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名记者的“能量”有多大?来看这个县级融媒体中心里发生的故事

2023-03-24 17:01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请问您是王爽吗?我是蛟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祥凤,您为宣传蛟河的农副产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我们想采访您一下。”今年春节刚过,做农副产品直播带货的王爽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话。虽然王爽在新媒体的粉丝量有100多万人,3年多的时间为蛟河带货达500多万元,但是有记者要来采访她,让她感到很意外。

  “大雪纷飞的一天,陈祥凤老师和摄制组一行来到我家,都没有休息一会儿就开始采访拍摄。”来采访王爽的是蛟河市融媒体中心“陈祥凤短视频工作室”的记者,在兔年伊始,他们把目光聚焦到为当地发展出过力的“小人物”身上,特别策划了系列短视频《大展宏“兔”》。

  陈祥凤(前)带领团队在林区拍摄纪录片《跑山人》。蛟河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一个县级的融媒体中心,专门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与常规的采编部门有什么不同?在融媒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专程来到吉林省蛟河市进行采访。

  把个人荣誉变成集体力量

  2022年9月17日,在蛟河广播36年、电视22年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陈祥凤短视频工作室”。

  “我去年已经57周岁了,组织上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工作室,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1965年6月出生的陈祥凤,从事广播电视工作37年,曾经获得过吉林市劳动模范、江城好人、蛟河市道德模范等各项荣誉100多项,现任蛟河市融媒体中心大型节目部主任。

  “我热爱这个职业,成立工作室后,我们开始集中力量向社会推介蛟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喜人变化。”陈祥凤告诉记者,他们团队一共有8个人,负责主持、摄像、文案、后期制作等工作,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我出去开会或和兄弟媒体同仁交流时,他们都会赞不绝口地说,你们蛟河有一心钻研业务、任劳任怨的陈祥凤,他为蛟河争得了很多荣誉。”蛟河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李堂东告诉记者,县级融媒体也可以有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从而对融媒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传承的作用。

  李堂东认为,这是对该团队的认可和创新,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同时,对这个工作室在经费保障上予以倾斜,实现名师负责制,打破了部门、栏目界限,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在融媒体中心的领导下,可以抽调各部门的人员,集中人才优势做好工作。

  蛟河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刘耀东认为,“陈祥凤短视频工作室”的成立,在激励采编队伍向先进看齐的同时,也让这个工作室延伸了更加宽泛的工作职能。

  拍摄身边的“小人物”

  “我有一个目标,就是每年要拍出一部叫得响的纪录片。”陈祥凤对记者说,他们这个团队在《大展宏“兔”》开年的布篇中,第一期推出的是关于王爽的《新农人 新农事》,经过蛟河市融媒体中心旅游文化栏目《缤纷蛟河》、手机APP、视频号等多个载体播出后,受到了广泛关注。第二期节目是灵芝种植大户春节期间制作菌种的故事,第三期拍摄的是高铁站客运值班员的故事。

  “我喜欢拍摄身边的‘小人物’,他们很平凡,但是他们对待工作却有着可贵的品质。”陈祥凤说。

  “陈祥凤短视频工作室”成立以后,还承接了蛟河市乡村振兴专题片的拍摄,他们分别以《蛟河》《逐梦在希望的田野上》《浓墨重彩绘锦绣》为题,对外全面展示蛟河乡村振兴的工作。

  坐落在蛟河的拉法山是在吉林市小有名气的旅游胜地,而拉法山里一对守山的老夫妻引起了陈祥凤的注意。“夫妻俩的名字分别叫鞠来信和秦四芳,鞠来信是这儿的义务林管员,一干就是20多年。”陈祥凤说,夫妻两人都70多岁了,他们为方便登山的游客,用山野菜包饺子平价卖给游客吃,而部分食材全是靠鞠来信从山脚下一趟一趟背上山的。夫妻俩在大山内的坚守和诚信经营,也成为蛟河对外宣传旅游的一张名片。

  “老夫妻的故事,让我感到很可贵。”陈祥凤介绍,工作室成立前后,他们一共拍摄了一年的时间,再现了这对老夫妻守护绿水青山的家国情怀。

  记者在观看这部《高山之上》纪录片时发现,在拉法山顶可以看到喷薄而出的壮美日出。陈祥凤说,为了拍摄好这些镜头,团队的部分成员晚上就住在山上破旧的房屋里。为了拍好这部片子,他们前后10多次登山拍摄。辛苦的耕耘也换来了可喜的收获,这部片子获得了吉林省广播电视局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广播电视主题作品评选纪录片类二等奖。

  在陈祥凤的带领下,蛟河市纪录片已经成为蛟河市、吉林市,甚至吉林省一张亮丽的名片。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短视频《致敬奋斗中的她》获2021—2022年度吉林省公益广告大赛铜奖;《一路生花》《想看你笑的样子》被吉林省网信办进行推广,共有42家媒体进行了转发;《春天的守护》被新华社转发。此外,“陈祥凤短视频工作室”还拍摄了《冰雪蛟河》《年味》《遇见未来》《粘味食足》等多个有影响的短视频。

  “我们从陈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勤勉和敬业。”主持人赵惊坤现在除了主持节目外,也在做编辑、短视频配音、摄像、撰稿等工作,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多面手。

  1991年出生的张希2021年考入蛟河市融媒体中心,她说加入到这个团队后,让她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1995年出生的姜金妍主要负责后期制作,她说自己特别珍视这个团队的工作,以及这个团队取得的荣誉。

  “我是2009年来到大型节目部工作,一直没有换过部门。”负责后期制作的徐爽最初学的是平面设计,到蛟河市融媒体中心工作后又掌握了很多软件的使用。她说:“作为工作室的一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加倍努力和陈祥凤老师一起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好的新闻永远在路上,我们时刻要向好新闻出发。”陈祥凤做新闻的这些年,也遇到过调到机关工作的机会,也有南方媒体许以高额的工资,但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从来也没有动过心。这37年的时间,陈祥凤一直在发现新闻、采制新闻、传播新闻的路上。

  “虽然退休之年越来越近,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更加努力,带好团队,采写出更多有温度的新闻,传播好这片土地上有温度的人和事。”陈祥凤说。

  发挥好传媒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人才问题仍然是影响县级融媒体中心向深度融合和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发布需要人才,平台的搭建和技术的创新需要人才,经营的拓展和管理的提升也需要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新闻业务精湛、融媒技能高超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是包括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传媒机构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吉林省蛟河市融媒体中心作为一家县级传媒机构,敢于闯、勇于试、善于用,把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模式,激发出了“裂变效应”,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融媒事业发展中,各级各类传媒机构都要有“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观。一方面要靠“引”,筑巢引凤,改革用人机制,引进急需人才,让有用的人进得来、进来的人用得上、好用的人留得住,这是做好“增量”;另一方面更要靠“养”,固巢养凤,要在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已有人才队伍的转型、提升、优化的培养力度,这是赋能“存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把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汇聚起来,发挥好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筑牢党的新闻事业的人才基础。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张席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0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