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为反映各级各类媒体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推进融合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新探索新思考,中国记协“一网双微”编辑部继续推出“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交流经验做法,总结规律认识,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汇聚智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作为党报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目标,制定出台融合发展五年规划,实施全媒体传播体系工程,重塑采编架构和内容生产模式,初步形成以河北日报报、网、端、微、号传播矩阵为旗舰的集团全媒体传播体系,新媒体用户数超过1.3亿。
在融合实践中,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打破传统思维,依托内容生产优势,整合各平台和传播资源,以“创新表达”为抓手,着力打造全媒体精品,实现包括理念、语态、内容、形式、业态等多方面的融合创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让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提升。
树立新理念:不断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
无论传播方式怎样变化,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全媒体时代更是如此。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在引导和服务上做文章,持续加大权威信息、新闻评论、深度新闻的生产供给,大力削减新闻性、时效性不强,传播力、影响力一般化的内容生产。强化直播、原创重点视频创作和生产,建立集团统一的视频产品品牌,推进集团视觉报道力量和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优质内容产能,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新闻网实现直播报道常态化、视频报道全覆盖。进一步引导采编人员强化融合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常态化打造爆款、现象级产品,将河北故事讲出全国影响,为正能量导入大流量。
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研究用户、服务用户,让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才更能吸引广大受众。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报道和网上传播形式,围绕重大主题和热点议题加强舆论引导,注重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河北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同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紧密结合,“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出了一批传播力强、社会反响好的主旋律作品。很多在新闻一线奋战多年的记者、编辑,将他们在报道策划、采访和制作中积累的新闻经验与新媒体创作相结合,将权威主流的文字、接地气的故事充分融合在新媒体作品中,形成更强的传播效能。
今年5月23日至6月7日,河北日报报网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河北考察大型回访报道”,紧扣“足迹”主题,对习近平总书记9次考察河北的地点进行回顾式调研采访,通过基层群众说变化,反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河北的落实落地。报道实行全平台联动、多渠道传播,共推出9期通版特刊、9部微视频、78篇稿件、近百幅图片,新媒体自有平台阅读量超过1500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2年5月23日至6月7日,河北日报社在报网端等全媒体平台开设专栏专题,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河北考察大型回访报道”。图为5月23日河北日报第一期特刊。
借力新语态:用互联网语态、年轻语态传播主流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传播环境、传播技术、传播习惯和受众层次、接受习惯的变化,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必须创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在适应传媒变革新趋势、找准新闻传播新语态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用百姓语言、网络语言、年轻人喜爱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实现新闻语态之变、传播方式之变。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2020年策划推出原创短视频栏目《值班老总读报》,由集团副总编辑轮流担任主播,内容聚焦河北日报优质原创内容推介和热点话题评说。
理论评论承载的是思想、表达的是价值,是党报舆论引领的旗帜和窗口。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将理论、评论通过时下流行的视频类形式进行传播,用人民群众喜爱的语言进行表达,有效增加了用户黏性。倾力打造的原创短视频栏目《值班老总读报》由值班副总编辑轮流担任主播,对集团报、网、端、微发布的可视化重点新闻进行分析解读,每期都精心选题、打磨语言,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值班老总读报》连续推出19期“战‘疫’微观察”,从受众身边的“小事”说起,引导公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依法防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期间,河北新闻网推出《理论微课堂》特别节目——“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微视频,邀请河北省委党校6位专家解读六中全会精神。
2021年,河北日报积极探索理论宣传大众化,推出《理论微课堂》系列微视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邀请河北省委党校专家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其中,第一季《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先后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40余家主流媒体或平台转发,总点击量超1700万。党的二十大期间,进行理论宣传视频化表达,推出系列微视频“专家带你读报告”,通过“领读+解读”方式,邀请专家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深入解读,每期节目阅读量均超200万。
通过将新闻表达年轻化、故事化、通俗化,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用新闻报道的语态变革打破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圈层隔阂。“循着家书访家乡”系列全媒体报道,由10余名以90后为主的记者跨越九省份、行程十万公里,用当代青年人的视角,寻访烈士家书中的感人故事和烈士家乡的崭新变化,报道将宏大主题融入细腻的情感表达、语言表达,叙事风格朴实真挚,实现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新青年对话老党员”大型专题报道,选取百名优秀青年代表作为采访者,与身边优秀老党员进行现场面对面,用鲜活、感人的现场访谈,展现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文图视融合产品《认识一下,我就是“热搜”中的河北人》,使用网络语言、河北关键词以及丰富的抗疫事例,讲述河北抗疫故事,充沛的正能量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全网阅读量达8651万。
