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和青年群体“挑明了说话” | 中国新闻奖秘笈

2023-05-05 09:4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编者按:近两年,“躺平”“躺赢”成为互联网热词,传递了社会转型中部分年轻人的心态。如何引导这种社会情绪,考验着媒体的能力。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光明日报《躺平不可取》等系列评论回应社会热点、说理透彻、语言鲜活,一经刊发,就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年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登上热榜、成为热议,文章全网各平台浏览量超过6个亿。今天,一起来听听写作组讲述的创作故事。

扫码查看获奖作品

  直面社会新热点

  “躺平”“躺赢”近两年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传递了社会转型中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社会物质丰裕下的安于现状、时代开阖变迁中的犹疑观望、发展再攀高峰时的畏难情绪。这样的态度并非主流,有时看似调侃戏谑,但容易引起共情、共鸣。如何引导这种社会情绪,考验着媒体的能力。

  在《躺平不可取》系列评论的前期策划阶段,光明日报“关铭闻”(光明日报重要文章的集体署名)写作组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面对青年群体关于“躺平”“躺赢”的犹疑,我们不应绕路回避,恰应该“挑明了说话”。光明日报以文化为基、以思想见长,只要把话题讲透、把道理说清、把三观捋正,就能与青年人诚恳交流,纾解公众焦虑和畏难情绪。

  因此,三篇文章的论述干脆而坦诚:《躺平不可取》指出,“躺平”是安于现状、犹疑观望、畏难情绪的综合结果,“勤者不甘,勇者不屑,智者不法,强者不为”;《躺赢不可能》指出,“躺赢”是信投机却不信规则,想成功却不想积累,想收获却不去耕耘;《奋斗正当时》指出,今天的奋斗,“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能,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我们尽量用简明利落的观点直指难点、痛点,直接回应社会关切话题。也正因为如此,这几篇文章刊发之后,“躺平”“躺赢”等网络词汇在舆论场上转变了语义色彩,社会对于躺平思潮少了几分调侃意味,多了一层深刻反思。

  抓住说理关键点

  在写作上,我们选取百年党史中的关键时刻,探索用有说服力的史实提升文章的说理性、共情感和感召力。

  《躺平不可取》中举出了诸多由“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历史奇迹,从“4万万人吃不饱”到“14亿人吃得好”,从零工业基础到卫星上天、神舟升空、嫦娥落月等等,指出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奋力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创造的。《躺赢不可能》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出这样的道理: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绝不可能选择躺赢;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心,绝不能依靠躺赢;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从来就没有躺赢的文化传统。《奋斗正当时》用“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获奖背后的艰辛和汗水、西海固摆脱“苦瘠甲天下”的脱贫史、抗击疫情中整个民族的患难与共等身边事例,指出中国迈向更快、更高、更强的“通关密码”就是奋斗,并提出了新时代奋斗的方法论。

  这些具体的切入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当代青年亲身经历的,也有一部分是他们的父辈、祖辈代代传递的故事。“身边事”“父母事”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取得了从共情到说理,最终到激浊扬清、凝聚共识的效果。

  把握传播共鸣点

  在写作三篇评论的同时,“关铭闻”写作组也开始同步思考互联网传播。写作组认为,文章写什么、怎么写很重要,同时怎么传播、向谁传播同样也很重要。尤其是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上,在“热搜每5分钟更新一条”的传播语境下,如何使文章传播效果最大化,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文章写作、舆论引导的前置考量。

  写作组注重内容选取、话题设置与传播平台的适配,根据平台特征选择不同传播手段,整体强化全媒体传播效果。例如,我们与光明官微编辑讨论后,根据三篇评论关键词开设了#接续奋斗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奋斗的你让世界如此不同# #新征程是出彩人生的宽阔跑道# 等多个与主标题有区别性的话题,将评论观点发散成为更具讨论性、可参性更强的议题,让网民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在心态上产生共鸣、共情。

  在可见的传播量上,光明日报微信三篇推送的阅读量均达到10万+,相关微博话题登上热搜,三篇文章全网各平台浏览量超过6亿。而从深层影响看,开放而延展的讨论空间,也激发了青年的深度思考。网友留言称“躺平”也是“蓄力”,指出年轻人自嘲的同时仍在奋斗,认为提升能力是解决“躺平”的最好办法。这些回应,有认同亦有商榷,有解释亦有深化,我们认为这些同样是宝藏,因为可以感受到中国青年的辩证思维、理性观点,还有带点自嘲的乐观态度。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当口,带动这样的对话、推动讨论的纵深,正是这组“关铭闻”文章的初衷所在。(作者为“关铭闻”写作组)

  秘笈帖

  1、“挑明了说话”。把话题讲透、把道理说清、把三观捋正,态度干脆而坦诚,是与青年人对话的关键所在。

  2、从共情到说理。用“身边事”“父母事”增强读者代入感和文章说服力。

  3、传播效果最大化。用好互联网,开放、延展讨论空间,激发深度思考,让网民在参与中产生共鸣。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1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