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十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做大做强。面对新技术、新格局,主流媒体又将如何继续笃行致远?7月12日上午,“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上,来自业界学界的重磅嘉宾结合具体实践分享了他们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面对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介绍了她的三点认识。一是要砥砺初心使命,筑牢融合发展的根与魂。要紧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融合发展的破与立。主流媒体要下更大力气发展壮大自有平台,实现对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让主流声音在各类平台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三是要强化数字智能,把握融合发展的时与势。徐立京认为,只有把传播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健在主论坛上表示,作为这个时代的最大变量,互联网为媒体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刘健认为要做好四点:一是要以总书记报道为龙头,唱响时代最强音;二是以总书记核心精神为引领,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三是以融合创新渠道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全球全媒体传播体系;四是以技术赋能为关键,抢占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刘健表示,未来将以开放协作连接的思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全新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胡劲军表示,中央广电总台正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拥抱互联网、打造全媒体。他表示,做好媒体融合第一要牢记职责使命,弘扬网络舆论的主旋律,要牢牢占据舆论的制高点,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春风化雨、更具网感。其次要打造媒体平台,建强网络传播主阵地。他介绍,目前总台推出的央视频已经达到了亿级的传播规模,下载量突破5亿次,激活用户超过2亿。第三应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把握网络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正加快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的创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新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学界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媒体要坚持守正创新,以人工智能为发力点,强化技术创新和应用。他认为,要准确把握媒体格局,重塑趋势,深入认识智媒发展规律和挑战;要不断完善新型媒体发展环境,持续凝聚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要积极发挥高校创新策源功能,全力塑造媒体融合发展新动能。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介绍,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年,湖南广电风雨兼程,形成了地方媒体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的基本面貌。回顾十年实践,他表示,要坚持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党媒应勇于驾驭新媒体,才能成为主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同时,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且要积极参与未来传播形态竞争。“只有穿透人心的技术才会焕发时代光彩,彰显人性温度。”
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实事求是不掺水分的发展、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全体员工得实惠有温度的发展。作为大会主论坛省级党报集团代表,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双传学以《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华方面军”》为题,介绍了集团在融媒发展之路上在新闻宣传、传媒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结出硕果的实践经验。一是高质量推进内容与技术互融共生;二是高质量推进理论与舆论互融共振;三是高质量推进传媒与社会互融共通;四是高质量推进管理与人才互融共进。他表示,新华日报以互联网思维开门办媒,取得了新闻宣传量质提升的成绩。双传学认为,融合之路,没有现成模式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秉持‘守正、创新、融合、跨界、共享’工作理念,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服务发展与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才能推动媒体融合纵深挺进,让互联网‘最大变量’化为报业做大做强‘最大增量’。”
主题演讲结束后,论坛还启动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融创精品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大会还在现场集中展示了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案例,其中包括新华日报社特别策划《江苏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