。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全国105家地市党媒同步推出的“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深刻展示了中国百年辉煌巨变;华龙网推出的《手绘微纪录|大道同行》,从民主党派角度看建党百年,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新活力;《辽宁日报》推出的大型主题策划《人民至上》,既有走进历史深处挖掘党史记忆的深度报道,也有立足当下记录新时代新故事的现场速写,报纸推出52版长卷特刊,并在报网端微矩阵平台立体推送。

  高光瞬间的背后,是新闻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执着守望。获得一等奖的《新华日报》系列报道“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总计28篇,记者梳理了3231期老报纸,从报史与党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交汇点切入,赴多地重访重大事件现场,实现了从“昨天的新闻”到“今天的新闻”的跨越,以历史与当下的双重奏,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实证。其主创之一、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晓映说:“面对同题大考,破题出新,呼唤唯一性的故事和载体。回望这个作品的创意发端、采写制作以及迄今不息的种种传播效应,我们深刻领悟到,围绕中心大局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新闻工作者大有可为。”

  聚焦大选题

  作为确立新规则后的第一年评审,此次中国新闻奖评选出的一批反映2021年重点工作、重要活动的重大主题报道作品,对后续工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这也是评审的重大意义所在。季建南说:“获奖作品讲品位、讲格调、讲担当,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编辑记者充分践行‘四力’,作品新闻性、思想性、创新性、表达力、传播力兼具,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好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示范引领。”

  多部作品用真实的细节展现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历程。获得一等奖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摆脱贫困》,是一部中国脱贫攻坚影像志,讲述的故事直抵人心,节目跨媒体总触达人次达12.22亿次,新媒体总阅读浏览量达3.85亿次。同获一等奖的《战贫之路》,是新华社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前夕以15个语种同步播发的微纪录片,它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推出后全网总浏览量达6.8亿次。

  为了鼓励青年群体学史力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光明日报》聚焦重大主题,抓住党的百年奋斗史这个说理关键点,推出了《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等系列评论,评论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3篇文章推送的阅读量均达10万+,文章全网各平台浏览量超6亿。主创人员告诉记者,这组系列评论是《光明日报》重点打造的长篇评论品牌“关铭闻”的一部分,每一篇稿件都经过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布局谋篇、逐字逐句推敲。“受众关心的好主题、上下钩探的大历史、旁征博引的妙哲思、激情昂扬的亮基调、言辞清丽的好文笔”是这个品牌一直坚守的定位。直面现实问题、与读者促膝谈心,既抓住说理关键,又能与受众产生共鸣,是这组系列评论引发热烈反响的关键。

  还有“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系列报道、《大国担当·中国抗疫全球贡献访谈录》……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是聚焦大选题的凝心聚力之作,让主流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产生大影响

  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发广泛共鸣。

  获奖作品传播效果好,影响力大,在阅读量、播放量上表现亮眼。经济日报社推出的系列视频“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融媒体技术形式,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约5000万人次;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报道《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用接地气的方式和语态,让党史故事深入人心,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芒果TV等新媒体平台上总计获得点播和话题讨论超10亿人次……

  一些作品说服力强,有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且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获得一等奖的湖北广播电视台的《“兴发”转型:从按“吨”卖到按“克”卖》,敏锐地抓住了“中国芯”的重要原材料——磷酸蚀刻液产品第一万吨下线这一新闻线索,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湖北经视总监李鹏说:“选题策划与采制过程十分深入,我们进行了多轮策划,最终定下从普通工人、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政协委员那里探究出兴发集团如何壮士断腕、如何将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的报道方案,实现了小切口关照大主题的目标。”作品经全媒体播出后,加深了广大群众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

  “从获奖作品来看,选题方向与全年大主题相一致,且表现形式丰富、体裁多样、内容扎实。中央媒体实力很强,地方媒体创新力度也不小。”季建南说,重大主题报道作为检验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尺、兵家必争之地,各级媒体应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气,争取更大突破。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7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