2021年五四青年节,河北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循着家书访家乡”全媒体报道。图为河北日报记者董琳烨(左)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横河村采访傅兆勤烈士亲属。
挖掘新内容:突出权威深度、打造地方特色
在内容创新中,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强化“深度、观点、融合”强报的理念,突出党报的权威、准确、专业、深度,同时结合地方特点,打造本土特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恰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将全国两会与河北元素结合,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H5《冬残奥会遇上两会!运动员和代表委员说了啥?》围绕“推广冰雪运动”“关注残疾人群体”等话题,由代表委员和冬残奥运动员展开时空连线、隔“屏”对话,互动感强。
在庆祝建党百年报道中,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和22集系列文献纪录片《红色“冀”忆》,挖掘河北境内那些珍贵的红色档案、革命文物、革命人物、革命旧址背后的故事,通过纪录片形式,全景再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党的二十大期间,推出创意微视频《跃然纸上!换种方式读报告》,以富有浓郁河北地方文化特色的蔚县剪纸为载体,通过视频形式将报告要点与河北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提升了受众的“悦读”体验,12小时全网阅读量超500万。
2021年4月,《大河之北——河北自然地理解读》出版发行。全书约40万字、200余幅图片,同时制作了六个篇章的短视频和全部音频,读者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收听全书内容。
互联网时代,不仅讲究“快速高效”,也要强调“慢工出细活”。河北日报先后推出“大河之北——河北自然地理解读”和“人文地理解读”大型系列深度报道,由河北日报记者历时几年时间,用双脚丈量燕赵大地,深入探索自然地理、人文、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等诸多领域,分别以38万字和30万字的规模,全景呈现河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同时出版《大河之北》全媒体图书,成为河北人的“家乡地理读本”;同步上线“大河之北”网站,发布河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等全媒体产品60多个。
丰富新形式:技术助力打造更多“刷屏”“爆款”
全媒体产品要实现广泛传播,既需要内容上的推陈出新,也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增强精品意识,加大优化呈现方式的新探索——以移动化、视频化、直播化引领内容供给侧改革,让短视频、移动直播成为常态,让3D、H5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传播手段应用到日常新闻报道中,推出系列“刷屏”“爆款”产品。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新闻网全网率先上线24小时不间断大型直播《全力以赴!直击河北疫情防控现场》,实时全景式报道全省疫情防控举措、进展和态势,直播总时长超过700小时,总浏览量超过5300万;《3D微视频|河北全面小康图鉴》使用现今流行的3DMAX建模(注:利用构建三维模型的软件,进行数字三维场景、模型搭建及渲染)配合After Effects合成方式(注:利用动画特效软件,对图形视频进行数字动画特效处理的制作方式)制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真实的场景进行视觉重建,辅助实景素材,串联起河北的脱贫攻坚、三件大事、文化传承等七个篇章,展现河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总点击量超600万,网友点赞上万;微视频《当皮影遇到冬奥会》,运用二维图像与皮影戏场景构建相结合的方式,让古老的皮影文化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碰撞出张力和美感,播放量超2.3亿;互动游戏《一起来建未来之城》,围绕雄安新区的交通、市政、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和千年秀林、白洋淀综合治理等,分别设置“建造”“升级”等任务,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互动参与人数达1076万。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微视频《当皮影遇到冬奥会》,以大胆新潮的表现手法,巧妙将唐山皮影元素与冬奥盛会融合,作品上线24小时总播放量突破2.3亿。
党的二十大期间,创制梦幻短视频《XR看报告丨畅游美好未来》,运用新技术XR(扩展现实)摄制方式,选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民生热词和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真人出镜与虚拟场景融合,让网友体验美好愿景成真的快乐,播放量达630余万。新媒体技术赋能,让一系列融合产品更有趣好看、传播更广。
打造新业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模式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需通过有效整合领域、行业、地区资源,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信息、政务、商务、生活等细分服务,建设多元服务平台,将媒体公共服务职能扩展到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把主流媒体的内容和技术优势转化为服务的动能,在做好信息发布的同时,不断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业态、新模式,努力为用户提供内容、信息、服务、社交等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打造平台型媒体。
“阳光理政”是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聚合政务服务资源、持续用力打造的网络问政平台,在河北成立最早、影响力最大。平台联动省市县乡四级6600多家党政部门和单位,通过网页、微博、微信、客户端、小程序、抖音等多渠道24小时接收网民留言,12年来累计解决网民诉求30余万件,成为河北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重要平台,入选“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此外,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还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实施战略合作,整合双方涉农宣传资源成立“冀农融媒体中心”,专注三农领域的信息与服务;与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合作,共同打造河北数字经济宣传服务平台;建设河北省省级数字版权区块链平台,打造服务全省的数字版权保护生态体系。
如今,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体融合发展已迈向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下一步,将按照“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要求,继续强化融合观念,健全完善全媒体策采编发机制,以优质内容赢得传播优势,以深度融合发展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北场景贡献力量。(作者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桑献凯)
本期编辑:刘胜男 孙辉刚 张君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