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主论坛主题演讲|双传学: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华方面军”

2023-07-18 15:1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之六

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华方面军”

新华日报社社长 双传学

  在芙蓉初开的仲夏时节,我们来到楚汉名城长沙,参加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共襄媒体深融盛举,共话媒体发展大计。

  《新华日报》今年适逢创刊85周年,作为党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党的一个方面军”。进入新时代,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努力推动媒体深融发展,一批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等各类奖项;经营利润连续5年大幅增长,所属报纸均实现盈利,前不久首次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硕果,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一是高质量推进内容与技术互融共生。以先进技术巩固内容之本,以精品纷呈彰显融媒有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投入近亿元建成全域型、全过程、全链条的全媒体指挥中心,新设5000万元新媒体发展专项基金,组建新华日报大数据公司,积极探索数字人、超高清视频、智能媒资库、内容风控、区块链版权等新技术应用。技术支撑越给力,融合生产越深入。“习近平点赞的古代人物”“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等产品赢得粉丝如潮,融媒报道《6397公里的守护》《听·见小康》两度荣获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一等奖,《Home Story in Jiangsu》等产品入选中国记协“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

  二是高质量推进理论与舆论互融共振。理论是载道之魂,舆论是弘道之器。党报既要发挥科学理论“定盘星”作用,也要发挥社会舆论“放大器”作用。我们强化言论评论矩阵,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党报评论体系,着力“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让有思想含量的“头部产品”自带传播流量。立足党报独特资源禀赋,构建“经济橙”“思想红”“文艺紫”“科技蓝”“人文青”“智库绿”周刊矩阵,形成“手持彩报当空舞”的绚烂景色,以分众化、深阅读提高新闻能见度。创建江苏首家主流媒体高端智库——新华传媒智库,推出舆情大数据分析、政务服务评价体系等10多种服务品牌,100多期《新华日报内参》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三是高质量推进传媒与社会互融共通。深度融合推动媒体开门跨界,社会治理需要媒体拓展边界。我们以互联网思维增强用户黏性,“交汇点”“紫牛”“新江苏”错位发展、各展所长,打造12个特色融媒工作室,“少年志”“钱眼”等垂直平台以特色精准服务深受群众喜爱。以“传媒+N”广泛聚合社会资源,延伸传媒服务链。推进“传媒+企业”,与江苏交通控股合作共建江苏交通文化传媒公司,成为全国首个“传媒+交通”的融合范本;推进“传媒+投资”,新华资管公司5年来累计盈利3.18亿元,投资板块成为新华报业新增主业;推进“传媒+政务”,集团运维的党务政务网群规模达160家;推进“传媒+红色文化”,运营“苏南小延安”红色李巷、南京江北红色广场等一批红色IP。深耕基层一线,13个分社以细致化、精致化、极致化服务,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高质量推进管理与人才互融共进。制度变革推动全员共融,凝聚人心方显管理能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连续七年每年确定一个年度主题,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带动集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设立400万元年度创业创新奖,狠抓风控合规、人才管理、党建引领等七大治理体系建设。新建新华日报报史馆,敬立周恩来塑像,编排话剧《新华方面军》,形成“传承新华红基因、发扬新华拼精神”的良好氛围。成立新华传媒管理学院,打造江苏首个传媒专业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业务大练兵、岗位大比武、名师结对带徒等方式培养全媒型、复合型人才,每年投入数千万元提高员工收入、社保、医保及工会福利,奔跑新华人成为集团最美的风景。

  十年过往,我们融合不止、探索不歇;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笃行致远。融合之路,没有现成模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服务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推动媒体深融纵深挺进,让互联网“最大变量”化为报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最大增量”,打造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华方面军”。

责任编辑: 李若桐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2965